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蜂业现状及对我国蜂业发展的启示

2010-08-15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29郑火青胡福良

中国蜂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养蜂业芦荟甲虫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29郑火青 胡福良

非洲是人类和蜜蜂的起源地,孕育了早期的人类文明。而如今,政局动荡、饥饿和疾病成了非洲这片黑土地向外界发出的呼唤,除此之外,非洲给人更多的是一种神秘色彩。

我们曾在过去几年间对南非进行多次访问,同时和南非的同事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南非的养蜂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通过交流和查阅文献了解了其他非洲国家的养蜂业。与非洲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一样,非洲的养蜂业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在此,我们就非洲蜂业现状作一介绍,并结合我国蜂业发展现状进行讨论。

一、养殖方式落后:传统养蜂居多,现代养蜂兴起

人类对蜜蜂的利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猎取野生蜂群蜂蜜的原始养殖;利用编织篮、土罐、树皮、草或者原木蜂箱养蜂的传统养殖;利用现代活框饲养技术的现代养殖。在非洲,这三个阶段都很常见,但单一的靠猎取野生蜂群获得蜂蜜的现象已逐渐减少。在大多数国家,传统养蜂占据了主导地位,如埃塞俄比亚、加纳、几内亚比绍、摩洛哥、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苏丹、突尼斯、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等;而在少部分国家,养蜂业较发达,现代养蜂较为流行,如肯尼亚、埃及和南非。

发展养蜂是非洲诸多农村发展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北非、西非、东非,蜂农养殖规模普遍较小,平均每户仅有约15箱;而在南部非洲(如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超过250箱的大规模蜂场较为常见。例如,在南非的西开普省,20%的蜂农饲养了超过总数75%的蜂群,而全国范围内,3000多蜂农中的50人生产了全国80%的蜂蜜。

南非水果业发达,授粉需求旺盛。授粉是南非养蜂业的重要支柱。授粉季节,每箱蜂每月租金可达500兰特以上(约合500元人民币),花期短的则为300~400兰特,而每箱蜂每年平均可授粉2~4种作物,收益非常可观。这也就使得蜂群售价在授粉季节达到1000兰特。南非有40多种作物依靠蜜蜂授粉,每年在夏季雨季区有超过2万箱蜂(南非饲养蜂群总数为7万箱)用于向日葵商业授粉,而在开普海角则有大约1.8万箱用于苹果和梨授粉。

非洲蜂农日常管理粗放,查蜂频率低,即使是活框饲养时,巢箱中都放满巢脾(或巢框),而不管是否蜂脾相称,而在加继箱时则同样在继箱中放满巢脾(或巢框)。由于养蜂习惯和蜂种的原因,非洲蜂农仅生产蜂蜜和蜂蜡,极少生产其他蜂产品。由于取蜜频率低,所生产的蜂蜜质量好,香味浓,多数为多花种蜂蜜。

19世纪时,南非南部的南开普和东开普的林区曾遭到过度的开垦,之后这片林区被种上了生长迅速的松树和桉树。目前,在南非广泛分布的桉树成了养蜂业首要的蜜粉源。据估计,南非半数商业蜂蜜源于桉树。槐树在南非也广泛分布,算是南非第二大蜜粉源,而芦荟则是南非最具特色的蜜粉源。

南非是很多重要芦荟的原产地,生长有芦荟属下的125个种。尽管南非芦荟产业无法与芦荟大国美国及后起的澳大利亚相比,但其境内不仅有不少农场种植栽培翠绿芦荟,还有大面积的自然生长芦荟,而且受到政府的大力保护。每逢冬季,就有大量的蜂群转地进入芦荟产区。由于芦荟丰富的花粉和花蜜及合适的粉蜜比例,蜂王产卵非常旺盛,蜂群生长迅速,蜂农常在此时分群。尽管芦荟分泌大量的花蜜,但由于萼筒长而纤细使得蜜蜂很难采集。因此,除去蜂群生长所需要的量,每群产量只有6~10千克,极少数可达到20千克或30千克以上。芦荟蜜白色,味道醇美,极易结晶。但是,这一阶段蜂农主要为了发展群势和通过分群补充蜂群,较少产蜜,所以商品化的芦荟蜜并不多见。少部分芦荟在夏天开花,是蜂群生长繁殖的辅助蜜粉源。

非洲的蜜蜂采胶能力极强,加上蜂胶的价值正逐步得到认识,部分蜂农偶尔会收集蜂胶。但目前还没有建立除蜂蜜和蜂蜡之外的收购和销售网络,蜂胶的生产数量极其有限。根据对比研究,非洲蜜蜂的产浆性能非常低,加上劳动力较贵,没有蜂场生产蜂王浆。养蜂业为南非GDP贡献约25亿兰特,而其中仅有约6000万兰特来自于蜂产品。

二、野生蜂群数量巨大

根据Dietemann等(2009)的估计,非洲大约有1400万~1800万箱饲养的蜂群,而野生蜂群达到了3.1亿群以上,仅在南非就达到1000多万群[1]。也就是说,饲养蜂群仅占总蜂群数的极小部分,绝大部分蜂群处于野生状态。而与之相反的是,同样作为西方蜜蜂自然分布区的欧洲仅有约1150万群野生蜂群。另外,非洲基本没有蜜蜂人工育种场。即使采用活框饲养的专业蜂场也只是通过分群或收捕野生蜂群来补充或扩大蜂群数。也正是因为野性强的特点,非洲蜜蜂较欧洲蜜蜂更加凶猛、急躁、易飞逃,日常管理时全套防护服、熏烟器和起刮刀(蜂胶多)成了必备的器具,蜜蜂螫死人的事故也时有发生。日常管理和收捕野生蜂群时熏烟器的使用常引发森林火灾,进而破坏了野生蜂群的栖息地。

各养蜂大国越来越专业化的蜜蜂育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蜂产品的产量,甚至提高了蜜蜂的抗病力或温驯性。这也愈加引起人们的担忧:专业化育种使得蜜蜂遗传背景越来越单一;而野生蜂群比例下降或缺乏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凸显。研究表明,由蜂王的多雄交配机制带来的群内遗传多样性有助于提高蜂群的抗逆力和生产力[2]。专业化的蜜蜂育种、品系的推广、野生蜂群比例的下降则势必增加蜂王与近亲雄蜂交配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一些可见或暂时不可见的种性退化,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单一的遗传背景被认为是导致CCD的重点疑凶之一[3]。因此,非洲大量存在的野生蜂群对于全球蜂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抗病力强

1、狄氏瓦螨(Vorroa destructor):1997 年,Allsopp首次报道在南非开普敦发现狄氏瓦螨的入侵,紧随其后的调查表明,蜂螨已经在南非大面积流行[4]。2002年之后,相继有报道表明狄氏瓦螨已传入或接近与南非毗邻的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莫桑比克等国。

鉴于蜂螨给世界其他地区养蜂业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有报道表明蜂螨是某些地区西方蜜蜂在野外不能生存的主要原因。而非洲蜂农几乎对蜂螨的防治一无所知,在蜂螨传入非洲初期,业界普遍认为这一外来寄生虫的传入将给南非及其周边国家养蜂业甚至整个非洲的饲养蜂群和野生蜂群带来一场灾难。出乎意料的是,数年过去了,这一西方蜜蜂的首要病虫害并没有给南非养蜂业和野生蜂群造成太大的影响,分布于南非的东非蜜蜂(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和海角蜂(A.m.capensis)对蜂螨表现出了极高的容忍性。在不治螨的情况下,虽然非洲亚种蜂群呈现一些和欧洲亚种蜂群螨害相同的病症,但仅有极少数蜂群(多为弱群)最终因螨害而崩溃,绝大多数仍能存活。目前南非尽管几乎每群蜜蜂都有感染蜂螨,但多数蜂农并不采取任何治螨措施。这一容忍性的发展,有人认为是与非洲蜜蜂对受蜂螨寄生的幼虫的高清除率和较短的封盖期有关。

到2007年,在北非多个国家已发现蜂螨,如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突尼斯和尼日尔。在蜂螨传入北非初期,曾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造成较大的损失,但经数年的药物防治之后,并没有产生进一步影响,似乎蜜蜂和蜂螨已经保持平衡。但是,鉴于蜂螨对西方蜜蜂的危害性,人们并不敢对此掉以轻心,仍然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2、蜂箱小甲虫(Aethina tumida):蜂箱小甲虫给美国和澳大利亚养蜂业带来的沉痛打击,使人们对此心有余悸。蜂箱小甲虫起源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因为长期的协同进化,蜂箱小甲虫在该区域几乎没有影响。在南非,随处可见小甲虫与蜜蜂共存于蜂箱内,几只工蜂协作将一只或数只小甲虫困于木头缝隙中,追逐嬉戏,场景和谐生动。在北非地区,蜂箱小甲虫在苏丹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都有分布,但数量并不多。

3、其他:有关非洲大陆上蜜蜂其他疾病的报道较少。美幼病已传入非洲,但感染率很低,甚至几乎见不到。与欧洲品系相比,非洲亚种蜜蜂幼虫感染后的死亡率明显较低。另外,已有数据还表明,在非洲养蜂业越发达的地区疾病发病率越高。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养蜂业芦荟甲虫
吓人的小甲虫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甲虫有身铁布衫
我爱芦荟
酷甲虫“屎”里逃生
感悟生命
折纸甲虫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
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