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栏目 服务地方经济——试析《浙中新报》“市场防骗在线”栏目
2010-08-15俞亚英
俞亚英
(金华日报报业集团浙中新报,浙江 义乌 322000)
一张地方报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进而谋求长足发展,关键是具备怎样的“抓地功能”。在市场经济成熟发展的义乌,可谓是一座新闻“富矿”。做好“地域文章”,服务地方经济,既是《浙中新报》的追求,也是这几年新报在义乌有长足发展的关键。而其中,打造品牌、精品栏目既是新报的诉求,也成了报纸树立形象的拳头产品。借着义乌市场发展的“蝴蝶效应”,《浙中新报》根扎义乌,风生水起。
何谓“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为了预报天气,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可当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洛伦兹认定自己发现了新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 ”,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义乌市场发展展现“蝴蝶效应”
1982年,人称“草帽市场”的第一代义乌小商品市场诞生,当时只有700个摊位。改革开放前,连红糖都不准上市的义乌,如今已有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到义乌调研,曾经对义乌的概括)的成功之道。经过义乌人的艰苦打拼,市场不断蜕变重生,“蝴蝶”翩翩起舞。如今,成为世界最大小商品采购展示中心的义乌第六代市场已拥有了6.2万个商位,成为一个享有“全球小商品超市”美誉的城市。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商品集成出口到世界各地,也有大量的外商和国内商家到这里进货、下订单。
市场经营中产生“毒瘤”
在大量商户汇聚而成的庞大交易量中,其中不乏一些“被骗交易”。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交易产生,其成因有二:
一是商户长期经营形成的不良交易习惯——“赊货”,即订货方可以在支付少量定金后提货,等货齐了再付款。在这个环节里,不少不法之徒大钻空子,支付少量甚至不付定金,在各家商户大肆订货,一旦商户们把所订货物送达指定地点,这些不法之徒就卷货而逃。
二是激烈的竞争,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商户们的生意颇受影响。为了抢生意,抢客户,商户们的出货“门槛”越来越低。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诸多不良的、违规甚至违法的交易搀杂其间,直接导致商户遭受不小的损失。
精品栏目应时而出
作为《金华日报》旗下的一张子报,开拓义乌市场、力争打造成义乌都市报是《浙中新报》的目标。如何打造一个品牌栏目、精品栏目,从而为义乌的地方经济服务,成了《浙中新报》重要的课题。“市场防骗在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实践证明,通过记者的大量深入采访和编辑的精心编排,紧扣商户被骗案例特点,一篇篇内容翔实、具有警示作用的报道连续刊出,不仅受到市场商户的普遍叫好,也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商户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和一些预防常识。“市场防骗在线”也成了《浙中新报》的拳头、精品栏目。2009年11月7日,在金华市召开纪念第10个记者节暨“双十佳”表彰大会上,该栏目荣获“十佳栏目”殊荣。
作为一个精品栏目,其特点鲜明,效果显著,在义乌广大商户中的口碑极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成功之因。
1.时间跨度长,活动形式多。“市场防骗在线”栏目从2007年初开始设立,至今已近3年。在这3年里,记者采写了大量稿件。随着栏目影响的日益扩大,在热线反馈、回访的基础上,2007年12月12日,新报面向社会招募律师,组建“防骗律师团”;2007年12月26日,栏目尝试报网互动。报社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及防骗律师团成员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现场解答商户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网络进行现场视频直播。这样,无论是前来现场咨询的商户,还是足不出商位的生意人,都不同程度地学到了一些防骗、识骗、揭骗的常识和方法。商户们对此赞誉有加。
2.针对性强,商户受益大。“市场防骗在线”突出新闻的服务性。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市场防骗意识也已深入义乌商户,《浙中新报》成了商户们不可或缺的“防骗手册”,通过看新报,获知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骗局,从而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据初步统计,新报先后为义乌市场商户避免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2007年10月8日刊发的《外贸公司哪有这样做生意的》一文,使商户免受2000多万元经济损失;2008年4月4日刊发的《阿曼斯公司狂下订单遭人疑》一文,为商户挽回3000多万元经济损失;2008年10月底,新报向义乌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通报塞布鲁斯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可疑情况,最后终止了一个涉及金额近3000万元的外贸诈骗案;2008年12月设立“新报市场防骗在线论坛”,商户通过互动,又及时终止了数十个可疑的外贸订单。
3.部门有联动,社会效果好。为达到最佳社会效果,“市场防骗在线”往往与部门,尤其与当地警方的配合非常默契,双方互相提供信息,及时刊发警示报道,给商户提个醒。2008年11初,该栏目又推出“揪出骗货公司”系列报道,效果非常好。从《装袜子的包装箱里尽是垃圾》到《300万元围巾被骗后追回80%》,实实在在地给商户提供了真实而有借鉴作用的信息。而在此中,警方是很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是追赃的主体,更是给商户发布警示消息的部门。在试运营3个多月的基础上,义乌警方推出的经济案件预警平台(http:jz.onc-cc.com)已成功防范两起合同诈骗案,总货值近600万元。近期,该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营。为确保预警平台发挥防骗功能,义乌警方特通过《浙中新报》招募10名志愿者来共同维护这道“防火墙”。如此,报纸与警方的联动将更紧密,也将给商户带来更大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