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心脏猝死救治体会
2010-08-15薛秋芳
薛秋芳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组病例共15例,是平顶山市急救中心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所救治的心脏猝死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8~72岁;救护车中2例,急诊室8例,现场5例。
1.2 救治方法
一旦发现心脏骤停须立即呼救,并按CPR常规进行抢救。迅速将患者置于平地,如果患者有呼吸,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若患者呼吸已停止,须迅速打开气道,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囊辅助呼吸,尽早电击除颤,可反复除颤,给予200J~200J~300J。尽早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可反复使用,心肺复苏国际指南2000规定的剂量为肾上腺素1mg,每3~5min一次;在CPR过程,尽早静脉注射纳络酮2mg,以后每隔半小时静脉注射2mg,儿童酌减;心动过缓者可给予阿托品,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可给予利多卡因。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及早进行脑复苏和高级生命支持。
2 结 果
救护车中2例有1例抢救成功,急诊室8例抢救成功4例,现场5例有1例抢救成功。
3 讨论与体会
3.1 本组病例在抢救过程中应用了肾上线素及纳络酮作为复苏药物。肾上腺素为天然的儿茶酚胺,具有兴奋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肾上腺素的心血管效应为:全身血管阻力生高,收缩压、舒张压上升,心肌电活动增强,冠状动脉血流和脑血流增加,而受体兴奋是心脏复跳的关键。纳络酮能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阻断内啡肽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而心脏猝死患者血液中内啡肽可高出正常10倍,大量内腓肽可通过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阿片受体的激活作用,抑制心脏,降低血压。另外,本组病例都及早对患者实施脑复苏。因为复苏的目标是使患者有人类思想与心理活动的存活,如果不考虑脑复苏,留下大量“植物人”对社会和家庭都是沉重负担,所以在救治过程中尽早采取脑复苏措施,如头部降温,保护脑组织及促进脑功能恢复药物的早期应用[1]。再者,在胸外按压有效的情况下,口对口人工呼吸较少实行,因为SaO2常可达80%以上,与某些资料[2]表明口对口呼吸的抢救成功率与单纯胸外按压的抢救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应及时开放气道,清除异物,快速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气囊通气,最好是机械辅助通气。
3.2 心脏猝死起病急,抢救黄金时间为4~6min,这是因为脑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后4~6min即发生严重损害,以致不可能逆转;心跳停止8~10mm后脑组织脑组织基本死亡。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救护车中抢救成功率为50%,急诊室抢救成功率为50%,现场抢救成功率为20%,这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的含义,因为救护人员达现场时患者往往已超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为了能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准确、恰当的救治,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从事急救的人员要有较高的急救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过硬的心理素质。②在社区定时进行急救知识讲座,告知心脏猝死预知信号,如近期有心前区疼痛、心慌、胸闷,夜间或活动后呼吸困难、呛咳并伴有泡沫痰等,睡眠中异常鼾声和惊叫,伴皮肤苍白或紫绀,有上述情况当及时就医。另外,培训广大群众熟练准确掌握CPR操作过程,因为抢救此类患者都是以分钟计算,如果在15min后实施CPR,则抢救几乎不能成功[3],广大群众的急救意识急救知识提高了看,就能使更多心脏猝死的患者在黄金时间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从而提高心脏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刘英琪(摘译),钱方毅(审校).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八):复苏后的救护[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4):222-223.
[2]王维展,王岚,王学忠.心肺复苏几个观念的探索[J].临床急诊杂志,2005,6(2):34.
[3]黄子道.提高我国心肺复苏的措施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