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创新科技报舆论引导力

2010-08-15萍山东科技报社山东济南250002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科技报报纸科普

杨 萍山东科技报社,山东济南 250002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核心是做大做强做好正面宣传,把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统一于新闻宣传的工作实践中,目的是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维护稳定的大局,增强正面宣传报道的影响力、公信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山东科技报》是面向农村的专业报纸,怎样发挥自身特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创新舆论引导能力呢?作为专业性较强、又将办报宗旨一贯落实在农业、农村、农民上的科技类报纸来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和农村工作政策,以“科”为载体,为解决“三农问题”架起一座信息与技术传播的桥梁。

我国的科技报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这张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介绍实用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报纸,以大众喜爱的形式,丰富的科技内容,低廉的报纸价格,深受读者欢迎,在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方面,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改革开放最先崛起的报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科技报的期发行总量超千万份,占全国报纸发行总量的1/3,曾创下全国报纸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业绩。但随着报业的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科技报发行量整体滑坡。但科技报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普宣传阵地,多年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办报方针,成为不可替代的科普资源。

面对国内外报业的激烈竞争和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新要求,中国科技报研究会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有深度的调查研究工作。从调研情况看,各地的党委、政府和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对科技报都有着一种发自肺腑的信任、依赖和难以割舍的情怀。以务实见长,内容平实,文风朴实的科技报,已成为农村老百姓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科技报在宣传党的科技方针政策,传播科学知识和技术,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1 科技报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科普宣传的重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公众的科学素养普遍提高的基础之上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部分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还相对较低,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抬头,社会上利用伪科学招摇撞骗的人还不时出现,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用科学理论,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武装人们的头脑。科技报作为科普宣传工作的主力军,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首先,在开展科普宣传方面,科技报拥有从事科普宣传工作所必需的专业人才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科普宣传工作不同于其他宣传工作,科普宣传工作者必须是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人员。科技报是长期从事科普宣传的专业报,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科普宣传工作的经验,拥有大批综合素质、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的人才队伍,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

其次,科技报在群众中特别是农村群众中所具有的影响力,是实现科学工作效果不可多得的资源。长期以来,科技报所坚持的“以科技引领群众致富”的办报宗旨,和自身朴实无华的风格,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在群众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农村,科技报的影响更大,这对科普工作取得实效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科技报在科普宣传工作上的专业性,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因为科技报是科普性质的专业报,她在进行党的农村政策、科技政策和科普宣传时,不受报纸版面和编采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可以大篇幅、深层次进行宣传,相比其他媒体做得更专业,宣传得更集中,效果也就更明显。

2 科技报在科普工作特别是农村科普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科技报是科普宣传阵地,在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和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工作的宣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开启民智,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服务两个文明建设,全国科技报用大量的版面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传播科学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面向城市的科技报,每年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免费向市民散发科技报和科普资料,已被广大市民普遍接受,成为当地科协工作的一个亮点。而面向农村的科技报更是在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和破除封建迷信、反对伪科学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1999年在反对伪科学的斗争中,全国科技报共刊发各类科普稿件近10万篇,组织专版数千个,以鲜明的科学特色,从心理学、医学等角度对邪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在揭批“法轮功”中,科技报率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百题知识竞赛,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科学的热潮。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4年阻击“禽流感”的战斗中,全国科技报积极行动,集中版面进行科学防治知识的宣传,有的报社还通过“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免费向农村群众赠送报纸,直接而有效地把百姓最需要的科普知识和科学技术送到了他们的手中,有力地配合了党委、政府的工作。全国科技报中95%以上的报社被评为抗“非典”宣传先进集体。在《科普法》的宣传中,全国科技报充分发挥主动性,有的报社组织专栏或专版,有的组织知识竞赛,参与人数逾百万,在社会上造成了浩大的声势,发挥了科普类专业报纸的独特优势,其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加之农村群众居住分散,故往往不被媒体所重视,而科技报长期以来面向农村,发行的对象一直是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这些人恰恰就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对象之一。另外,现在一份科技报全年的订价平均在几十元,这个价格不到党报的三分之一,不足都市类报纸的二分之一,对生活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这个价格能够被他们接受。所以,在科普工作中,科技报不能丢,丢掉了科技报,就等于丢掉了一个向基层群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最有利、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缺少以适合农业生产者特点的通俗简洁的形式与他们见面。科技报应义不容辞地成为这些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与传播者,因为它较之其他媒体形式,其传播更为直接和实用。相对于还未在农村普及的互联网和不易保存的电视与广播,报纸上的文字更便于读者反复阅读。看一遍不理解,可以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并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3 科技报在传播实用技术、引领农民科技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国科技报中80%以上是面向农村的,面向农民的。科技报在创刊之初便把以实用的科学技术引领农村群众致富作为办报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许多读者深情地说:“科技报最理解农村需要什么,总能及时提供给我们最实用、最可靠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更好地为农村读者服务,我们开设了热线电话,随时接听、解答读者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被农民亲切地誉为“致富热线”。

近年来,中央把加强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业经济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在这大好形势下,我们除了把中央、省里的有关“三农”政策,及时准确报道出去外,还把目光真正投向最广大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了解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把上下两头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编辑、记者实行AB制,一组下去了解情况,采写报道,一组在家了解上面精神,负责出报。还开辟了“读者热线”、“关注农民增收”等专栏,专门将落实政策后,各地采取的做法,农业结构调整的进展,农民增收的情况进行及时报道。

通过在农村第一线采访,记者发现了大量的以往没有报道过的鲜活题材。所写的稿件中,既有反映一系列政策对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稳步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又有反映农村改革政策不到位,农民致富难以及对重要政策不知情等情况的。

这样的报道,宣传的是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的是农村最突出的情况,报道的是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呼唤的是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受到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欢迎。

为农服务,就要急农民所急。现在农民最想了解的是致富信息,为此,我们《山东科技报》开设了“信息广场”、“致富有招”、“农资市场”、“种植天地”、“科学养殖”等专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介绍了当今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实用技术和各地的新信息、新产品,农民对这些实用的信息十分喜爱,报社每年仅此收到的农民反馈信息、书面咨询就不下数千条。

我们在宣传中,还十分注意信息传播的对称性。在目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普遍,其经常表现为“不懂”技术的使用者和“不懂”市场的技术持有者之间的沟通困难。而进行信息充分沟通的一个前提,是对话双方能够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把事情说清楚。科技传播媒体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对话平台。为了解和解决农民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我们开设了“市场巡礼”、“读者呼声”、“政策解读”等专栏,利用这个平台,使实用信息传播具有更多的对称性,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农村读者,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群众对党富民政策的理解和拥戴。

基于目前我国农村科普条件和文化设施的种种制约,科技报成已为我国农村科普的主要载体。西方的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过,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要解决当前我国农民增收缓慢问题,同样也不是传统的单靠增加劳动力、增加投入所能解决的,通过科技信息传播,通过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并让农民自觉地把科技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突破农民增收“瓶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以“科”为专业特色的科技报,要更好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应责无旁贷地成为传播科技信息的载体,把科学技术和科技信息传播给这些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实现者。这既是我们新闻媒体的职责,更是我们负有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科技报报纸科普
流翔高钙乡村e站专营店 迎来了全国科技报客人
科普达人养成记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全国科技报信息化建设青海座谈会在西宁召开
群策群力 探索新方法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报分会秘书长李时夫:围绕中心强健骨 借势发力谋共赢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