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骨近端缓慢延长术在下肢缩短畸形中的应用

2010-08-15李圣国王新建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钢针骨膜腓骨

李圣国 王新建

下肢不等长患肢缩短畸形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常见畸形表现,部分外伤、肢体骨感染患者也可出现肢体生长缓慢、缩短畸形。若一侧下肢比健侧缩短不足2 cm时,一般不会造成明显跛行和功能障碍;当一侧下肢缩短超过2.5 cm时,可出现跛行步态、骨盆倾斜与脊柱侧弯等继发畸形。由于双下肢不等长,行走时受力不均,健肢关节负担过重,可早期发生退行性改变。不等长的差异越大,肢体功能障碍越重。为改善患肢功能,矫正缺陷,需矫形外科治疗,及时矫正下肢长度不等[1]。

治疗下肢不等长的方法是均衡术,主要有患肢延长术和健肢缩短术[1]。健肢缩短术具有消极和破坏性质,影响患者身高,且过多的缩短还会导致肌力严重减退,故不易被患者接受。而患肢延长术是矫正下肢缩短畸形,增加下肢长度的积极的治疗方法,可保持患者身高,改善患者行走功能。我院于2002年至2008年,对27例以小腿缩短为主的下肢缩短畸形患者应用改良的ILizarov环形延长器及胫骨近端缓慢延长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者,男16例,女11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22例,外伤患者3例,骨髓炎患者2例;年龄12~22岁。患肢缩短3.5~6 cm者16例,缩短6~8 cm者11例。所有患者的患肢缩短均以小腿为主,脊髓灰质炎患者部分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但臀肌、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均在3级以上)及骨盆倾斜,但负重线尚好,其余患者肌力均基本正常。所有患者膝、踝关节稳定无畸形,骨与软组织无急慢性炎症,肢体血运好,骨结构正常,病人精神状态稳定,行走跛行步态。行双下肢X线检查测量,患肢缩短均大于3.5 cm,胫骨上端骨骺线闭合者18例,未闭合者9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于大腿处上止血带,于腓骨小头下5 cm处作一长约3 cm的纵行切口,暴露腓骨并切开骨膜,于骨膜下斜形将其截断,间断缝合骨膜与皮肤切口,术中注意保护好腓总神经以防损伤。在胫骨结节处的前内和前外侧各作一长约5 cm的纵行切口直至骨膜,纵行切开骨膜并剥离(剥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骨膜的完整性),显露胫骨。确定胫骨上端的截骨平面,一般在胫骨平台下约5 cm处的胫骨干骺端附近,在胫骨结节下“V”形截断前半部分胫骨,将有髌韧带附着的胫骨结节保留在骨骺端一侧,在胫骨截骨平面的近端1.5 cm处水平交叉穿入3根直径2.5 mm的钢针,为增加延长器固定的稳定性及减轻各钢针的受力程度,再在该组钢针平面的近端2~3 cm处水平交叉穿入2根2.5 mm的钢针,根据延长长度需要再在胫骨中断和下段各水平交叉由内向外穿入2根直径2.5 mm的钢针,其中一根钢针要穿过腓骨以同步延长腓骨并保持踝关节的稳定性,根据钢针位置,安装合适的改良ILizarov环形延长器,延长器主要有4组钢环及4根延长调节螺杆连接。延长器安装妥当后,再截断残余的胫骨后半部分(截骨时注意保护好骨膜及其周围组织),利用延长螺杆进行调节以观察胫骨骨皮质完全截断后放回原处,仔细缝合骨膜及皮肤,并安装好延长器,记下延长器的刻度。

1.2.2 延长方法及术后护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7 d,抬高患肢以减轻术后水肿,及时换药,保持针孔清洁干燥。术后7 d,当术肢肿胀及疼痛反应消失后开始延长,延长速度为第1周每天延长1~1.2 mm,分4次延长;第2周每天延长1 mm,分3~4次延长;从第3周开始每天延长0.7 mm,分3次延长,达到预期延长长度为止,并拍X线片测量观察延长长度及对位、对线情况。延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对患肢的反应及术肢末端血运、感觉的变化,必要时可减慢延长速度或暂停延长,待情况好转后再继续延长。同时,当患者手术创伤反应消失后,应嘱其开始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以防止和减轻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受限。术后14 d可适当扶拐负重行走,若出现垂足趋势,可辅以足踝过背屈牵拉锻炼。延长停止4~7个月后,拍X线片复查,如延长段骨质钙化并有新的骨皮质出现,可将延长螺杆螺母松开0.5 cm;当患者负重且无异常感觉时,可去除外固定延长器,拔除钢针,继续扶拐练习负重行走。延长停止后的固定时间与延长长度有关,从完成预计延长长度之日起,每延长1 cm,需带外固定器1个月。

2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延长长度最短者3.5 cm,最长者达7.2 cm,延长率平均为(21.63±4.02)%,步态明显改善,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但有5例发生屈膝和马蹄畸形,再次给予股骨髁上截骨及跟腱延长手术矫正,跛行明显减轻。

3 讨论

3.1 手术注意事项

本组27例患者,患肢缩短均以小腿为主,膝踝关节稳定无畸形,肌瘫不严重,肌力都在3级以上,下肢负重线尚好,术前无炎症,肢体血运好,骨质结构正常,精神状态稳定,比较符合肢体延长手术的适应症。术中交叉穿钢针时,2根针之间尽可能保持60°~80°,以求稳定,且进、出针的位置和方向应与环形配件平行一致,并应事先注意钢针走行方向的环形配件上有无合适的用孔。此外,钻入对侧骨皮质后宜改为锤出而不再用钻,以免钢针扭卷损伤神经血管,造成严重损伤[2]。

在延长过程中采取先快后慢的逐渐缓慢延长,因为术后早期胫骨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及皮肤的潜在弹性好,对伸缩牵拉的耐受较好。随着逐渐牵伸延长,周围组织、血管、神经虽然也会逐渐生长,但相对速度较慢,所以对牵伸延长的耐受逐渐减弱,同时要结合患者对术肢的反应,密切观察术肢血运及感觉功能,以了解延长过程中血管、神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延长速度防止血管痉挛及神经损伤。

应用改良ILizarov延长外固定器,延长期间可负重,能发挥周期性轴向微动效应。这不仅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骨形成和骨质增长,同时也能减少关节畸形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延长过程中还能矫正其他畸形。解除固定的初始阶段,患者负重锻炼应扶杖进行,以避免压缩未完全骨化的骨质。

3.2 胫骨近端缓慢延长的优点

我们参考传统的胫骨干截骨延长术,并进行了适当改进。我们将手术截骨位置选择在胫骨近端的干骺端附近,并于腓骨上段同时截断腓骨,有利于骨的牵伸延长及愈合。因为,干骺端及骨骺处的血液供应良好,骨骺板未融合前,骨骺端与干骺端各自有独立的血液供应来源,前者的血供来自骨骺动脉,后者的血供来自干骺端动脉和髓腔动脉干骺端分支,两个供血系统因骺板相隔而不通连;骨骺板融合后,两者有交通支穿越骺板相联系。在骨骺线闭合前,干骺端截骨不会破坏骨骺血供而能维持骨骺生长发育,同时可刺激干骺端以促进新骨生成,加快骨质生长成熟;对骨骺线已闭合者,手术对截骨平面两侧的血液供应干扰不大,仍保持较好的成骨能力,新骨形成迅速。本组患者新骨形成快,质量好,其形态和原干骺端轮廓相似,新骨粗大,骨小梁结构沿胫骨纵轴排列,与拉应力方向一致,练习负重行走后骨质结构迅速得到加强,一般不会发生再骨折。与传统的胫骨干截骨延长相比,本术式比较安全,延长幅度大,新骨形成快,质量好,疗效明显,并发症少,骨折发生率低。本术术的适用年龄范围广,无论是骨骺线闭合还是未闭合的均可,弥补了骨骺牵伸延长术只适用于骨骺线闭合前患者的缺点。我们在术中,使髌韧带附着的胫骨结节保留在骨骺端一侧,与单纯骨骺牵伸延长术相比,减少了延长过程中膝关节屈曲挛缩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留骨膜的完整性,加快了胫骨牵伸延长段新骨的形成及骨质生长。于腓骨上段截断腓骨对踝关节的干扰小,更有利于保障术后踝关节的稳定性。

我们认为本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外固定可靠,延长幅度大,新骨形成质量高,生长速度快,并发症少,适用年龄范围广,功能锻炼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下肢均衡术中比较理想的方法。

[1]秦泗河.下肢畸形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90.

[2]秦泗河.小儿矫形外科[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615.

猜你喜欢

钢针骨膜腓骨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小魔术之钢针隔杯入鸡蛋
鸡蛋里的钢针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一种冰雪防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