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猛顽强 敢打必胜——解放军拳击队建队十五年回顾与启示

2010-08-15潘典君杨晓斌

军事体育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运动队队员运动员

潘典君 杨晓斌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a.拳击队b.特种技能教研室,广东广州501500)

1995年6月13日解放军拳击队举行了成立典礼,创建了我军第一支拳击运动队,从此解放军拳击队的队员开始在国内外的拳击台上叱咤风云,屡建奇功。从组建后的第8届到第11届全国运动会上,为解放军代表团获得了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2枚的优异成绩;在历次重大比赛中代表解放军共获得62个冠军、36个亚军和49个第 3名、134个第3名的好成绩。15年来,2人次荣立一等功,共有7人11次荣立二等功,13人18次荣立三等功;全队曾荣立集体三等功,被总部授予突出贡献奖和先进单位等荣誉。在2009年第11届全国运动会上一举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建队以来参加全国年度比赛的最佳成绩。

1 建队特点

解放军成立十五年来,坚持姓 “军”的特色,实行开放式教育、封闭式管理,坚持高标准训练,培养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和体育道德新风尚,树立敢打善战,争金夺银的必胜信心,逐渐成长为一支技术强、水平高、素质好、风气正的队伍;坚持科学训练,以快、灵、变、准、移为训练指导方针,坚持 “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把刻苦训练和科学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1.1 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强化战斗精神培育

队员的战斗精神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的胜负。因此,拳击队注重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不断加强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旺盛的斗志和压倒对手气势的培养,使队员树立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思想。铸造成为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运动队伍。

一是强化队员军人意识,弘扬百折不挠、勇争第一的军体精神。强调指出在赛场上要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敢于胜利,比出军人的坚强意志,拼出军人的无畏精神,赛出军人的威风气概。常言道,“跑出的骏马飞出的鹰,杀出的军威练出的功”。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拳击,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比赛,就要靠平时的刻苦训练和自觉磨练,时刻准备挑战生理极限,战胜重重困难,为军旗的争光添彩。队员姚巍,在2006年冠军赛前,肘关节韧带严重损伤,大家都担心他难以参加本次比赛,但他靠顽强的毅力,忍着伤痛,积极恢复训练,在赛前一个月又回到了运动场。在比赛中他克服困难,稳扎稳打,最终走上了亚军的领奖台。

二是强化队员的忧患意识。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尽管在全国运动会取得好成绩切不可沾沾自喜。在平时的训练中,拳击队很注重队员的忧患意识的培养,通过观看比赛录像,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国际本级别强手的技术特点,引导他们深刻认识自己在国内和国际本级别中的定位以及与其他对手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比赛打硬仗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2006年队员陈通洲,由于长期代表国家队在外征战,缺乏系统训练,体能不占优势,在决赛中遇到了夺冠呼声很高的江苏选手王健,赛前教练与他一起反复观看比赛录相,认真研究对手,设计比赛方案。比赛中,他坚定果敢、气势如虹,连连击中对方,干净利落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通过以强化战斗精神为支柱,以履行打赢使命为目标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抓教育、树典型、严管理,有效保证了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激发了广大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和拼搏干劲。每个同志都从严摔打不言苦,以 “宁做征服困难的英雄,不做困难面前的懦夫”。激励自己,勇于拼搏,敢于挑战极限。特别是在十一运会上,全体参赛运动员牢固树立为军队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我军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灵活机动的优良传统,不畏强手、不怕困难、英勇善战,夺得了优异战果。

1.2 坚持严格科学施训,提高训练竞赛质量

为更好备战每一次赛事,拳击队围绕比赛备战工作,严格训练,加快队伍的调整。首先制定相应的总体训练计划及目标,并在总目标下,细化了周期、阶段到年度的训练和目标,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在实施中,拳击队认真贯彻 “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着眼强化基础、提高实战能力,严格落实训练计划,围绕小、快、灵、变、移的训练指导方针,采取重基础训练,重实战训练,训战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与强队的交手中实战能力有所突破。在交流中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在比赛中找差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每个队员都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点及风格,比赛经验和技战术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也为各类大赛奠定了良好基础。

1.2.1 严格落实训练原则

训练是出成绩的基础,而坚持 “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正是出成绩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竞技体育工作者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的制胜经验,是中国体育的财富。拳击队在训练中落实 “三从一大”中。

一是与时俱进地认识 “三从一大”的科学内涵。改变将 “三从一大”理解为就是苦练,就是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的片面认识,研究探索训练量、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的最佳结合点,达到训练质量的最大效益化。

二是要紧紧围绕 “从实战需要出发”这个核心。将赛场的残酷性、对抗强度、比赛压力体现在平时训练中,切忌训战分离脱节。一切训练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开展,结合比赛的实际,加大针对性训练、心理训练、模拟训练和对抗训练,贴近实战,努力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实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三是紧紧抓住教练这个重要环节。“三从一大”是一个科学的训练原则,在不同时期、不同项目上有不同运用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是关键。“三从一大”能否贯穿于训练竞赛的全过程,并成为运动员的自觉行动,教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教练对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教练贯彻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所应该具备的奉献精神和意志品质,做到在训练中敢严、敢狠、敢坚持原则,才使解放军拳击队形成了自己的拳击风格,走出了一条适合本队运动员发展的创新之路。

1.2.2 坚持科学施训

当代世界的体育竞争已不单纯是个人能力的比赛,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参加竞争各方科技实力的较量。拳击队充分认识科研在提高选才的成功率、防止运动伤病、提高运动成绩、缩短运动员成长周期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利用军队和地方现有的科研力量、资源以及其他可借鉴,加强应用课题的研发运用,提高训练比赛中的科技指导含量,做到科学计划、科学组织、科学实施。在备战十一运会的过程中,借助军事体育进修学院的科研力量,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抽调科研技术人员成立了机能监测和心理训练两个科研小组,举办运动心理学、生理学讲座,专门对参赛运动员进行了训练监控、机能调整、体重控制、心理训练,为训练竞赛提供科学指导,有力推动和促进了竞技训练水平的提高。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了最佳的竞技状态,充分体现了科学训练的作用。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树立了积极主动为运动队、运动员服务的思想,立足运动队训练比赛需要,贴近运动队做好保障,做到科研工作 “围着项目转,盯着重点干”。高亮在2007年的拳击世界杯和世界军人锦标赛中分别获银牌和铜牌,马运浩在俄罗斯国际邀请赛上获54 kg级金牌的成绩都验证了科学训练的实效性。

1.3 加强管理教育工作,营造过硬军体队风

在我国竞技体育走向市场、运行机制不断改革调整的情况下,运动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切实加强运动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运动队性质的关系,队员训练和生活环境比较宽松,条件比较优越,时间一长,容易造成队员军人意识的弱化。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拳击队从平时养成抓起。一是培养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队里充分发挥我军管理工作的优势,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从严治队的方针。针对运动员 “兵”的意识淡漠,作风松散,纪律涣散等问题,经常组织队员学习条令条例,结合军队条令整顿月,开展了学习新条令、贯彻新条令活动,狠抓了内务卫生,早操、集合站队,针对少数队员晚上不按时就寝甚至熄灯后外出情况,除批评教育、严格执行纪律外,增加了干部值班、查铺查哨措施,确保人员不失控,人人都在组织管理之中。二是以人为本,凝聚军心,促进队伍长远建设。加强管理教育,还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运动队的特殊性,在抓好正常训练比赛的同时,院队领导都亲知、深知、真知队员的需求,掌握在外训练队员的训练情况,创造良好的训练、生活环境,营造拴心留人的氛围,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及队员的归属感。还每年至少组织队员集中进行几次军事科目训练,砥砺意志,锤炼作风,增强队员作为军人运动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培养严守纪律、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

1.4 服务队员意识到位,后勤保障有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打的是保障。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已经到了训练、比赛、保障一体化的程度。只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上下各级通力合作,形成有效合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保障质量,才是推进拳击队竞赛训练工作不断发展的关键。历任领导和相关部门都牢固树立为运动队服务的思想,按照 “政策保障、一线保障、动态保障、超前保障、主动保障、重点保障”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拳击队。一是对队员的服务做到三个不讲三个贴:就是不讲困难,不讲条件,不讲理由;做到贴近、贴紧、贴实一线队员,全力做好运动队场地设施器材、伙食服务、卫生防疫、安全服务、参赛器材服装等保障工作,以运动员为本,切实提供一流的保障服务。二是在医务室人手少,设备简陋、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加大监测的力度,把体重监控、体能测试贯穿整个训练过程,较好的做到了服务到位、保障有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底线,绝不能为使用兴奋剂提供任何方便,让运动员干干净净地参加比赛。三是根据比赛情况,对重点人员做到了重点保障,较好地保障了训练比赛的需要。特别是加强对承担比赛夺金任务运动员的伙食营养、医务监督和医疗保障,做到身体机能状态能及时掌握,训练疲劳能及时恢复,伤病能及时治疗。四是重视做好运动员的引进、出路、提干、入伍、立功受奖等工作,按照总政和总参的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及时上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提高全体运动员的士气,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1.5 广纳贤才,以赛促训,磨砺夺金精兵

多年来,解放军拳击队按照 “快速调整队伍,大力招引人才,搭建金牌增长的新平台”的工作思路,继续保持并扩大拳击队优势,在抓项目发展上,着重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国家体育总局 “双计分”的政策,不断拓宽运动人才的来源渠道,广泛地和有关省市合作,把引进人才的着眼点放在了重点级别、重点人员的选配上。新从北京队引进的王一最在当年的锦标赛上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二是尖子运动员的培养层面,走精兵之路,不惜代价为之创造良好的训练和高水平竞赛条件,用全方位保障措施,确保其能够脱颖而出。我们不遗余力地拓展与中亚、欧美拳击强国的交流,并通过举办比赛,以及随国家队出访的机会拉近与国际拳联和欧洲拳击强国的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扩大交流的层面,为尖子运动员创造高水平训练、比赛的条件。如马运浩成了拳坛的常青树,他优良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专项技术基础,使他的运动寿命达到了12年,从1997进入拳台,一直打到11届全运会。这些年来,他在全国锦标赛、全运会、世界军人运动会、亚洲锦标赛中取得了14个第一名的好成绩。三是年轻运动员的培养,狠抓二线梯队建设,下功夫精挑细选,打好基础,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保证每届全运会周期有新人、新面孔走向前台争金夺银。例如,八运会解放军拳击队有潘典军;九运会有了陈通洲、于东;十运会马运浩夺取金牌;十一运会又涌现出李斌夺取金牌等优秀选手。

2 存在的不足

解放军拳击队尽管在以往的比赛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在总结经验、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2.1 在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配套,管理还不够严格,特别是对长期在外训练的运动员在教育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运动员队伍建设存在后备运动员培养和储备明显不够的问题。试训队员入伍难,有成绩的队员入学、提干难,毕业分配难、转业到地方安置难的 “四难现象”突出,导致了人才储备和保留十分困难。

2.2 大赛前的训练调整、心理调控和对赛场变化情况把握不准,认识不足,研究不细。

2.3 防伤治病能力不强,训练中出现伤病较多,对训练和比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4 信息比较闭塞,对赛场和对手研究不够,与国内外其它队伍的互相间交流太少。不够重视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类比分析,对手的技术水平及战术风格等情况研究不够,特别是对国外拳击手的了解和国际上拳击技术形势的更新,缺乏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应对措施。

2.5 拳击队标准经费低,训练场地器材不足,不能完全满足训练竞赛的需求,运动员生活条件还亟待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和改进。

3 对今后的启示

3.1 选准人才是根本

当今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竞技体育也是如此。赛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建设是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一支运动队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人才资源、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金牌。近几年,我国的体育改革不断深化,步伐加快,使我军的体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人才仍是根本。解放军拳击队要想“突出重围”,必须在人才这个问题上寻找突破口。因此,始终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招才纳贤,下大气力、下大决心加强运动队伍的人才建设。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队伍长远建设,做好运动员的选才工作。要充分考虑编制、经费以及运动员退伍安置等情况,从运动队伍长远发展出发,严把 “入口关”,杜绝 “撒大网”,从源头上保证运动员的质量。要充分利用国家体育总局的 “双计分”政策,继续加强与各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多渠道地选招和挖掘高水平人才;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瞄准各省市专业运动队中年轻有发展潜力的二线优秀运动员,要把选才工作放在当前工作的首位,起点要高,视野要宽,眼光要准,步子要实,行动要快。

3.2 疏通出路是要务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竞技体育也是如此。运动员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的 “职业”。因此,要想使拳击队人才兴旺,就必须解决好运动员的“进口” (引进)和 “出口” (出路)问题。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制约着拳击队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运动员的 “进出口”问题。同队员的引进问题一样,务必要重视人才的出路问题。“出口”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人才的 “进口”。在解决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上,很多年前地方就通过进行 “队校合一”的改革,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应该说,在解决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上,部队比地方有着更多优势。只要我们本着改革的精神,部队体育人才的前程还是非常光明的。一是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尽早解决运动员退伍安置问题。还有一点是应该看到,拳击项目本身就姓 “军”,其训练内容与部队的训练科目互为你我。因此,专业运动队的许多技术和训练方法,以及科研和创新,能够直接用于部队的军事训练中。拳击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嫁接到军事训练场,对提高官兵训练技能一定大有好处,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也有很大的潜力,运动员可转型为专业的体能训练教练员。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解决好人才的出路问题,就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3.3 科学训练是核心

当代世界的体育竞争已不单纯是个人能力的比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参加竞争各方科技实力的较量,一个科学系统的训练工程,是要在严格的实战中逐渐磨练成长起来的。拳击队要充分认识科研在提高选才的成功率、防止运动伤病、提高运动成绩、缩短运动员成长周期等方面的作用,要进一步利用军队和地方现有的科研力量、资源以及其他可借鉴科研成果,加强应用课题的研发运用,提高训练比赛中的科技指导含量,做到科学计划、科学组织、科学实施。只有坚持实战锤炼,科学施训,才能确保竞赛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制定有总体训练计划及目标,细化训练计划,认真贯彻 “两严”方针和 “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针对薄弱环节,坚持科学施训,切实打牢基础,提高实战能力,提高训练质量。

3.4 技术创新是关键

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不断创新、挑战极限的过程。随着竞技体育飞速发展,国家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竞赛制度、运动员成才周期等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很多传统的训练观念、训练理论已经被打破。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加强研究,创新实践。对拳头项目的本质、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以创新的精神认识和把握运动规律。实践告诫我们 “创新则兴,保守则衰”,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发展,就没有金牌。更把各种智慧集合起来,是智慧的叠加,就会有裂变式的放大,这就是所谓的 “裂变效应”;要敢于冲出条条框框,敢于打破原有的平衡,在追求新平衡的过程中对项目本质进行创造性的再认识。有了再认识,才能找出在新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方法,才能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在创新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训练周期和训练计划,先进的理论和训练、竞赛理念,使运动员得以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和提高。进一步把握从实战出发这一核心,采用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高质量的训练安排,使运动员竞技状态始终稳定在较高的水平。

3.5 保障有力是基础

加强运动员的伙食营养、医务监督和医疗保障,做到身体机能状态能及时掌握,训练疲劳能及时恢复,伤病能及时治疗。在针对性的加大医疗保障投入,解决重点伤病医疗和状态恢复问题,进一步完善拳击队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抓硬件设施建设与抓软件环境优化相互协调。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拳击队训练、生活配套设施,抓紧研究创新制定一系列配套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更好地推动军队拳击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总之,回顾组队15年的进程、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反映拳击队在思想观念、训练水平、场地设施、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要实现“在伦敦奥运会上,解放军队员,拳击项目奖牌的突破”的目标,全体运动员必须进一步激发的拼搏奉献精神,坚定信念,发奋图强,锐意进取,为拳击队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运动队队员运动员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