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朗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010-08-15江苏

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范读语感语文课程

江苏 陈 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训练手段。可以说,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学习。教者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地接触、熟悉语言材料,培养和获得语感,从而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 朗读 兴趣 语文素养

朗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教育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一种手段,更是对作品艺术的一种再创造。通过朗读可以积累素材,培养语感,品味体验,投入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熏陶感染,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重视朗读,回归朗读已逐渐成为一种风气。据统计,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版)这三份文本当中,“朗读”一词分别出现了2次、18次和13次,从中不难看出语文新“课标”对于“朗读”的异乎寻常的重视。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读得结结巴巴;有的同学有口无心,有声无情,不能入情入境……这些情况表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得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1】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地学习,比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朗读也是如此,只有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地接触、熟悉语言材料,培养和获得语感,从而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呢?方法很多,但经过实践,本人觉得以下几点切实可行。

一、精彩示范 感染学生

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但可以把学生带入诗文的情境中,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范读不但会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更会激发起学生对朗读的热爱。韩军老师在每接一个班之初,都要进行他的“诵读启蒙教育”,他以精彩的范读(他读的可能会是学生的花名册或是班级的课程表)赢得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由此,学生接受了他的“诵读启蒙”,爱上了朗读:“我的课上,总回荡着学生的琅琅书声。课下,在走廊里、操场上,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昂扬着声音,朗读他能见到的文字,背诵他想到的语句。甚至在其他课上,老师让学生读应用题、公式、定理时,我的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来。”这便是教师范读的魅力。当然,这对教师朗读的基本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创设情境 激发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2)叶老也将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3)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善读。

为朗读创设情境,要结合恰当的导语,渲染合适的气氛,使学生耳濡目染,自然入境。如用表演或多媒体等形式,对一些情节曲折生动,形象鲜明的课文可编排表演或制成课件,以借助手势、表情、动作、道具等,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以诱发学生读出真情感。如朗读古文《垓下之围》,我在教授时,先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让学生体味音乐意境,渲染感情氛围。再配乐范读,最后让学生试着配乐朗读,并进行朗读比赛,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无需教者多言,在低沉、激昂,如诉如泣、使人热血沸腾的琵琶曲中,学生已能读出垓下之围这场战役的紧张、激烈以及一代英雄项羽在战场作最后厮杀的悲壮惨烈。

三、自主选材 拓展空间

对好的语言材料的朗读,本身就能引发愉快情绪,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这些课文不仅表现了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也体现了不同形式的艺术美。作者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我们塑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例如唐诗、宋词,这些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尤其是宋词,句式长短参差,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感极强,有一种音韵美,大多数学生都会喜欢。但是,要想使学生热爱朗读,养成朗读的习惯,朗读材料的选择就不能只局限于教材。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材,这样既拓展了朗读空间,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比如现在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写得很贴近生活,学生非常喜欢,常看到学生把他们喜欢的歌词整整齐齐地抄写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拿出来读读唱唱。如果教师允许学生把这些作为语文朗读的材料,相信很多学生都会非常感兴趣,这样既学习又娱乐,一举两得,而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无疑也会大大提高。

四、自选角色 发挥潜能

教者指导朗读时,首先要和同学们讨论探究文章中各角色的性格特性,做好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打下各角色具有的性格烙印,便于他们揣摩出朗读每个角色时的语气、语调。接着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展现自己和进行再创造的机会,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往往很高。他们会很认真地准备,揣摩所承担角色的性格、心理。在读时会尽量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就拉近了与作品人物的距离,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例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这个人物,要把握他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性格,要读出他几次“变色”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形神兼备,读出了语文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之后,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达于言表,才能培养语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读出语文味!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3年.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页.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341页.

猜你喜欢

范读语感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