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
2010-08-15李宇平
李宇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
李宇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支持较少、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究其原因,有自身的因素、金融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以及政府方面的原因。为此,只有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积极发展间接融资方式,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强化政府行为,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融资难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更难,仍然存在融资渠道少、规模小、融资秩序混乱等问题,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实际解决。为此,极有必要探讨金融危机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以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国内国际的竞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受到很多限制。2009年,山西省曾对72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有很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的占54%,“略有资金缺口,需要融资”占43.1%,“没有资金缺口,无需融资”仅占2.7%,从这点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融资的需求。银行贷款是目前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银行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贷款,提供长期信贷较少,况且,我国目前尚缺乏专门定位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再加上,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只能依靠自身内部积累,风险投资基金及其运行机制尚缺乏,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条件又要求很高,一般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融资的标准。受整体社会信用状况不佳以及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利用票据融资范围有限,发行公司债券尚难以开展和为市场所接受,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可望不可及。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由于中小企业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欠佳,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生存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而且,中小企业实物资产少且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此外,由于贷款呈现“少、频、急”的特点,导致借款手续复杂,交易和监控成本高、风险大。
(二)金融体系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放贷的盈利性和安全性更高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风险更大,更难获得银行的贷款。况且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等这种直接融资渠道不成熟、不畅通。众多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银行来达到融资的目的。金融危机下,银行能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毕竟有限而且条件也比较苛刻。
(三)政府原因
实践中,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一直是向大企业倾斜,而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对来说明显不够,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也是很难享受到。金融危机后,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政府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力度还是不够。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法律制度缺乏,另外,法律的执行环境也很差,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剧,因此中小企业要运用多种融资手段保住资金链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和业务结构,削减亏损或利润水平低的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并优化人才结构等,从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更新经营观念,提高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特别是资金管理制度。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更要注重对资金进行管理。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仅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积极发展间接融资方式
目前,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尽管目前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对中小企业都采用“慎贷”行为,但银行如果能从中找出一些较小的融资点,或采用一些措施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在贷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创新金融危机下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新途径。
首先,慎重定位银企关系。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弱,可以选择向中小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中小银行由于产权清晰、经营成本低、效率高、经营方式灵活、适应强等优势,为较好服务于中小企业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金融部门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达到银企双赢的目的,同时,也帮助银行度过难关。
再次,可以尝试主办银行制度。该制度下银行既是特定企业最大的外部资金提供者,又是该企业的股东,同时也是向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推行主办银行制度能较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三)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拓宽直接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因为具备能够得到不需要偿还的外部所有权融资,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配置资源等优势,无疑是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第一,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上市或发行债券,使融资政策与企业的成长性相联系,使部分运作良好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募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第二,采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不仅具有融资面广、手续简单、效率高等优点,而且可以明晰产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发展融资租赁市场。租赁可以使企业在资金短缺或不愿意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以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此外,租赁具有融资速度快,限制条件少,设备淘汰风险小等特征,适合中小企业。
(四)强化政府行为
金融危机下,及时的资金补充是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但是银行从自身盈利和贷款安全的角度出发,会更谨慎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政府作为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者,应加大力度协调企业与各部门的关系。
首先,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担保的基础,通过加强信用咨询和评估服务,加快中小企业信用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主体的信用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优化信用担保机制,优化信用担保环境。
其次,完善、壮大中小担保公司。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关键。政府要针对担保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扩大担保规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仅如此,政府还要鼓励担保公司的税收优惠和开办支持政策落实在实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责编:施琳洁)
F276.3
A
1008-8431(2010)06-0047-02
2010-09-05
李宇平(1962-),男,198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