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生态环境下典型报道的突破——报道“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黄启才的启示

2010-08-15彭晓英黄卫民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2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宜春典型

彭晓英 黄卫民

(宜春日报社,江西 宜春 336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渐深入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工具的出现,纸质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也对纸质媒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媒体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党报人物典型报道面对越来越“挑剔”的读者一度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对社会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党报典型报道如何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适应读者的不同需求,成功突围,从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本文结合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袁州分局法制科普通民警黄启才经媒体报道后,成为目前全国公安系统唯一二级英模这一新闻事件作一番探析。

启示一:传播者以身为传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发现典型人物的闪光点;同时挖掘其鲜明的平民色彩和“非典型”性,契合新媒介生态环境对典型的选择要求。

黄启才这个典型的发现颇为偶然,2009年2月,记者在与民警闲聊中听说这样一件事: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袁州分局法制科民警黄启才带病连续夜巡29天,在大年初一凌晨因身体不支昏倒在家门口。职业的敏感促使记者一定要去见见黄启才。这一见,经过一番长谈,记者了解到从警十四年来的黄启才在身患肺癌、家庭屡遭不幸、家境贫寒的情况下,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给组织添麻烦,依然忠于职守,带病坚持工作。报道在《宜春日报》、《赣西晚报》刊发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随后,新华社、江西日报社、新法制报社、新华网、江西新闻网、江西政府网、江西政法网、江西省公安厅网、江西电视台、宜春电视台等26家新闻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黄启才同志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在这个典型报道中,作为新闻传播者的记者敏感地发现了黄启才这个普通人物的典型性;同时,身为受众的记者发现了黄启才的平民色彩和“非典型”性,他虽然很平凡,称不上什么丰功伟绩,但代表着默默无闻地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更广大的普通群众,他是千千万万个“黄启才”的代表。正是这种挖掘,让这个典型人物打动了读者。

典型报道作为党报的特色和优势,作为主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的重要形式,肩负着“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转型,人们个体意识逐渐增强,而媒体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高大全式”、“说教式”的典型报道对社会的影响力日渐衰落。典型不仅要体现平民性,以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为出发点报道典型,挖掘出典型人物的平民性和“非典型”性,充分展示典型人物普通人的一面和强于普通人的一面,从而赋予典型应有的人格魅力,也使其更富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典型还要契合时代精神和社会某一阶段的精神特质。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典型在体现平民性的基础上,还必须契合时代精神和社会某一阶段的精神特质,这是作为典型人物的基本要求。今天的典型报道,必须发掘典型与社会精神特质相契合的亮点,为受众提供启迪和参照系。只有这样,典型报道才能在受众中重新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基础。

启示二:新的时代同样需要对典型的权威认可。因为它可以使典型得以迅速向社会推广,使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得到辐射。

黄启才的先进事迹经各级新闻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领导开始关注黄启才。2009年3月3日,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从《宜春日报》、《赣西晚报》上看到宜春市公安局袁州分局法制科民警黄启才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新闻报道后,作出批示,建议市属媒体将黄启才作为先进典型,深入挖掘,打一场立体化新闻宣传报道战役,并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黄启才同志学习。3月31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对学习黄启才同志作出重要批示。4月1日,江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舒晓琴在公安部转来的《孟建柱同志批示抄清》上作出批示,要求全省民警都要向黄启才同志学习。4月8日,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336期刊登的文章《民警黄启才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事迹感人》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树立典型,组织学习。领导的批示,高度评价了黄启才同志,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安民警的关怀和厚爱,同时为典型的树立助力。

在黄启才这个典型的报道中,各级领导的重视推动了典型报道的深入,同时让典型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得到延伸,各界迅速掀起了学习黄启才同志的高潮。

对典型进行推广,让他在更多的人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这是典型报道的一个重要功能。各级领导发挥媒介素养作用,对典型进行权威认可,更加强化了典型报道的权威性,使典型得以迅速向社会推广,对社会的影响力得到扩散。

激活各级领导的媒介素养,运用新闻传播规律推广典型。在信息化社会,媒介素养是影响领导的决策和领导行为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在舆论宣传中肩负着把握导向、传播主流意识、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领导干部应在尊重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特长,利用传媒来教育群众、组织群众、鼓舞群众和指导工作。在一些典型报道中,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媒介素养作用,顺应新闻规律,运用传播技巧,推广典型,在不同的层面调动了媒体和受众的兴奋点,使典型得以一步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典型报道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

突出典型的权威要素,加强典型报道的权威性。平凡普通人物要升华为具有推广意义的典型人物,成为公众学习榜样或者楷模,需要宣传推广上的助力。这其中,权威认可是一个重要的路径。经权威认可的典型,对社会的影响力无疑更大。近年来推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原市委书记牛玉儒、“马班邮路”的王顺友等全国先进典型,都是经过记者的初始调研或内部刊物刊发后,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后进一步推向全国的。显而易见,权威认可和推广,让典型社会传播速度加快,对社会的影响力得以迅速扩散。

启示三:传统典型报道采用的“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报道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媒介互动、媒体与受众互动的典型报道方式受到业界青睐。

在黄启才的报道中,宜春日报社充分利用日报、晚报、新闻网平台,对黄启才的事迹进行了立体报道。宜春新闻网明月论坛开辟专题,刊发了大量来自社会各界读者、网友对黄启才发表的评论、祝福等。日报然后将网友评论等在时评专版中摘录刊发。新华网江西频道、新浪网、中国平安网、大江网、江西新闻中心、宜春信息港等多家网络纷纷推出或转载黄启才先进事迹报道,广大网友以跟帖的方式对黄启才及其先进事迹进行评论。网上查看黄启才事迹的点击率达几万次。许多群众在看到报道后,自发到医院看望黄启才,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并纷纷捐款。而这类报道刊发后,又引来了更多群众的关注。

在这次报道中,媒介互动实现了宣传效果的更大化,而受众直接参与其中,通过与媒体互动进一步扩大了典型报道的影响。

媒体与受众互动,让典型更加深入人心。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一些网站在母体党报推出典型人物报道后,专门开辟网民留言、网上论坛、网上视频对话、小调查等专栏,深入挖掘典型。这些直接参与典型报道的方式,让受众更加深刻地认识所报道的典型,从而增强对典型的认同感。而党报又密切关注受众的反应和行动,用受众的反响和行动来进一步推进新闻传播,来进一步引导受众深化对典型的理解和认同。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宜春典型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四月轻语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宜春两条高速公路2019年底前将开工建设
宜春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典型催开百花香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