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妊娠 75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0-08-15徐华军王沛钟惠玲
徐华军 王沛 钟惠玲
当前,异位妊娠已成为严重危及妇女健康的一种特殊的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本文对 75例输卵管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 2001~2009年间经手术切除的 75例输卵管妊娠病例,所有标本均经 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以 4μm厚度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2 结果
2.1 年龄 19~43岁,平均 29.8岁,24~39岁 62例(82.6%),40岁以上 2例(2.7%)。
2.2 族别 汉族 50例(66.7%),少数民族 25例(33.3%)。
2.3 症状 有停经史 66例,全部病例均有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 47例,发生晕厥 3例,休克 1例,后穹隆穿刺阳性24例。
2.4 生育情况 未婚 2例,已婚未育 3例,有生育史 70例。其中使用 IUD均 3年以上占 13例(17.3%)。
2.5 发生部位 右输卵管 41例,左输卵管 34例。其中壶腹部 62例,峡部 10例,伞部 1例,间质部 2例。
2.6 病理观察
2.6.1 巨检 送检输卵管肿大,常中段膨胀如不规则圆形。浆膜面暗、粗糙、血管扩张,有时见破裂口;切开膨胀的管腔内可见血液或血块,其中可见到绒毛者 41例(54.6%),3例能见到完整胚胎;因黏膜出血坏死,皱襞多消失,组织结构变模糊不清。
2.6.2 镜检 本组病例在输卵管腔内容物、血块中或输卵管壁内均可见到绒毛并滋养叶细胞。其中输卵管慢性非特异性炎 53例(70.6%);结节性输卵管炎 5例(6.7%);输卵管周围炎 7例(9.3%);输卵管黏膜有蜕膜反应者 10例(16%),其表面可见尼氏层(Nitabuch layer),少数病例尚见合体滋养细胞浸润管壁肌层。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它是妊娠前 3个月母体死亡的主要原因;异位妊娠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约占异位妊娠的 98%。
输卵管管腔狭小,壁薄且缺乏黏膜下组织,肌层远不如子宫肌壁厚与坚韧,妊娠时又不能形成完好的蜕膜,不适应胚胎的生长发育,因此,当胚胎在输卵管发育到一定时间后,将发生①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见于妊娠 8~12周左右的输卵管壶腹部;②输卵管妊娠破裂,多在妊娠 6周左右的峡部;③继发性腹腔妊娠,不论是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当囊胚排入腹腔或阔韧带后重新种植并获得营养,可继续发育而形成腹腔妊娠。
在异位妊娠的诸多病因中,输卵管炎症占首位。炎症使输卵管黏膜细胞的纤毛丧失运动功能,输卵管黏膜粘连引起部分阻塞,伞部也可受到破坏;腹腔镜检查发现输卵管外观正常及有炎症表现者,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 1:147及 1:24,炎症发作次数多者,输卵管阻塞率明显上升,而异位妊娠发生率也明显升高[1]。此外输卵管憩室、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纤毛缺少或运动活力差、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不良、输卵管手术后局部瘢痕狭窄,以及输卵管良性肿瘤或囊肿,位于输卵管底部的子宫肌瘤或内膜异位均可压迫输卵管而阻碍孕卵的正常运行;以及由于内分泌失调、神经精神机能紊乱,引起输卵管功能障碍,致使孕卵在输卵管内运行过久,最终在输卵管相应部位停留和着床,发生输卵管妊娠[2]。
自 1966年以来,已有多篇文章报道置放 IUD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明显升高的例子;一般认为使用IUD导致异位妊娠的原因,与置器IUD时间的长短、是否含铜及含孕激素避孕药的 IUD以及并发盆腔炎或输卵管炎有直接关系。Edelman[3]也肯定这一观点。本组使用IDU者异位妊娠发生率为 17.3%,且随使用期限的延长,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增高加。但Ory[3]则持反对意见,认为从未使用过 IUD的妇女与使用者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相等。最近也有人认为,子宫内膜由于对 IDU产生一种反应性介质逆流至输卵管而阻止孕卵的移植,也可通过前列腺素的作用使输卵管收缩过度而影响孕卵的移行。
[1] 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异位妊娠.妇产科病理学,1996,280.
[2] 吴盛祚,异位妊娠.妇产科病理学,1990:173-174.
[3] 张品南,林晓华.输卵管妊娠临床病理研究.中华综合医学月刊,2004,2(3):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