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小麦种业发展初探

2010-08-15张学斌李国领汪庆昌

种业导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导刊种业河南省

张学斌,李国领,祁 峰, 汪庆昌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小麦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小麦是河南省的第一大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490万hm2以上,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5,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国之首,每年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小麦占全国的1/4以上。建国60年来,河南省小麦品种已经历过9次大的更新换代,平均单产增长了8倍以上。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良种推广面积达515.3万hm2以上,约占整个小麦种植面积的98%,其中郑麦366、新麦18、周麦18、矮抗58等10个品种的面积占全省麦播总面积的80%以上。河南省在小麦育种和品种推广方面技术力量雄厚,形成了由省、市、县、乡、村和种子企业等多层次技术人员组成的庞大科研梯队,为振兴河南乃至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作出巨大贡献。河南小麦种子年经营量在9~12亿kg左右,除省内需求外,供应邻近省份约占20%左右。市场需求庞大,尤其是对新育成的具有高产、优质双重特性的超级小麦品种的需求十分迫切。

1 河南省小麦种业的现状

1.1 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较差

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较少,种业又实施微利政策,且经营周期长、费用高。因此公司经济实力和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落后,商品种子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严重制约了种业发展。

1.2 经营机制需要转变

有的种业公司在辖区独霸一方,形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局面。但形不成主导产业,创不出名牌。缺乏竞争,影响科技创新。

1.3 企业化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分配不合理,多劳不多得,职工缺乏凝聚力;长期赊销、代销,企业外欠账严重,烂、坏账逐年增多,诸多因素影响了公司整体效益和长远发展。有的企业不惜以降低质量而大打价格战,有的企业为降低种子成本,压低基地收购价格、损害基地利益,挫伤农民繁种积极性,影响繁种基地的稳定性和生产种子的质量。

1.4 技术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目前,种子企业中种子检验人员持证率较低,专业人员工作量任务繁重,难以保证业务学习时间,知识老化现象普遍,在岗人员业务素质呈下降趋势,不能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分配制度不尽合理,也造成技术人员大量流失。

1.5 市场管理不善,种子质量下降

由于种子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市场上无证经营,乱引乱调,以次充好,基地套购等现象普遍存在。繁种生产不规范,检验无标准,新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前市场上就大肆炒作,品种未推广就出现多个“品系”,株型、粒型、产量水平各不相同,既侵犯育种者的知识产权,又扰乱了正常的品种推广程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2 制约河南省小麦种业发展的因素

2.1 管理不到位

种子管理存在职责定位不清、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造成管理缺位、越位、不到位,监管不力影响种子管理的权威性和执法效率。一些地方种子市场不规范,假劣种子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可低估。

2.2 种子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各级机构以及企业本身对新品种的研发投入较少,而且分散。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了商业化育种基本条件的农作物,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仅为2%~3%。

2.3 种子繁育受国家政策影响

小麦种子繁育受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影响,制种基地安排困难,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受限制,数量控制难度大,商品性差异大。

2.4 企业竞争力不强

从总体上看,种子企业“多、小、散”,开发新品种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脆弱,不正当竞争问题突出。种子企业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很有限,现阶段主要通过从科研机构购买品种权或依托科研机构的产品从事经营活动,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很难改观,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2.5 种子企业本身技术措施不到位

种子企业本身管理、技术等措施不到位,如种子繁殖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和手段更新滞后,种子加工设备落后,种子行业从业人员知识层次相对较低等等,影响种子质量的提高,制约种子企业的发展。

3 促进河南省小麦种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强化监管,明确种子管理主体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种子专业执法体系,建立集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管理部门种子依法行政的效能,提高质量检验、品种保护、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在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种子产业改革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修改、补充和进一步完善。

3.2 强化企业创新发展,提高竞争力

要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种子研发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加快技术产业化,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支持种子企业向育繁销一体化方向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促进科研育种单位、农民育种家资源与企业联合,生成育种创新能力。根据企业相对优势资源,加强分类指导。育种人力资源、种质资源丰富的向育种公司方向发展,以品种权有偿转让扩大公司再发展;种子生产制种基地面积大、群众生产习惯和技术基础好,仓储、加工设备完善,引导企业向专业种子生产公司方向发展;企业仓库、加工检验设备齐全,规模大,有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引导公司向专业种子加工储运方向发展。

3.3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积极创造条件,对于河南省小麦发展、区域品种布局具有支撑作用的种子企业,并具备育种研究、品种开发、示范推广一体化功能,起带动作用的河南省小麦种子公司在硬件上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企业的设施条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发展优势的种子企业,在政策上给以项目扶持,加速设备和技术的升级换代,建议主管部门结合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列出一些企业作为新品种的研究、示范、制种基地,使种子繁育的规模和质量得到保障。

[1]赵献林,雷振生,等.河南省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建议[J].种业导刊,2008(5):12.

[2]赵献林,雷振生,等.河南小麦托起中国粮食安全的希望[J].种业导刊,2008(10):7-8.

[3]万宝瑞.我国种业发展的成就与展望[J].种业导刊,2008 (12):5-6.

[4]汤其林.理顺种子管理体制 加强市场监督管[J].种业导刊,2009(3):5.

[5]汤其林.促进种业稳定发展 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J].种业导刊,2009(4):5-8.

猜你喜欢

导刊种业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