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甲睾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0-08-15张韵涵
兰 健,张韵涵
(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贵州遵义 563000)
女性围绝经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有的甚至可始于40岁,持续10多年。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已耗尽,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雌激素分泌量锐减,对垂体的负反馈变弱,于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称为围绝经期功血。过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诊断性刮宫、性激素的治疗,疗效不佳时行子宫切除。米非司酮出现后用于终止妊娠及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很大的进步。近年国内外报道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功血的治疗,因此作者在对其该方面作用的基础上加用甲睾酮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是2004年6月到2005年6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共30例,年龄44~52岁,平均48岁。病程4~12mo不等,平均6mo。纳入米非司酮治疗的标准:经B超和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器质性病变;接受本治疗前1年内未接受其他激素治疗,无服用米非司酮禁忌症,治疗前肝肾功能正常,血液分析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外,余各项正常。
1.2 方法 采用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10mg,力生制药产的甲睾酮5mg。服药方法:每日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mg、甲睾酮5mg,半小时后进食,1次/d,连续服用3mo。贫血患者加服铁剂同时预防感染。
1.3 疗效评估 经量与经期:经期指月经持续的时间。经量指一次月经的总出血量,从月经垫的吸湿面积估计计算出血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治疗前后采取外周血做血常规检查,根据化验单报告而记录;子宫内膜:服药前及服药后30d、60d、90d 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30例患者服药前子宫内膜厚度(1.4±0.3)cm,服药后 30d为(0.5±0.3)cm,服药 60d为(0.5±0.1)cm,服药 90d为(0.6±0.02)cm。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28例患者闭经,2例服药第3个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淋漓不净再次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仍为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过长,改为其他治疗。其余28例停药后随访一年,20例绝经,4例稀发,另4例停药后2~4mo月经恢复正常。
2.3 贫血状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患者闭经,同时辅以饮食运动营养教育,3mo和6mo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意义,患者自觉精神、体力明显好转,乏力症状消失,6mo时血红蛋白平均提高30g/L。
2.4 不良反应 治疗中有14例患者服药初出现轻度恶心,无呕吐,几天后自然消失。有16例患者有潮热、多汗、心悸等。余无主诉不适。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异常改变。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为多为无排卵性,因雌激素撤退性的波动或突破性出血引起,虽有卵泡发育,但不能成熟,无排卵,无黄体形成,极少孕激素,雌激素失去对抗,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的增生有赖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性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局部生长因子与血管相关因子等多方面的复杂调控。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具有抗孕酮、糖皮质醇和轻度抗雄激素特性,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1],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维持在滤泡早期,相对稳定,可避免雌激素撤退性波动或突破性出血,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有直接作用,延缓子宫内膜发育延迟或抑制内膜腺体分泌活性[2],分泌不良或增生与分泌并存,子宫血运减少,子宫重量减轻,内膜变薄或退化,血管减少,基质增加,腺体有丝分裂减少等,还可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而影响FSH、LH分泌,又可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的释放。另外米非司酮还可促进卵巢抑制素分泌而抑制FSH和LH分泌。米非司酮在卵泡早期抑制其发育主要是对卵巢的直接作用,而在卵泡中晚期除直接作用于卵巢外,还抑制FSH、LH的分泌而抑制卵泡的发育。亦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进其凋亡,增加闭锁卵泡数,直接加速了围绝经期卵巢内残余卵泡的萎缩,导致绝经[3]。同时配伍甲睾酮,其有拮抗雌激素、增强子宫平滑肌及子宫血管张力的作用,减轻盆腔充血而减少出血。还可以经过5a还原酶、5a羟类固醇脱氢酶等系统转为双氢睾丸酮等激素的代谢物质,对垂体,尤其是LH的分泌产生负反馈性抑制。
本研究观察中,20例患者服药期间内膜厚度均未超过1cm,说明米非司酮却有阻碍子宫内膜发育的作用,并且小剂量米非司酮与甲睾酮无明显副作用,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0.
[2]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4,10(1):15-17.
[3]张琳.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更年期功血[J].临床医学,2007,27(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