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双语”教育的思考
2010-08-15高翠珍
高翠珍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思考
高翠珍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新疆的“双语”教育在构建和谐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疆的“双语”教育的存在是必然的。本文在分析新疆的“双语”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具体原因的前提下,提出对策和思考。
“双语”教育 基础教育 问题 思考
一、新疆“双语”教育的涵义和作用
(一)新疆“双语”教育的涵义
“双语”教育是国际通用的教育术语,麦凯和希恩在《双语教育概论》指出:“‘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吉姆·卡明思认为,“‘双语教育’指的是在学生教育生涯的某个阶段使用两种(或者更多)教学媒介语。这两种语言是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双语的概念来自英语。20世纪80年代被我国语言学界借入,在新疆,“双语”教学这个名词中的“双语”是特指民汉双语。“双语”教学往往特指对少数民族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当然现在双语教学还囊括了把少数民族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
(二)在新疆开展“双语”教育的作用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的省份,历史上新疆“双语”教育源远流长,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不曾间断。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语言文字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愈加显现出来。
“双语”教育对基础教育的作用。在新疆九年义务教育中开展“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具备与其他民族平等的生存技能,使学生更易于包容、接纳不同文化。利于消除民族间的教育不平等,缩小民族间的差距。在新疆的民族教育中,传统的民族语文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过去中小学的理科教学全部是用本民族语文进行的,由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和本民族语文的局限性,在加上辅导材料的欠缺,致使理科教学质量一直没法提高,严重影响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数学、物理、化学课程采用“双语”教育模式,用汉语教材、汉语授课有利于学生的理科知识的掌握、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强能力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二)“双语”教育对成人教育的作用
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镇干部仅用汉语或民语与群众交流的单语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交流缺陷。推进各民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鼓励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鼓励多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通过“双语”教育,培养各族干部成为既说汉语、又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民汉兼通”。让各族干部能参与社会的沟通、交流,更好地为基层各民族群众服务,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为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新疆开展”双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双语”教育蓬勃发展
新疆自1985年起中小学中实行“民汉兼通”的模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中小学,在加强本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教育的同时普遍,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程,具备有条件的从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具备条件的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具备良好条件的学校采用的是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中实行汉语授课。
据有关部门资源显示,1982年全疆从事“双语”的中小学师资有1516人,2004年底全疆从事“双语”中小学的师资增至14880人。2007年12月,全疆学前、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2378184人。少数民族中接受“双语”授课的学生474532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9.95%,其中中小学(含职业中学)294047人,学前幼儿180458人。少数民族“民考汉”学生17537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7.37%。接受“双语”授课的学生和“民考汉”学生合计为649902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27.33%。少数民族教师为147899人,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18342人,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14.74%。此外,中小学“双语”教学办班层次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甚至发展到学前阶段,由城区延伸到乡镇,新疆所有城镇民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2010年起,所有民族学校小学一年级都开设汉语课。
(二)成人“双语”教育起步早,呈均衡平稳发展
早在1950年新疆政府就提出各民族要互学语言。1957年国家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一般地也应当学会当地民族通用地语言文字,以便密切同少数民族干部和当地人民群众地联系,为他们服务。”“少数民族人民尤其是他们的干部和知识分子。还需要学习汉语语文……”1986年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要提倡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各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此后,在全区各民族,特别是在干部职工中互学语言活动广泛开展,至1992年,全疆少数民族能较熟练运用汉语文的逾万人,汉族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也有数千人。1996年,自治区党委提出把各族干部互学语言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镇干部“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少数民族地区优先考虑懂双语的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双语”教育在全疆成人教育中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三)干部培训的“双语”教材不统一
新疆各地基础教育“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多样,选用的教学模式也也应地域限制各不相同。“双语”教育中的成人“双语”教育也存在相同问题。例如:全疆干部“双语”教育有使用北京语言大学为乡镇干部学习汉语编写的《公务员汉语》,有采用新疆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2000年修订的《新编基础汉语》,《多功能》和《大众维语》;还有选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在对外汉语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需要,出版、改编的新疆版教材,文中汉语词语是采用的是英文翻译。这当中《新编基础汉语》(哈、维版本)的课文词语带有汉语--维吾尔语,汉语--哈萨克语的对照翻译受到广大成人学习者的欢迎。
(四)新疆的“双语”教育研究、“双语”教育人才亟待重视
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研究,不到20年时间。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研究相对缓慢、水平也需提高。新疆“双语”教育自建国后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相比20世纪90年代刚刚兴起的英语“双语”教学、只发展了20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专业化程度、社会影响力,在教学设备、科研水平相差甚远。甚至是无法企及。新疆的“双语”教育研究亟待重视,“双语”教育人才“双语”教育者的地位、待遇需要提高,否则“双语”教育者转向对外汉语专业、其他部门的现象,“双语”人才流失的现象不会消失。
三、科学开展“双语”教育,推动新疆“双语”教育的思考
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来临,“双语”教学也呈现越来越多的形式。“双语”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直至延展到继续教育的“双语”培训。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有效“双语”教学培训模式对“双语”教学提出新要求。
(一)在基础教育中挖掘本土“双语”教材
专家指出清晰、深刻的语言分析、描写有助于学习、理解第二语言,通过语言对比成果提高“双语”教育的质量。新疆的“双语”教育的工作者根据从事“双语”教学实践的经验,在汉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撰写了一些有关维吾尔语--汉语,哈萨克语--汉语两种语言结构、语言功能的对比的结论性成果。涵盖了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文化等方面。若把成果编辑成针对新疆本土学生教材将提高教材的可行性、实用性。例如在维吾尔语--汉语教学中特别是成人“双语”教育时可以采用新疆已有专著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德元先生的《汉维对比词汇学》。在哈萨克语——汉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伊犁师范学院武金峰教授主编、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写成的《汉哈语言对比研究》。这些对语言学习者特别是成人“双语”学习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我们将汉语——维吾尔语,汉语——哈萨克语对比研究的研究成果出现在期刊杂志、专著里,并将其放在图书馆里束之高阁,还不如把这些现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帮助“双语”教育者对所学目的语的掌握。
(二)打造新疆一流的“双语”师资队伍
一是制定双语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设置双语教师资格认定硬性指标、确保合格的“双语”教师从事教学。二是针对“双语教师缺乏问题,依据”双语“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在全社会招录合格“双语”教师,考虑招收母语非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三是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对“双语”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的表彰、奖励,并运用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四是重视“双语”教育的工作者理论水平。新疆的“双语”教育的工作者在从事“双语”教学之外钻研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知识,丰富理论修养,更好地为“双语”教学服务。
(三)因地制宜、科学筛选干部培训教材
2009年,自治区民语委发行了《双语学习语音读本》和《汉维、汉哈规范化名词术语词典》。《双语学习语音读本》由1000句汉维日常用语组成,语音笔也随书配套使用,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五种语音。同年,2009年伊犁州党委组织部为切实加快推进“双语”培训工作,使广大基层干部学有资料,专门编印了基层干部“双语”学习的“金钥匙ABC”行动系列学习教材。教材共有哈学汉、维学汉、汉学哈、汉学维4套,各三册,目前是伊犁州“双语”学习培训的专用教材。这些资料解决基层“双语”学习资料短缺、形式单一等困难,将有力地推进“双语”学习的普及和深入。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筛选适合本地干部培训的教材。
(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在当今网络社会实施“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新“双语”教育模式,在“双语”教育中,通过制作、提供实用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录音机、电视、电脑等设备,从视觉、听觉、口头表达三个方面多方位立体训练学生,使其达到“民汉兼通”标准、会说、能说。这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适时培训基层“双语”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操作远程教育设备,保障“双语”教师要会用、常用,同时保证远程教育的通畅使用。
(四)在“双语”教学中逐渐渗透语言言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亟待重视语言言语教学。渗入语言言语教学的“双语”教学与传统的“双语”教学相比,传统的语言教学注重语言的系统性、语法规范性。加入语言言语教学的“双语”教学更注重言语能力,文化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双语”学习者了解、掌握目的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社会习俗、文化传统。培养“双语”学习者的语感、实际交际能力,掌握目的语使用者的话语规则;培养“双语”学习者根据具体交际背景,不同交际话题、不同交际目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灵活转换语言,使语言交际趋向得体的能力,力求使话语与情景、语境相协调。以口语课训练为例:口语练习时可根据谈话内容分成不同的话题,了解不同话题在用词与句式使用上的具体区别,话题中口语和书面语不同的使用语域。
(五)遵从依法治教
援引季羡林先生在探讨中国文化时所说的一段话“我们必须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才能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全貌,不至于限于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拔。”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上级相关部门也应及时了解相关法规的执行、及时反馈信息。在宏观领导的同时要细化责任,建立相关的“双语”教育法规。明确目的、保质保量的培养人才。以制度规范教育,发挥制度在依法治教方面的作用。确保“双语”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1]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4.
[2]吴明海.《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0.02.0030
H2 [
A
1674-6287(2010)02-0089-03
2010-03-03
高翠珍,女,汉族,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农四师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双语”教育。
[责任编辑:李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