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2010-08-15易立铁
易立铁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成都610036)
论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易立铁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成都610036)
2000年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潮,几年来,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看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应用建设,如果没有深入应用做支撑,教育信息化建设很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本文从区域教育层面,提出了推进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区域教育;教育管理;信息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同电信、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比较起来,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远远落在了后面。由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组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同时受到环境、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权力分配、组织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与影响,不少单位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多地倚重于软件应用系统,忽视整体应用软环境的建设、管理制度的调整和相关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现行行政体制与系统管理流程冲突的问题,造成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处于简单的低水平层次。
一、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
1.传统思维,重硬轻软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和应用的现象,使得许多系统建立后成为“摆设”,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由于硬件设备贬值速度很快,投入较大(一般一个办公网或校园网的投资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之间),因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而造成的资金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2.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进速度缓慢
就笔者所在的成都市金牛区而言,早在5年以前就引进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近5年的工作,目前仅仅实现了公文收发的自动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由于教育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财务、人事、学籍等都有专门的管理软件,而这些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是不能共享的,而从区级层面不可能完成这些系统的整合;另外,部分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跟不上,也是造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3.管理信息化系统与教育管理流程的脱节
目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商缺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管理的需求了解不透彻,因此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削足适履”现象,比如强行规定某个工作的流程,使用户适应开发者自己定义的流程,更多是从技术的角度设计开发软件,造成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学校管理流程的脱节。教育行业客户对IT企业开发的软件总是抱怨在功能上不符合用户的需要、不易操作、不易安装和维护等。
以上问题如不加以很好的解决,不仅会造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和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还会严重影响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创新管理模式
技术的进步呼唤管理的革新,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互联网的普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方式。为此,教育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求。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实施教育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创新教育管理方式。
2.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效能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能极大地提高管理效能。笔者所在的成都市金牛区地域广阔,教育规模大,学校众多(各类中小学、幼儿园近200所),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以前,仅仅是发一份文件给所有单位就需要3个人跑3-4天才能完成,而且经常发生有些单位因为文件的传递差错影响工作的开展,在启用电子收发文系统以后,教育局规定每个单位指定专人每天在规定时间接收系统下发的文件,极大地提高了文件收发效率,并且减少了文件传递可能造成的失误。
3.降低管理成本
教育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能,而且能降低管理成本。仅就收发文一项工作来看,原来教育局需要配备2-3名专职的文件传送人员,学校还要指定专人负责送文件到教育局,启用电子收发文系统以后,这些工作都可以让其他工作人员兼任,降低了管理成本。办公自动化的实现,节省了办公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1.统筹安排,分工协作
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涉及的单位很多,必须要统筹安排。由于教育管理更多的是从上到下的一种管理行为,学校则更多的是执行上级要求,反馈学校情况。因此,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必须由区教育局牵头,制定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方案,统一使用符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系统平台,有效避免各学校平台不一致造成的数据不能共享、平台不能互操作问题。电教部门的职责是负责硬件的配置、网络的通畅、平台的选择以及系统操作培训等,其中平台的选择和培训是工作的重点,平台的选择关系到系统数据是否规范、数据能否共享、数据是否安全、操作是否简单易学等问题,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培训工作需要多层次开展,面向管理人员的观念培训要让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面向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培训则要清晰明白地讲清各自需要完成的操作。让大家能够体会到管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而学校则只需要按照区教育局的部署,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推进各项工作,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反馈意见即可。
2.分析需求,梳理流程
教育管理信息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准确地弄清楚管理流程,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对中小学管理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基本涵盖了常见的管理行为,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定义,这样就解决了数据不规范造成的系统之间不能共享数据的问题。但是,由于各个区域、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管理数据的流程也就不同,为此,必须认真梳理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管理流程,按照数据流程理清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弄清楚管理流程中哪些工作可以由系统完成,哪些工作是计算机不能完成的,力求用管理软件能解决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单调重复性工作,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与软件管理系统的设计方进行深入交换意见,力求让设计方能在软件中充分体现管理者的意图,同时注重以人为本,使得各项操作尽可能的简单易学。
3.全员参与,分步实施
在很多单位有这么一种认识:教育管理信息化就是学校的电教管理员、教务员或办公室人员的事情,跟教师们没关系。其实,由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包括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科研管理、体育卫生管理、房产和设施管理、图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内容,跟一个单位的全体员工都相关,所以,必须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中来。
由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涉及的内容太多,如果所有内容一起铺开,无疑会给学校、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基础数据的大量录入,培训工作的量和复杂度都会很大,容易让许多教师认为越是搞信息化工作就越多、越累,从而在心理上排斥信息化工作,不利于工作的整体推进。所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一两个容易上手的项目作为突破口,让教师们感受到管理信息化的魅力,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4.总结反思,深入应用
教育管理信息化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抱有一劳永逸的思想,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教育局(或电教部门)要及时收集整理学校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软件系统本身设计上的缺陷。任何软件系统都会存在漏洞或错误,对于发现的错误必须要求设计方尽快修改,以免影响用户感受和数据安全。(2)软件系统工作流程与实际工作流程不一致的问题。这类问题应具体分析,原则是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考察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求软件系统遵循制定的工作流程。(3)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原先的设计进行修改。教育系统本身就是由多个彼此联系密切的部分构成的,而这些部分之间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引起整个教育系统的重组或优化。因此,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调整软件系统,满足新的需求。
教育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会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作为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固步自封,不能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于已经取得的一点成绩,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把教育管理信息化作为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
[1]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8).
[2]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吕森林.应用为王:教育管理信息化必由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3(11).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编辑:郭桂真)
book=10,ebook=95
G40-058
:A
:1673-8454(2010)06-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