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闻策划增强报纸影响力

2010-08-15解萍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2期
关键词:红山晚报市民

解萍

(红山晚报,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作者系内蒙古《红山晚报》总编辑)

新闻策划近年来在报业竞争日趋加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显得重要,有人甚至提出了新闻策划是办报的灵魂的理念。这一方面体现了新闻策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今媒体对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处理要求更加严格,更加追求完美,公众对于重要的新闻事件的了解更加要求立体化、完整化。因此,新闻策划便成了处理重要新闻的重要手段。那么,新闻策划的要求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就是依托新闻事实,深挖新闻内涵,扩大新闻外延,实现最大影响。在这方面,《红山晚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搞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策划活动,如2008年5月1日是《红山晚报》创刊20周年,我们没搞隆重的庆典,而是把庆典经费节省下来,资助了20名优秀的贫困大学生,为他们实现梦想加了一把油。同时,本报和赤峰市慈善总会一起,救助汶川大地震中生活困难的什邡市九里埂村10名小学生和一名大学生。2009年,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又重派两名记者走访九里埂村。这些策划有力地提高了晚报的办报质量,扩大了报纸影响,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可以自豪地说,始终以“咱老百姓自己的报纸”为办报宗旨,以“贴近、贴近、再贴近”为办报追求,特别是近年来一连串的新闻创新举措和新闻策划活动,使《红山晚报》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大众生活,贴近大众情感,以朴素的平民视角和浓郁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平民化”媒体所特有的新闻取向。

一、依托新闻事件搞策划,立体开掘服务受众

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资讯,满足受众的读报需求,应是一张报纸的应有之义。但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彰显大众传媒的社会价值?《红山晚报》所恪守的就是以读者需求为第一要义,以新闻人的责任感和严谨作风,经过精心策划,将第一要义转化为文字和图片的精美组合,如一道道精美的精神大餐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近年来,《红山晚报》倾心服务受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充分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并为百姓生活的和谐顺畅竭力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帮助。如物业问题的报道、冬季取暖问题的报道、关注食品安全等等,同时及时报道公交、铁路、民航等交通新闻,为市民出行提供信息服务和出行指南。新设的“今日天气”栏目以及《气象·服务》专版,为公众提供了详细周到的天气资讯,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助手和参谋,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主要领导称,《红山晚报》开创自治区媒体气象宣传服务百姓的先河。

通过一系列专题报道和策划,实施针对性服务。例如,在引导百姓合理消费、增强维权意识上,除了作好常规性报道以外,2007年和2009年3·15期间分别推出了《3·15维权手册》和《消协秘书长听您诉说消费事儿》专题策划报道。《3·15维权手册》以赤峰十大消费案例、日常生活必备技能、专家志愿者指点迷津、依法维权如何入手等8个版面精心构成,成为普及消费知识、增强维权本领的良师益友。《消协秘书长听您诉说消费事儿》专题策划报道中,特别邀请市区三位消协秘书长做客晚报,并开通消费民生热线。在前后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40多位市民或是直接投诉、或是消费咨询、或是维权建议,媒体直接搭建起了消费维权的平台,有利地促动了全社会和谐消费环境的建设。在服务教育、服务考生上,2007年4月7日以高考政策、经验之谈、家长必读、排解压力、倾诉心声、名师解读、高校扫描等8个版面刊出了《高考攻略服务手册》,内容实用翔实,深受考生及家长好评。近几年来,每当高考学子填报志愿时,《红山晚报》都及时邀请赤峰市知名教育人士,面向社会推出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咨询会,并将现场咨询内容及填报注意事项以专题的形式刊登出去,服务于广大考生。2009年5月22日,推出8个版面的应急避险手册,详尽推介公众在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应急常识和应对措施,服务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关注市民投资理财。以新闻人的特有的敏感审视身边发生的一切经济现象,捕捉记录经济领域内一切有价值的新闻,并试图为市民投资理财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及时报道每一次利率调整,报道居民投资的趋向,报道股市的涨跌。通过对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士的经常性访谈,引导市民合理投资。

二、针对热点问题搞策划,“两会”报道求新求变

作为重大报道的“两会”,已成为各级媒体报道的重点,可以说,“两会”报道不仅是媒体之间的同题竞争和新闻大战,也是一次新闻内力的比拼。如果按照惯有的思维模式和既定的报道套路报道“两会”,受众就会形成审美疲劳,甚至不买账,进而报道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媒体的新闻竞争力下降。要使“两会”报道年年有变化,就得岁岁出新招。在这方面《红山晚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可以说,从2007年以来,《红山晚报》已经连续四年对市级“两会”进行了创新性的报道。

以2008年赤峰“两会”报道为例,“两会”召开前一周,晚报刊出了《征集您的建议,本报带给“两会”》文章,开通四大通道期待读者的声音,同时搜集了10个方面民生热点问题期待读者回答。这种面向大众的互动形式,形式新颖,吸引受众。会中报纸推出了《本报特别策划——民生热线》,邀请4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中午前后做客报社,就环境保护、老龄化社会、城市建设、教育等民生热点问题与市民电话连线,相互交流,为平面媒体下情上达反映社情民意搭建了新的平台。这种创新性的报道形式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民主气氛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与普通市民通过电话进行平等的讨论,提出的相关问题和见解一起在报上刊出,同时刊出的还有政府主管部门的回应及举措。第二,反映的问题信息量大,既具体又实在。开通“民生热线”期间,有100多位市民打进热线,反映问题开门见山。第三,渠道畅通。一是市民与代表委员联系渠道畅通。除本次连线外,代表、委员还留下了联系电话,以后可继续沟通;二是代表、委员以提案或议案的形式把市民的意见提交大会,促进问题的解决;三是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回应,同时刊出部门举措,公布投诉电话,受理市民投诉。第四,文风朴实。专版以“市民声音”、“代表(委员)观点”、“部门举措”、“ 代表(委员)声音”四部分刊出,单刀直入,没有官话,主题突出。专版刊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专题报道之一《市民期盼人居环境更相宜》刊发当日,时任市环保局局长的王国联局长阅后作出了相应批示:“请党组成员及相关科室认真阅读本报,就市民反映的环境民生问题,要引起各科室的高度重视,并请支队会同三区认真解决市民提出的问题,给市民一个答复,也请江红委员继续关注此事”。

2009年2月的赤峰“两会”期间,《红山晚报》相继推出了两会视点《增加就业岗位有些啥良策》、《整治衙门作风咋样来点真格的》、《遏止在职教师课外乱办班咋就这么难》、《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需要啥机制》。通过新闻背景、视点文章、代表(委员)观点、百姓心声、外地经验等内容有机组合,形成了较强的新闻冲击力,体现了媒体在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的应有责任感和勇气。

三、关注弱势群体,尽显人文关怀

作为平民化的报纸,《红山晚报》十分重视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在新闻报道中极力倡导“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打工者、出租车司机、农民等经常成为报道的对象,一方面揭示和报道这些底层人群的为难事,另一方面也极力弘扬他们身上的真、善、美,表现出较强的人情味,体现出营造和谐社会的深层次意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一时间举世震惊,举国同悲。怀着沉痛的心情,我们特地派出两名记者赶赴灾区什邡市九里埂村,把晚报全体采编人员和爱心人士募集的4000元捐款送到10个孩子和一名大学生手里。2009年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我们特派记者再次奔赴日夜牵挂的地方。5月10日,记者来到四川省什邡市师古镇九里埂村,又看望了当年地震期间晚报和慈善总会共同救助的10名特困儿童和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的贫困大学生黄欢,为这些孩子们送去了赤峰爱心市民和企业捐助的6000元钱以及1000元的学习用品。《红山晚报》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国晚协领导的高度赞赏。

对于身体严重畸型、在生存环境中明显处于弱势的个体生命,《红山晚报》进行报道时给予了充分的人格尊重。在保护每一位公民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致力于引起社会情感的广泛关注,想方设法让弱势个体生命回到正常人的生活轨道上来。比如在“大头娃子”8岁男童范珊奇的报道处理上,对“大头娃子”的身体畸型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更多的笔触放在了孩子的不幸际遇上。报道刊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珊奇终于走出了小山村,来到城里就医。在此基础上,《红山晚报》又举办了一场专项募捐活动,众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筹得善款3万元,促成了小珊奇进京就医。再如对人称“河马人”的王金良的报道中,同样体现出了一个媒体所恪守的人文情怀。在《小山村惊现“河马人”》这篇报道结尾的记者手记里,记者写到:“我们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的珍贵。即便是上帝让他拥有了一个并不美丽甚至是丑陋的外壳,但他的生命仍然是鲜活的,仍然值得尊重。这一点,记者从一个乡下汉子的身上已经读到。”在晚报发动社会力量促成王金良沈阳就医时,又刊出了《“河马人”王金良:想当一天正常人》的报道。但是王金良辗转沈阳却医治无望,正当他几近绝望时,又是在《红山晚报》的建议下进京治疗。手术成功后,《红山晚报》“以‘河马人’的称号从此不再存在”为题的报道而收束,前后的报道尽显人文关怀。

2009年“六一”儿童节,《红山晚报》为了让晚报曾经关注的孩子能过一个值得纪念的儿童节,同时进一步引起社会对这些有着特殊情况的孩子的进一步关注,晚报和中国财险赤峰分公司联合推出“儿童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活动,对六个家庭的八个特困孩子每人给予500元的经济资助,帮他们解决生活的实际困难。晚报领导和编采人员分别赶赴这些特殊儿童的家里,看望孩子们并表达了晚报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关注。

总之,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红山晚报》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办报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信赖。一句话,新闻策划既是提高报纸质量的有效手段,又是一张报纸扩大影响的有力武器,通过新闻策划可以实现做好新闻,办好报纸的办报目标。

猜你喜欢

红山晚报市民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七十三)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圣诞夜》晚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意义”的问题所在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