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民主管理的内涵、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2010-08-15陈小鸿姚继斋
陈小鸿,姚继斋
(1.浙江工业大学机关党委,浙江杭州 310032;2.浙江工业大学工会,浙江杭州 3100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师生员工对高校民主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师生当家作主、依法治校的有机统一,本文就高校民主管理的内涵、特点及其实现途径作一番探究。
一、高校民主管理的内涵
民主是指一种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规则,根据多数人的意愿做出决策的机制。民主管理就字面直接意义来说,是由“民主”这个政治学概念和“管理”这个管理学概念复合而成的,重心是在“管理”上,主要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通常是指大多数人的管理,也就是人民民主管理。
就高校民主管理的内涵而言,有学者认为:就是在我国高等院校里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教职工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学校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经过教职工集体讨论,学校领导应接受教职工的监督、评议,对不称职的领导,教职工有权建议撤换。高校民主管理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为办好社会主义高校不断做出贡献[1]。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民主管理首先是指教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管理制度;其次是指学校管理活动原则的民主化;再次是指学校管理过程机制的民主化。概言之,高校民主管理,是指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形成民主合力机制的、教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管理制度[2]。
显然,上述定义都把学生排除在高校民主管理之外,这是不妥的。笔者认为,高校民主管理指大学师生员工、各群体成员和民主管理机构对大学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力的制度和实践活动的总称。民主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各群体成员,民主管理机构包括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团委、学生会等,民主管理的内容包括政治事务、经济事务、行政事务、学术事务等。通过民主管理,让广大师生员工拥有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把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
应该指出,管理民主和民主管理是两个既有共同之处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为了使组织充满生机,各项工作富有成效;所不同的是,管理民主的主体是领导,民主管理的主体是群众。因此,民主管理不是一般走群众路线和改进民主作风,也不是行政管理民主化,说到底其实质就是对权力的约束,避免一言堂,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
二、高校民主管理的特点
“民主管理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下而上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二是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权威性,有制度作保证,有一定的权力。三是具有独立性,不依附于行政管理机构”[3]。有学者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大学民主管理的八个特点[4],笔者认为相对于企业、农村和社区而言,高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传统继承性
民主管理是一个现代词汇,但其制度形式却可以追溯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教授治校传统。教授治校源于中世纪作为“教师行会”的巴黎大学,当时巴黎大学的校长由教授选举产生,并由资深教授担任,学术事务由教授会负责。到了现代大学,民主管理不仅比教授治校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贴切,更富有时代气息。从大学自治的发展历史来看,大学自治权的来源和行使都无法与大学的民主管理相分离,民主管理是大学自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大学自治的原动力[5]。高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依法自主办学的需要,就必须坚持民主管理,推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法律规定性
高校民主管理是教职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文件,以主人公身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高校管理,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一种制度和一项活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这就为高校实行民主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这既是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法律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职工利益的实现、学校改革的深化与校园秩序的稳定。
(三)社会影响性
大学作为社会的人才中心、知识中心和信息中心,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大学师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公民,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识辨能力强,对民主也具有独到的认识,对管理国家、社会和学校事务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见解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民主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大学民主管理建设的推进,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对于社会安定团结的巩固,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主体特殊性
高校民主管理面对的主要是教师、大学生这样两个不同的主体。一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一个是即将走入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自觉性,他们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师这一社会阶层中进行民主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正处于由学校进入社会的准备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接受着高等教育、汲取着各种知识养分和信息雨露,准备进入社会后大显身手服务社会,他们在校期间接受民主教育的熏陶、训练以及在高校民主实践中养成的良好习惯,都将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推动力量。
三、高校民主管理的实现途径
高校民主管理是一个具体的过程,需要通过教代会制度、教授治学以及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等途径,依法保障高校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对校务的监督,只有这样,高校的民主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坚持教代会制度,完善高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高校教代会制度是党组织领导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代表学校教职工利益的民主管理学校事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领导与教职工进行民主协商、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可见,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与高校权力运行中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是密切联系的,通过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利约束高校行政权力,并对滥用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预警。教代会不仅具有警示、反馈及制约权力的功能,由于它能收集民意,反映民情,表达民生,使民主监督具有咨询功能,因而对学校行政权力而言,还是一种支持和服务。因此,高校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进一步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对于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有效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高校中已普遍建立了教代会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机制、职权范围、组织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改进,使其与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相适应,使教代会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高校教代会应在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决策、提高管理成效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教代会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当家作主、行使权利、参与管理、献计献策的主渠道、主阵地。
(二)重视教授治学,提高学术管理能力
教授是高校存在的价值体现,是高校民主管理的主要力量。教授治学主要体现在教授群体在高校的学术管理上,因为教授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又是知识的传播者,对大学学术与大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学学术发展规律,应该享有充分的学术事务管理权与学术事务决策权。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大学必须克服过于行政化的倾向,在高校的学科发展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广开渠道,使教授积极参与决策,努力探索基于学术权力的教授治学模式。具体来说,“教授治学”就是要“治学科”、“治学术”、“治学风”、“治教学”。“治学科”就是要善于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特色,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产生高显示度学科成果;“治学术”就是要增强学术实力,遵守学术规范,坚持学术标准;“治学风”就是要倡导学术争鸣,促进学术繁荣;“治教学”就是要让教授广泛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制定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可见,教授治学实质上是依法治校、学者治校的一种学术内行对大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制度。
随着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一些高校已开始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微观层面实施“院系教授委员会”制度:在大学的二级院系组织框架内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定院系教授委员会章程,对院系组织的重大学术问题作出决策,属校学术委员会的分支机构。实施院系教授委员会制度,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教授在办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执政能力和改善育人的学术环境,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奠定基础。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体现了对学术的尊重,也是学术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有效方式。如果“教授治学”是通过“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组织或机构实施的,那么其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管理”,高校为了实现民主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教授参与学术事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并利用他们的专业影响和专业智慧治理学校。
(三)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高校中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动员和组织教职工与青年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组织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党政要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章程、依照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协调作用,鼓励他们依法独立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的民主管理贡献力量。
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有助于建立一个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机制。因此,高校应尊重学生的民主管理权,通过健全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各种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民主管理中的参与热情与实践能力。
1.建立机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可以通过学生委员会来进行,高校在籍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均有资格作为候选人参加学生代表和学生委员会委员的选拔,各学生委员会主任由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担任,副主任由委员会委员民主选举产生,委员由各学院学生会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产生,以保证委员会代表的广泛性与民主性。
2.参与管理。学生参与学校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研究生培养工作以及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其它工作。主要方式是各学生委员会负责学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接受学生投诉,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并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参与学校各部门的评价工作等。
3.制度保障。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的有关政策时,必须召开学生代表听证会或座谈会,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新政策的出台应向全校学生公布,并举办咨询会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接待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同时,各学生委员会应按照民主化、制度化的原则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定期向全校学生公示工作情况,接受学生监督,以取得实际效果。
除上述途径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调动民主党派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发挥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势,建立重大问题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的制度和座谈会制度等途径,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1]陈吉甫,肖克难.高校民主管理 [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88.8.
[2]张立荣.论我国高等学校的民主管理[J].社会主义研究, 1988,(3):49-51.
[3]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68.
[4]徐远火.大学民主管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9-36.
[5]赵敏荣,魏立朝.依法行政与民主管理——当代大学自治的逻辑支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