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脓毒症症状特点及证候特征的研究

2010-08-15刘清泉赵红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血虚调查表阳虚

刘清泉 赵红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

对脓毒症症状特点及证候特征的研究

刘清泉 赵红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

目的 对脓毒症症状特点及证候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将《中医诊断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等书中的症状与临床相结合,编制成包括症状、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共249项的调查表,评测46名脓毒症患者的四诊调查表;并依据虚实辨证,将所得调查表中的症状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的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类。结果 在249项症状中有32项的出现率在20%以上,其中与脓毒症西医诊断标准所描述密切相关的症状中,如脉数、呼吸急促、壮热等出现率均超过43%;本研究归纳分析出六种证型,即邪热、痰浊、血瘀、气虚、血虚和阳虚,其中邪热证的出现率达73.9%,其余各证候分布比率较为均匀,而虚证(包括气虚、阳虚及血虚)在所有证候中的出现率为38.8%。结论 脓毒症具有“热毒”、“痰”、“瘀”、“虚”四个基本证候特征,同时认为,可以选取高出现率而又与证型密切相关的一些症状作为此证型脓毒症的诊断项目。

脓毒症;症状;证候

目前对于脓毒症的中医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于病名也没有定论。如今现存的一些中医辩证分析初步显示出中医诊断在治疗脓毒症上的优势,但这些大多为专家学者经验性的总结,没有进行中医学前瞻性研究,亦没有系统的辩证论治体系。本研究拟以通过对脓毒症的望、闻、问、切四诊观察及其信息分析,试图总结其辩证要点,为以后进一步的系统诊断与治疗打下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表的编制 将《中医诊断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等书中的症状与临床相结合,编制成调查表,包括症状、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共249项,另制患者基本信息、西医原发病诊断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调查表。

1.2 症状学调查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评测入院当日四诊信息表;对入院后发展到脓毒症的患者,评测其发展到符合纳入标准之时的四诊信息表,把评测的症状调查表作为研究中的1个观察病例。

1.3 归纳中医证候类型 依据虚实辨证,将所得症状调查表中的症状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997年发布)及《中医诊断学》(六版)中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类。可能涉及到的证候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火热炽盛、痰浊、湿阻、血瘀。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比较各症状的出现情况,探讨症状出现率与脓毒症的关系;统计46例患者的证候类型,分析脓毒症的病机变化特点。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本研究共观察46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15~90岁,平均年龄(59.24±20.92)岁。原发疾病中脑血管疾病9例;心血管疾病8例;肺部感染7例,其他感染及未明确的感染共6例;COPD6例;肾衰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中毒1例;传单1例;未明确的疾病共4例。

2.2 病例观察结果

2.2.1 症状学统计 对46例患者的249项症状的出现次数及出现率(指在46例患者中的出现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有32项症状的出现率在20%以上,其中与实证有关的症状包括脉数、唇色紫暗、呼吸急促、苔黄等共14项,与虚证有关的症状包括爪甲色淡、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呼吸气微等共11项;而出现率在40%以上者,大部分仍与实证有关。

2.2.2 证候类型统计 依据虚实辨证,将所得46例患者的症状参照证候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归纳出基本证候,统计各个证型的例数,若患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证型,则将每个证型当作一个例次,计算各个证型在46例患者中的所含率。

在对46例脓毒症患者进行两百余项症状(包括舌象和脉象)评测后,归纳分析出六种证型,即邪热、痰浊、血瘀、气虚、血虚和阳虚,另有2例次湿浊证纳入痰浊证,2例次阴虚证纳入血虚证。其中邪热证(包括热毒)的出现率最高,在46例患者中的出现率达到了73.9%,可见热毒邪实是脓毒症的一大特点,这与国内学者目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其余各证候分布比率较为均匀,虚证(包括气虚、阳虚及血虚)在所有证候中的出现率为38.8%。

2.2.3 证候的一般资料 15~55岁患者中单纯实证7例,单纯虚证0例,虚实夹杂证9例;56~90岁患者中单纯实证9例,单纯虚证4例,虚实夹杂证17例。46例患者中单纯实证共16例,其中单纯热证6例,单纯血瘀证1例,余为混合证;单纯虚证共4例;虚实夹杂证共26例,其中以虚证为主的共14例,以实证为主的共12例。

3 讨论

对脓毒症进行中医干预是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认识,中药治疗脓毒症已是其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中药的运用及研究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剂、通腹泻下剂、活血化瘀剂等方面,这与学者们认识到脓毒症具有热毒、瘀等特性是密切相关的。本研究旨在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全面、多维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评测,分析脓毒症的证候特征及症状分布特点,以期指导应用于临床,同时为以后进一步的脓毒症中医诊断和临床评价体系研究铺垫基石。

3.1 脓毒症症状学研究 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出现率在20%以上的较高出现率症状中,虚实项例数目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这些症状分布初步反映出脓毒症的特点,即一方面存在邪实,一方面存在正虚,两者相互交错,不可单独分割。而出现率在40%以上者,包括脉数、唇色紫暗、爪甲色淡、呼吸急促等,大部分仍与实证有关,可见感受实邪是脓毒症的要点之一。其中与脓毒症西医诊断标准所描述密切相关的症状中,如脉数、呼吸急促(喘促)、壮热等都有着很高的出现率,尤其在心率与呼吸方面,症状出现率超过43%,这提示着与脓毒症诊断标准相仿,我们能否选取脉数、呼吸急促等高出现率者来作为脓毒症特征性的的中医症状学诊断?

3.2 脓毒症证候类型及病机探讨 在对46例脓毒症患者进行两百余项症状(包括舌象和脉象)评测后,归纳分析出六种证型,即邪热、痰浊、血瘀、气虚、血虚和阳虚。46名患者中虚实夹杂证者共26名,占一半之上,其中以虚证为主的共14名,另外有单纯虚证患者4名,说明在观察到的脓毒症患者中,除了应用清热解毒剂、活血化瘀剂等目前常用的方法之外,有近40%的患者应该运用扶正法,强调尽管脓毒症是一感染性疾病,虚证在其中的地位仍是不容忽视的。由此认为,脓毒症主因毒热内盛,或炼液成痰,或瘀毒内阻,进而耗伤气血,致阳气衰微,阴阳逆乱,久之则各脏腑衰而竭之;其毒热为外因,正虚为内因。另外观察到,在脓毒症早期以热、痰实证为主,而虚证在脓毒症中后期占有重要地位;在患者年龄分布上,31~55岁者单纯实证有7名,而单纯虚证在这个年龄段中未有一例,虚实夹杂者凡9例中以实为主占5例。这提示若机体正气充盛,能与邪气抗衡,则可将脓毒症遏制于早期,防止其进一步向严重脓毒症发展,若机体原本正气不足,不仅易于受到邪毒侵袭,还可能致气滞血瘀、阳气暴脱。

由此本研究认为,脓毒症具有“热毒”、“痰”、“瘀”、“虚”四个基本证候特征,并考虑,在早期正盛邪更实,以实证表现为主,随着病情不断深入发展,病变表现为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晚期则气血两败,邪退正已衰。

在证候分析中含阴虚证的患者较少,是否为脓毒症本身的特点,还是与所观察的病例数较少、病情较轻有关,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次研究的观察病例数不够充足,无以说明原发病与脓毒症四个基本证候的关系,另外,对患者也没有进行具体的脓毒症分期研究,无以明确四个基本证候与脓毒症分期的相关性,以及四个基本证候的确切分布情况。以上这些问题将有待以后进一步大样本的分析。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139

1672-2779(2010)-17-0201-02

2010-07-30)

猜你喜欢

血虚调查表阳虚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读者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