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患者偏瘫的康复护理
2010-08-15张伟彭洁张彩霞
张伟 彭洁 张彩霞
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或中风,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 271/10万,高于西方国家。他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脑血管病存活者中约有 60%~86%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正确的,科学的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患者的运动、感觉障碍的恢复有其重要意义,在此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现将脑血管患者偏瘫的康复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 2006年 11月至 2008年 3月,共同性收治脑血管患者所致偏瘫患者共 108例,年龄 42~85岁。其中男70例,女 38例。
2 偏瘫康复护理的方法
2.1 疾病初期
2.2.1 积极处理临床合并症 中风患者极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对这些患者进行训练时注意监测血压和脉搏。
2.2.2 预防处理临床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泌尿系感染、抑郁、静脉血栓、褥疮等。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预防及处理将会影像康复治疗效果。
2.2.3 昏迷患者的康复护理:①定期翻身;②胸背部用拍打和震颤的技术使肺内分泌物易于排出。若需要体位引流或仪器抽吸肺内分泌物;③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对患侧肢体进行各关节的全范围的被动活动,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并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④肢体摆放:将易产生挛缩的肌肉(上肢肩内旋肌和内收肌、指长和拇长屈肌、下肢屈肌、髋和膝屈肌)及软组织保持伸长位。足部与床尾成直角以防足下垂或足内翻,脚部外侧放置沙袋,以防下肢外展等;⑤减少患侧肢体受压:患病早期为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在病情允许时每 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采用健康卧位,与平卧位交替的方法预防患侧肢体受压受损;⑥一旦患者清醒,应早做主动练习(坐位和站位)以降低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2.2 脑血管偏瘫患者急性期床上卧位姿势:正确卧位有如下几点:
2.2.1 患侧卧位 患侧位于下方的卧位,须注意的是:患者患侧卧位要有利于患肢整体的伸展,可以控制痉挛的发生,同时又不影响健侧手的正常使用。
2.2.2 健侧卧位 健侧位于下方的卧位,须注意的是保持患肢的功能位,必要时使用软枕。
2.2.3 仰卧位 仰卧位容易诱发异常的反射活动,故形成褥疮的危险性大,因此,仰卧位时不宜时间过长,只作一个更换的过渡性卧位,下肢伸肌肌张力高的患者尤其不宜采取仰卧位。
2.2.4 床上的坐位 ①保持患者躯干的直立,为此可用大枕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 90°;②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卧,肘及前臂下方垫枕,防止肘部受压。
2.2.5 半卧位姿势 半卧位姿势会助长屈曲,并激化下肢的伸肌痉挛。因此,原则上不主张采取半卧位,仅在卧床患者进食、排泄等不得已情况下采取。
2.2.6 步行锻炼 步行前应做的准备锻炼,其内容包括心理准备:对重患和长期卧床患者,步行前应先做好思想准备,避免精神紧张。另一方面患者对自己瘫痪没有足够的认知,蛮撞前进而跌倒,甚至发生骨折尤其是容易出现体象障碍更应注意。
平衡训练:开始床上坐,以后双腿放下坐于床边,再以后下地坐椅,每次能坚持 10min。然后练习站立平衡。最后进行步行训练,开始阶段必须有人保护及协助,严防跌倒。步行锻炼时,若患者血压超过 16~26.7 kPa,常有头晕头痛时不应练习,心力衰竭或合并肺部感染者,暂缓练习。
2.2.7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要贯彻始终,经常不断的讲解一些患者疾病的知识,使患者了解并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消除悲观、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了解患者病史,生活事件、个人特征及生活现状,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家属积极配合,多关心,安慰,支持,鼓励患者。
3 护理效果
脑血管偏瘫患者有效的护理康复在临床护理应用中,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 43例完全恢复生活自理,占 40.2%,48例需简单帮助,占 45.3%,13例需要较多帮助,占 12.2%,4例不能自理,需要完全依靠帮助,占 2.3%。
4 讨论分析
4.1 脑血管偏瘫的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取决定性作用,静卧不仅不能预防再发和解除其他危及生命的因素,还会使患者的身体和皮肤急速衰竭。早期开始康复护理,可以及早解除患者的身心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2 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越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内再进行的康复治疗。
4.3 脑血管患者偏瘫障碍,经过科学地、及时地康复护理,可以防止关节僵硬,废用性肌肉萎缩,误用综合征,最大程度降低了并发症及致残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脑血管患者偏瘫康复护理知识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