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屯垦与戍边关系
2010-08-15李丽
李 丽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研究屯垦与戍边关系的背景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面对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情,为了促进新疆发展和维护新疆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祖国西北边防,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并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文简称兵团)的成立和发展作为履行这一战略决策的主要载体。兵团这一特殊组织的出现为新中国开发新疆走出了一条特殊的道路。从兵团成立、发展、壮大到撤销、恢复,到再创二次辉煌,兵团“屯垦戍边”的神圣职责始终没变。正如王运华在《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客观必然性》中指出“组建兵团是反对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图谋的战略需要;是党的工作中心从武装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5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兵团以“屯垦戍边”为己任,发挥了它的特殊性,对新疆乃至全国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代替的,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对兵团高度重视:从毛泽东的“三个队”到邓小平的“四个力量”到江泽民的“四个模范”、“三个放到”再到胡锦涛的“三大作用”、“三个关系”,都充分体现着兵团“屯垦”与“戍边”的重大历史任务。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9月视察新疆时,对于兵团的发展,明确提出了三个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屯垦与戍边的关系。总书记对新世纪新阶段处理好屯垦与戍边的关系做了精辟阐述。他说,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又要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变化,坚持开展军事训练,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做好充分准备。2007年温家宝总理视察新疆,再次强调了这一关系。中央领导集体对兵团的肯定,对兵团的认定,都充分体现了兵团的重要性,体现了兵团屯垦戍边的重要性,但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兵团这个特殊组织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屯垦与戍边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
二、兵团屯垦与戍边关系的综述
关于屯垦与戍边的关系有以下三种观点,现介绍如下:
(一)“屯垦与戍边同等重要”说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只是指出屯垦与戍边相辅相成,没有明确地指出孰一孰二。张庆黎司令员通过对兵团的屯垦戍边与历史上的屯垦戍边比较之后指出:戍边依然是兵团的一项主要职能。屯垦以养己,减轻各族人民和国家财政的负担,戍边为民族团结,捍疆卫土,二者相辅相成;刘贡南(1999)在《谈兵团的特殊性》中认为兵团的特殊矛盾就是屯垦和戍边,并分析了经济职能与军事职能相互制约的关系;赵天益(1999)在《关于“屯垦”与“戍边”的哲学思考》中从哲学的角度对“屯垦”与“戍边”的对立与统一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张振华和郑坤亮(2004)在《毛泽东屯垦思想及实践典范研究》中,认为这种经济性的屯垦行为和政治性的戍边行为实现了政治和经济关系的辨证统一。
(二)“戍边第一,屯垦第二”说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这样阐述的:方英楷(1995)的《浅谈屯垦戍边思想的含义和由来》认为屯垦与戍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戍边是目的,屯垦是手段,戍边是第一任务,屯垦是第二任务。同时也指出:在战乱时期,戍边是中心工作,屯垦必须为戍边服务;在和平时期,屯垦是中心工作,戍边应为屯垦服务;王小平(2003)在《屯垦戍边需要理论创新》中指出:兵团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决定了兵团在新疆肩负有“三个队”“四个力量”“四个模范”的作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政治上的使命,在一定条件下,发展经济的任务要让位于政治使命。这是对“戍边第一”的另一种表示;潘新刚(2003)在《坚持戍边使命 创新屯垦形式》中也认为戍边是目的,屯垦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这与前面的观点是一致的。
(三)“屯垦第一,戍边第二”说
这一观点正好和上面说法相反,其阐述如下:强始学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屯垦戍边的物质保障》中认为:屯垦戍边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兵团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赵柳成在《屯垦戍边50年的一条基本经验--准确把握兵团的性质和任务》中,从兵团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指出:1954年成立的兵团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同时履行“工作队”和“战斗队”的职责;“文化大革命”期间,过分强调了兵团的军事性质和任务,忽视了它的企业性和发展生产的任务,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后果;1981年恢复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继续执行“三个队”的任务,但其基本性质仍然是企业,主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建设。这是对“屯垦第一”的肯定;杜庆九、李季鹏在《浅议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中,指出“屯垦戍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它不同的内涵,但贯穿始终的是发展;罗贤德在《屯垦与戍边的辩证关系》中也坚持以屯垦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除发生战争),但要树立屯垦必须戍边的思想。
综上所述,屯垦与戍边的关系并没有具体的定论,认为“戍边第一”的观点和“稳定压倒一切”是一致的,认为“屯垦第一”的观点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致的,第三类观点就是将二者统一起来进行辩证的分析,在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时,大部分学者是从对立统一规律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屯垦与戍边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兵团屯垦与戍边关系的新理解
(一)关于一分为三的介绍
当前,在“一分为三”论者中,观点是大同小异的,有着诸如此类的各种提法:三分法、三位一体、合三为一、三元论、中介论、对立中介、同异反论、中庸之道、三管齐下、等等。他们的提法尽管不同,但其总纲或者说核心是“一分为三”。虽然“一分为三”在哲学上的地位尚未确立,但是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它比“一分为二”更全面,比“一分为多”更深刻,其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因此,笔者将主要运用其中一种说法具体分析屯垦与戍边的关系。
我国有个成语叫双管齐下,是这样延伸出来的:唐朝画家张王噪画松树,两手拿着笔同时作画,一画生枝,一画枝干。后用它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或两件事同时进行。可不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或三件事同时进行呢?1991年夏,李瑞环同志提出了“三管齐下”。他写道,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三管齐下”:“思想教育、物质利益、民主权利”。因此,这里的一分为三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三件事同时进行。
(二)运用“三管齐下”看屯垦与戍边关系
第一,从几代领导人对兵团的关注来看。因为兵团是个特殊的组织,没有既定的路要走,因此走兵团特色的道路需要党的领导。兵团成立初期,国家就赋予了兵团屯垦与戍边的历史使命。但是,在兵团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兵团却始终发挥着第三种职能。毛泽东主席很早就提出“三个队”--生产队、工作队和战斗队,并对兵团的任务做了比较全面的概括。生产队和战斗队是屯垦和戍边的队伍,那么工作队呢,就是我们要找的第三件事;邓小平提出的“四个力量”--经济建设的力量、安定团结的力量、巩固祖国统一的力量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力量其实也是与“三个队”相对应的,经济建设属于屯垦方面,安定团结和巩固祖国统一很明显的属于戍边,那么增强民族团结则是第三件事,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工作队;江泽民的“四个模范”主要是指是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祖国边防的模范。这与前面也是一致的,生产建设是在进行屯垦,安定团结、稳定新疆和巩固祖国边防是在戍边,那么民族团结也是不可能少的,他还提出“三个放在”即把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放在新疆历史的长河中、放在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中、放在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大局中去考察;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三大作用”更是众人皆知,即“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地发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这与前面的“三个队”、“四个力量”、“四个模范”是一脉相承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知道,兵团其实是三件事同时进行的。
第二,从兵团的实践方面来看。新疆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问题是新疆社会问题的反映。根据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在50多年的发展中,兵团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地方少数民族干部通过挂职进行培训,以提高少数民族挂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领导工作能力、汉语水平,增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意识和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兵团人还尽其所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尽可能的一切帮助,如梅莲数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少数民族牧民治病等等;兵团人就是这样一直严格贯彻执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兵团人与新疆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已经深深融入兵团人的思想、情感之中,成为兵团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兵团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促进兵团与地方的和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大团结,他们为新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从“七五”事件的处置来看
在处置“七五”事件中,兵团军事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集结民兵,全面做好执行任务准备。同时,加大边境管控力度,在各地对重要地段加紧巡逻,协助地方公安机关、武警部队维护社会秩序。武警兵团指挥部广大官兵在第一时间集结出动,执行维稳任务。随后几天里,广大武警官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坚守在执勤一线。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兵团公安机关和民警都积极投身于自治区的集中统一行动中,解救群众,维护社会秩序,主动承担治安巡逻、管控盘查、搜捕任务,充分发挥了维稳作用。
2009年8月胡锦涛主席考察新疆,在调研民族地区时,提出“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让乡亲们尽快富裕起来”、“更好带动新疆经济发展,造福新疆各族人民”。这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但也把对少数民族的关注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胡锦涛主席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新疆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二是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新疆稳定作为当前新疆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把促进改革发展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新疆社会大局稳定。三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胡主席的考察讲话具体指出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都很重要,三者的地位不同,但三者缺一不可。
当前,兵团上下坚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目标。兵团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充分发挥“三大作用”的实际行动,必将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1]雷正良.“一分为三”论者中不同学术观点的综述[J]井岗山学院学报,2008(1).
[2]兵团.维稳兴疆砥中流[J].兵团建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