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炮制与医疗质量

2010-08-15野运卓孙晓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9期
关键词:鞣质药用挥发油

野运卓 孙晓光

“炮制”又称“炮炙”是根据医疗、调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与处理技术。近年来,一些中药炮制人员在加工炮制过程中,不能严格按中药炮制原理结合临床需要进行炮制。为了图简单,图经济效益,在炮制过程中,不但没有达到炮制的目的,提高疗效,却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流失掉,严重影响着临床效果,现将中药炮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1 该筛不筛,该捣不捣的影响

中医有“逢籽必捣”之说,可是目前配方中的有多少是捣的那?如火麻仁,草蔻,不捣连壳用;肉桂,厚朴,杜仲不刮栓皮;牛膝,丹参不去残茎;蝉蜕不筛去泥沙等。以上诸法虽简单易做,却常被忽视,杂物残茎,核,泥土等非药用部分不除去,混在药物内,配方时从用量上虽已满足处方用量要求,但实际上其非药用部分就占去了药量的一大半,这样就很难达到如期效果,严重影响了中医治疗效果。

2 该挑不挑,该炒不炒的影响

修制法也称“净选”,此法是指在选取药物的有效成分,除去非药用部分,灰土砂石等异物,以达到药物清洁纯净。但目前其法有不少炮制人员已废除,就连该炒的药物也生用之,从药库领来直接入药房药兜斗。

根和根茎类药物的芦头,皮类药物的粗皮,动物类的头足翅等部位应除净。有的虽是一种植物,但由于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麻黄茎发汗,根止汗,故需分开,蒲黄生用性滑偏与活血行瘀止痛,炒炭后性涩便于止血。

炮制人员在炒炭,清炒时将药物倒入锅中,很少翻动,炒出的药物容易灰化,变色,不能达到医用目的。如莱菔子,车前子等用文火,炒扁豆,枣仁等药用时应先用中火,后转文火,炒时勤翻动,药物很少起火星,无须喷水,但有的年轻药工,将药物倒入锅中任其烧。待炒黑时才翻动,认为炒炭就是把药炒黑。若药物燃烧则倒水灭之,须不知炒炭淋水太多影响药效,因为药物高温炒后,一经喷水,其有效成分即溶解,随水分蒸发,影响药效。

3 该炙不炙则用之的影响

知母:本品苦寒可滑利,泻火之力较强。能清肺,凉胃,泻肾火及润肠通便。用于肾经引药下行则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时就需要用盐炙。厚朴:本品生用较为峻烈,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因需要用姜炙,姜炙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4 对含生物碱类药材的影响

生物碱一般都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乙醇等,若于酸作用生成盐后则易溶于水,为加强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有更多的有效成分溶出,故中药炮制选用醋做辅料,如醋炒元胡,香附等。

5 对含甙类药材的影响

含甙类药材常常同时存在着分解此种甙的酶,这种酶能将甙分解成糖和甙元减弱或失去药理作用,通过炮制破坏酶等,如黄芩遇冷水变绿是酶解作用使有效成分降低,故黄芩用热水或蒸好,含甙类多溶于水遇酸常被分解,故少泡多润选用辅料多用酒和蜜,避免用醋。

6 对含挥发油的药材影响

含挥发油类药材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挥发油显著减少,其变化如下炒炭减少 80%,炒焦减少 40%,煨或土炒减少 20%,加各种辅料炒减少 10%,因此炮制此种药材不宜高温处理,应当用水处理,时间不宜过久,多用淋,润或抢水洗以免香气溢失,若含挥发油过多,服后易引起对胃肠道的刺激,产生腹泻等,可通过适当的处理除去挥发油,如米泔水制苍术,煨豆蔻等。

7 对树脂类药材的影响

含树脂类主要通过炮制可以:1除去芳香油和树脂以缓和其药性减少刺激,2炮制后可增强疗效。

8 对油脂类药材的影响

油脂常有润肠致泻的作用以防止过猛而损害身体,而医疗不需要其润泻作用时就宜采取制霜法如巴豆去油。

9 对含鞣质药材影响

鞣质是一类复杂的分类化合物,炮制对鞣质的影响,因药材而异,有的炮制后鞣质被破坏,有的破坏不大,如酒大黄,蒽甙的含量减少,而鞣质的含量变化不大,因此对此类药材炮制,根据临床药理和理化实验而进行合理炮制。

10 对含无机盐类药材影响

此类药以矿物,贝甲,化石较多,为除去杂质,以适用临床需要提高疗效,常将药材煅透后再用醋淬,这能使有效成分生成醋酸盐,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有的研成极细的末便于服用,又能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的加工炮制与现代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加工炮制得当,就能发挥出药物的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鞣质药用挥发油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蓝布正总鞣质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板栗壳鞣质提取及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
LDH型高效中药挥发油蒸馏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