对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的探讨
2010-08-15戴海群
戴海群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管理系,江苏 镇江 212003)
0 引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又和教学管理密切相关。作为教学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开展评教活动的意义
1)通过评教,可以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促使任课教师积极备课,认真研究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
2)通过评教,可收集来自各方面可靠的、富有建设性的信息,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帮助,为全面、客观、公正分析与评价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3)通过评教,可以督促系(部)、教研室认真落实学校的评教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及教学研究,不断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计划、有组织地听课、交流,对评教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达到加强教学管理的目的。
2 评教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教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同时从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质量与效果、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另外,操作性要强,指标尽可能完备,又不至于太繁琐。
2.2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评价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分数,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对老教师要注重其效果和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对青年教师,则重点看其发展的潜质和教学态度。在评价过程中,应借助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可信度和有效性。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程类别的差异,少部分评价指标可采取定性的原则[1]。
2.3 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每个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不同,教学效果难以用绝对相同的标准衡量,所以在评价中,必须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和工作绩效等做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判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同时评价结果要公开。
3 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分为: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两种。学生评教就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效果、语言表达、板书、教态、批改作业情况、作业量、辅导情况等进行评价,然后由有关部门合计成明确的分数,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评教即教师同行之间通过交叉审核教学资料,交叉课堂教学观摩,对任课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和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
3.1 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具有互动关系,这种连续的互动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感情评价。据调查,同一个教师教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班级反馈的情况却相差很大。而不同的教师,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如果对班级同学要求不严、听之任之,评分就高。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其教师得分就高;而学生不感兴趣或认为不重要的学科,其任课老师往往不太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而评教本身应该是理性的行为,这种混杂着感性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2)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制定的,其科学性体现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准确描述与规范评价上,由于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评价等能力的限制,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项目、信息以及内涵理解存在不足或者偏差,势必影响学生评教的准确性[2]。
3)学生并非完全理性的主体,学生评教时容易受到教学条件、环境、课程性质以及学习状态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不自觉地将自己对学校整体教学状况的感受融入对教师的评价,从而降低了评价结论的可信度。
4)各类学科或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对某个学科或实现某个教学目标适用的教学方法,未必适用其他学科或实现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例如,文、理、工科教学各有侧重,文科类教学可能更注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理科类教学更注重习题的讲解和训练思维能力,而工科类教学更重视实践能力。如果采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就无法真正体现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要求,可能就会束缚教师,误导学生。
3.2 教师互评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上的盲目性。目前,笔者所在的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课堂评价系统只有学生评教开通了网上评教,教师同行的评教仍然是通过听课,以纸质表格打分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收集资料费时、费力、周期较长。并且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往往只是凭印象打分甚至随便打分,不能充分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等收集齐评教的信息,已经接近期末,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也就起不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评教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对教师教学的质量监控,往往以期中教学检查为中心,忽略了期初、期末的教学检查。即使在期中教学检查中,也往往对理论教学的评价监控力度较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对教学秩序监控严格,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要评价不多[3]。
3)对同行评教的认识程度不够。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中,过分看重的是学生评教的成绩,而轻视同行评教的重要性。其次看重的是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学督导人员的评教,因为他们的评教往往带有诊断的性质,起到一种导向的作用。在评教中,教师之间会有意识地抬高本系(部)、教研室教师的评价分数,特别是在青年教师和新引进的年轻教师中尤为明显。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4.1 制定不同评教标准,分类评教
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课程之间的特点与差异,根据课程性质划分出理论课、实践课,制定出各自的评价标准,分别对公共课与专业课进行评价,这样既有针对性,又可确保评价的公平。
4.2 设置科学合理的的评分比例
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应由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所在单位评教、教师自我评教四部分组成。其中自我评教作为参考,学生评教、同行(专家)评教、所在单位评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20%。设置比例的根据为:首先,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对象,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更了解,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更有发言权,其反馈应该比较全面,比例要大一些,占50%。而在同行评教、所在单位评教中,因为同行专家相对所在单位的教师更专业一些,所以比例分配为30%、20%,更为客观、公正、合理[4]。教学质量评价可采用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每年进行两次,分别在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进行。
4.3 同行评教要体现专业性、严肃性
专家、同行进行课堂教学评教时,必须安排精通专业的教师进行,这样才能让评价不流于形式。将评教的结果进行汇总及时反馈到教师的手里,对教师的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教师互评必须建立在互相听课的基础上,没有听课不能随意评价教学活动,还需要提高教师互评的准入门槛,对缺乏工作经验和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不允许参与。建议由教研室主任、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和高级职称教师组成教师评教小组,对本专业的教师统一安排听课后再进行评价打分[5]。
4.4 提高同行评教的及时性、可操作性
同行评教由领导听课、校系两级督导员听课和同行(专家)听课共同完成;单位综合评教由系部评教小组、教研室共同完成。教务部门应开发同行网上评教系统,迅速汇总和分析信息,提高同行评教的可操作性。同行评教可从教风教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图文板书、时间掌握等方面进行,每一项还可进一步细化,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分数可以加大比重,占60%,其他每项比例适当,最后以百分制的形式递交。另外通过评价系统,对被听课的教师做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5 学生评教要体现全面性和可比性
学生评教由所有上课学生参与,教务部门与各系部共同组织实施。每学期在一定时段,教务部门开放网上评教系统,学生在网上提交对所上课程任课教师的评价表。在评价方面应该细化、量化,从而得出较为客观、全面的数据。每门课程选择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应涉及各种专业问题。非专业人员不能评价专业课程,这样能够避免不同课程之间非专业人员评教的盲目性。问卷调查的结果由专人负责汇总,反馈到教师和系领导手里,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和对教师的评教是否客观[6]。
4.6 评价系统要具有一定的激励性
系部在评教结束后,学校组织对系部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考核,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及各种评优挂钩。
总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校内因素,又有校外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可挖掘广大教师的工作潜力,激活教学中的各种要素,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常雪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51-52.
[2]李 欣.大学“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05(5):37-38.
[3]吴伯志.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2(5):127-129
[4]郭网红.高校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6):84-86.
[5]朱宝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同行评价水平[J].教育教学研究,2009(8):91-92.
[6]李建芬.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