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尼勒克
2010-08-15张国晟
张国晟
(中共尼勒克县委党校 新疆 尼勒克 835700)
近年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尼勒克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和前景,尼勒克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兴县、生态立县战略。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畜牧强县、能源大县、旅游名县建设步伐,使县域经济不仅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较快发展,而且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呈现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但就如何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目前全县运营的企业有煤、铜、黄金、铁、铅锌、石灰石、石膏矿、砖厂、沙石料9个行业,一般污染源536家,重点污染源19家。因此作为发展中的贫困县,需要前瞻性地探讨我县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科学的规避这些环境问题,特别是人为活动加剧的生态环境的蜕变问题。在发展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在保护中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尼勒克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是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领域的环境问题。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是伊犁州和我县经济大发展的主要突破口。我县的优势资源主要包括:水能,矿产、土地、光热、地缘、传统农牧业、旅游;在这个领域,重点将是以煤、铁、有色金属等为主的矿产优势资源转换;水利、水电开发;土地综合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传统农牧业,延伸产业链。我县的主要矿产资源基本都在生态环境较好,但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山区,目前在优势资源转换领域重点的原煤、煤化工、焦炭、钢铁等行业应尽快制定比较科学的发展规划,按规划要求适度合理开发,应避免投资者盲目占用资源,同类型项目多家投资现象,否则就会出现人为分割我县的资源优势现象发生,会加大开发的风险,降低产业规模优势,会不可避免的加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直接影响到伊犁未来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是新兴工业化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纵比我县的工业结构,其基础是建立在对农副产品、资源的开发上。产品多为半成品和附加值极低的原料工业。由于我县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所以存在个别企业单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仍然沿袭“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实现企业自身利益、利润,存在着降低环保门槛,忽视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要求。导致上马的项目与新型工业化提出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具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要防止打着招商引资项目的牌子,向西部地区转移一些在内地因为污染严重禁止发展的项目以免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三是土地和旅游资源、湿地功能减退,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生态环境急剧蜕变。沿喀什河两岸,大量的湿地由于无序开垦,导致湿地生态功能减退,人为诱导加剧了水土流失。我县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由于规划滞后,无序开发,许多旅游景区建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目前唐布拉景区内新建的一些酒楼、饭店,一些个体经营户与景区的自然环境不和谐,对生态系统干扰、破坏严重,与唐布拉百里风景区极不协调。在目前我县旅游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科学化布局的前提下,做好景区保护工作是首要的。
四是农村面源污染趋势加剧。目前由于农村发展规划的滞后,随着农村人口增加和农村规模养殖的增大,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显著。长期以来我县耕地都是沿用大水漫灌的种植方式,农业退水导致大量的农药、化肥一起进入喀什河,这样长期下去势必会导致喀什河、甚至伊犁河水质下降。耕作模式的改变和现代农业的实施势在必行。
五是畜牧业尚处于传统向现代畜牧的转型过程中。原始饲养放牧方式占据比例较大,随草放牧、随草而居,致使超载放牧严重,草原压力较大。草场退化、沙化面积、毒草蔓延,给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困难。同时也引起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山区草原的水源涵养作用明显减弱。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不断加剧。近年来虽然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休牧、轮牧、围栏等比较好的措施,但改善不明显。
做好尼勒克县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第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素质。着力抓好生态城区、生态园区、生态农村建设。使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坚持把环保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严格落实各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和义务,把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工作当作维护和改善全县环境质量,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推进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第二,大力提倡循环经济,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循环经济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尼勒克全县矿产主要以煤、铜为主,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煤焦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沙石料、金、铁等行业近几年的开发建设也日趋增多。而尼勒克县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草场、林地和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开发从粗放向综合转型,资源加工从简单向精深转型,资源产品从初级向高级转型,资源项目从分散向集约转型,资源产业从单一化、封闭化向体系化、融合化转型,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资源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特色优势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为依托,加快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着力提高资源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资源开发向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产业聚集相融合方向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由原料输出型向精深加工型、由资源主导型向循环经济型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合理开发水电。水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物质。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注意其综合性和永续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好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与保护,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动态平衡是很重要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最显著特征,水能也将成为我县工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民经济总利益最大的角度来考虑,因时因地制宜地来制定水利水能规划。切忌凭主观愿望盲目决定,尤其不应只顾局部利益而使整个国民经济遭受不应有的损失。所有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全方位为企业做好服务。
第五,严把项目审批权,控制污染源头。积极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工作,把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作为防止环境污染、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坚持有选择、有重点地引导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园区式、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严禁引进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等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准予建设的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对建设项目从选址、立项、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到执行“三同时”制度都按环保要求严格把关,从而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近两年来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在新型工业进程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能严格按照环保规范的审批程序,设置了相对较高的环保门槛,避免了类似企业入住。
第六,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县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摒弃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第七,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资源补偿机制。我县环境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是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要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我县的生态资源有偿使用补偿机制,有效的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县旅游大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资基础,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土地出让、资源补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八,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全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各乡村实际确立“打造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奋斗目标。首先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其次以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等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环境管理,协助农业部门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业模式,扶持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和规模种养场的沼气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畜禽养殖场生态条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