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河南种业工作回忆片段

2010-08-15谢治隆

种业导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杞县麦种建国初期

谢治隆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作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1950年,河南省农业厅直属开封农场(后改为河南省农业试验场,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当时试验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开封124、河大H4、丽英三号及一些农家品种,但都没有推广到生产中。当时开封一带的农家小麦良种仅有“杞县黄瓜先”,品质较好,但产量很低,每667m2产量仅50 kg。当时开封南关的粮食市场上,从杞县来的面粉特受欢迎。

1950年河南省农场初具规模,场内设技术室、总务股、推广股、植保站。分别从事小麦、杂粮、棉花、花生、红薯以及园林植保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包括良种的推广。

当时的农民困难重重,既缺种子、肥料,也缺农药、农具。推广股的人员每日分头奔波在开封郊区的村村户户,与农民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解决。

1 “徐州438”小麦良种的引进、繁殖与推广

1950年,河南省农业厅引进了小麦良种“徐州438”,交由农场负责繁育与推广。推广股的工作人员接受任务后,利用各种机会向郊区农民宣传。以“母大子肥”的道理说明优良品种的增产效果,将种子无偿借给农民,收获后还种,受到郊区农民的欢迎。《河南日报》于1950年9月21日,以“开封农场贷给郊区农民大批优良麦种”、“农民犁地拉粪准备早种麦”为题在显著位置做报道说:“开封农场贷给郊区的‘徐州438’麦种,在16号已全部发到农民手里,为推广小麦的优良品种,为了明年多打粮食起见,农场贷给各乡‘徐州438’麦种8.45万kg,普通小麦2万kg,贷发办法是以乡为单位,由农场直接贷给群众。”各村都组织了大车、小车有秩序地从农场领取。贷发的麦种粒大、干净,群众都说:“这比‘杞县黄瓜先’好的多!”农场为切实保证小麦的收成,决定再无代价地发给该区氟矽酸钠(防治蝼蛄)2500 kg,可供1333 hm2(2万亩)使用。”

当时农场还在简陋的条件下,收集兽骨,用一台高压锅自制骨粉,无偿发给特困群众,以促小麦增产。

1951年春,“徐州438”小麦在郊区普遍长势良好,农民喜在心里,同时也引起周边陈留、杞县、通许、尉氏等地行人们的关注。有的行人顺手牵羊,将落黄的麦穗掐走,以便回去宣传。麦收后,每667m2平均产量达100多kg,较“杞县黄瓜先”增产一倍多。场内试验地每667m2产量200多kg。

为了发挥优良品种的效益,扩大再生产,根据领导指示,动员郊区群众,将当年收获的麦子全部留种。当时郊区农民,从干部到群众都亲身体验到了农场就是他们在农业生产上的“主心骨”。将所收的“徐州438”小麦,除还种留种外悉数交农场再推广。

当时农场缺少仓库,就在李庄乡的大李庄、西柳林、阳正门3个村,腾出该村最好的房屋作为储种仓库。群众将收获的良种分别送到3个村由农场验收储存,各村干部派民兵看守,保证万无一失。伏天由各村抽调劳力进行翻晒,秋后由农场将种子推广到周边各地区。这是解放后河南省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良种推广工作。“徐州438”小麦良种的推广,对建国初期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

2 育种材料

当时农场没有良种可以推广应用,为解决郊区农民缺种困难,经领导同意,技术室的同志们将试验用的原始材料,发给了求种的农民,因而招致了个别农民的抱怨。1950年的秋天,我们在郊区李庄乡的小苏村,遇见了一位农民焦急地在一块高粱地边徘徊,他见到我们,快步走来抓住我们手说:“你们可来了,你看看你们给的高粱种,别人高粱都熟了,我地里还是一地青秸,你让我啥时才能种麦?”我们向他解释说:“农场没有良种,因你没有种子,为帮你克服困难将不是良种的试验材料都给了你,这个材料生长期长,所以现在还不成熟,等高粱收了抓紧时间种麦。”那位农民听了表示理解,但还表现出一脸无奈。

3 棉花良种

当时农场只有“大使棉”这一品种,我们在李庄乡的奎庄,找了一位比较能接受新事物的农民张振宇,在他的地里建立了棉花良种示范田。经常到他的示范田帮助答疑解难,还不止一次在村里组织演出,我们之中有一位索廷华会唱曲剧,经常借演出宣传良种,1951年将“大使棉”推广到开封东北郊的土柏岗村,收获后组织轧棉留种,扩大推广。

4 红薯品种

建国初期,红薯品种主要是种植胜利百号(原名冲绳百号,从日本引进),场内试验保留的品种尚有护国薯、华北553、农林四号等,均未推广到生产中去。直到20世纪60年代,胜利百号还是红薯的当家品种。

5 蔬菜种子

建国初期,原河南省救济分署遗留下一批蔬菜种子,如花椰菜、橄榄、菜椒等美国品种,都由农场直接发给需要的农民,没有作为良种正式推广。

6 举办农业展览

为了向广大农民宣传“要想粮棉增产,选用良种是关键”的观点,1950年农场曾因陋就简在挂藏室举办展览,展出各种作物品种(用种子瓶展示)、优质棉花标本、作物害虫标本等。

1951年冬,河南省召开第一届农业劳模暨农展大会。农业展览会由农场马亚鲁场长负责农展会的布置展览。从开封火车站到禹王台,搭建3座以柏枝为材料的大彩门,聘请了当时开封知名的美术家,设计由车站至禹王台的大型指路标,展馆设在禹王台内,利用红楼及农学院新建的校舍为展馆,农场的试验地作为农机演示基地。共设置10个展馆,分别是阶级斗争馆、农业馆、林业馆、水利馆、农机馆、特产馆、畜牧馆、水产馆、发展远景馆等。此次展览是建国后河南省的第一次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农业展览,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省政府副主席牛佩宗在展前亲临展馆视察指导。

展览期间,参观人数达十万之众(除劳模外,各地县组织参观团队)。参观的劳模及农村干部从中学到了农业知识,看到了河南农业发展光明远景,对全面发展河南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良种推广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杞县麦种建国初期
落麦种
杞县未来可期
杞县夜色美
河南杞县:“四个聚焦”展现“十三五”磅礴力量
杞县
The Personality of Mumbi in A Grain of Whe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
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与现代工人的塑造*——以“王秀珍思想”讨论为例
一枚金币 A Gold Coin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
建国初期我军院校的正规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