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0-08-15河南郭红
河南 郭红
浅谈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河南 郭红
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但要想使这种方法运用得当,教师必须在把握好提问技巧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客观而委婉评价,使整个问与答的过程和谐而又愉快。
提问;技巧;把握
提问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一个会提问的记者,能够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素材;一次善于捕捉问题的访谈,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发;一个会提问的老师,能够顺利的引导学生迅速的攀登知识的阶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尤其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巧妙的提问对于改善师生关系、改变语文“豆腐课”的形象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一、提问的目的和作用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活跃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思路。尤其是对那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而言,提问更能使他们进入状态,等待被提问的忐忑心情,回答出来的骄傲以及回答不出来的难为情,都能让他们对这节课充满期待。其实,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准确而有艺术的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科学化、合理化。
二、把握提问技巧
现行的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应该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并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先让学生回忆古人笔下的秋天都是什么样子,同学们都想到了: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人的心中,秋天是凄凉的,秋天是萧索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电视、电影里塑造的毛泽东的形象来总结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说:他是一个胸怀博大,高瞻远瞩的伟大领袖。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人,在我们中国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他所看到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那么学生根据老师的启发、引导,就会想到“言由心生”,作者笔下的秋天将是一个充满生机、气势磅礴的意境。所以,因势利导、把握好提问的艺术的提问,不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做好“售后服务”
如在讲《鸿门宴》这一课时,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试对这两种方法作一些评论。?有学生就说了:大凡成就霸业的帝王,哪一个不是双手沾满了鲜血,就是一代名君唐太宗,不也是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杀了自己的哥哥与弟弟,不然何以能让英名流芳百世。而有的同学就不这样认为:大丈夫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正是因为不愿做小人之事,才被赞誉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其实这是没有标准的,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又都有不完美之处。作为老师,既要肯定学生并及时的进行表扬,又要给予恰当的补充。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恰到好处,要把握住一个“度”字。
其实,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要客观而委婉,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见解不成熟、有缺陷或有问题,因为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我们不必追求完满的答案,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激发其答题的欲望。
总之,提问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语文教师的授课能力,讲课的艺术,让教学相长成为现实。今后,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更加巧妙的运用好提问的艺术,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师能讲,巧讲。
(作者单位:洛阳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