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给农民报带来新机遇

2010-08-15田士威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网民报纸受众

田士威

河北科技报社,河北石家庄 050021

1987年,美国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将该报内容登载到了处于初级阶段的互联网,从而开创了电子报刊和数字媒体的新纪元。此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纷纷开辟网络版,传媒的数字时代悄然来临。1998年,联合国正式把互联网确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数字媒体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中,我国媒体积极应对,从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发行电子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传统媒体上了网。数字媒体的强势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地冲击,同时也给处于困境中的涉农类报纸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

1 扩展受众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晚报、都市类报纸成为报业新宠,曾经辉煌一时的农民报日益式微,大部分经营、发行困难。据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行量能够保持十几万份以上的农民报,只有四川农村日报、南方农村报、农村大众报等少数几家,发行量小,受众面狭窄,导致农民报逐渐边缘化,影响力锐减。

农民报自身定位面向农村,读者多为农民,受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扩展受众方面存在着诸多难点。而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出现,以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打破了这种狭隘的读者定位方式,大大扩展了农民报的受众。数字媒体“蛛网覆盖,触角延伸”的传播特点,信息容量无限大,覆盖全球,使全球性信息海洋真正成为现实。发布在网络上的信息,面向所有的网民,受众量庞大,产生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随着我国农村网民人数的迅速增加,借助于数字媒体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增速远远超过城镇。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大量的农村网民,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8年底,全省网民总数达到1334万人,其中农村地区网民占到总数的37.2%,高于全国28.4%的平均水平。这些网民大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农村的走向,谁能掌握这批读者群,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农民报可通过网络等数字平台,培养更多的潜在读者群,扩大影响力。

此外,国家正在投入巨资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这也给农民报通过数字媒体扩展受众,提供了便利条件。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措施,以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为实施主体,在2009年推进“信息下乡”活动,力争年内在全国1万个乡镇“一乡建一个信息站,一村建一个信息点,一乡建一个信息库,一村建一个农副特产品信息栏目”。到时全国99.8%的行政村、93%的自然村通电话,99%以上的乡镇能上网、96%的乡镇通宽带,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脑,乡乡能上网。

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农民报摆脱当前的尴尬境地,做大做强,网络将是一个重要的平台。特别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教育的普及,农民出现了结构多元化、分工职业化和生活城镇化等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批有资本、有文化、有思想的新式农民。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有些人已经通过网络实现了发家致富。

2 拓展发行渠道

农村大多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加上生活、阅读习惯,农民报缺乏有效的发行方式。据了解,现在农村的报纸发行主要是通过邮局,在一些地区,还只能发行到乡镇,到不了行政村。这些年邮局的改革更削弱了农村一线的投递力量,大大降低了农民报的有效发行。以党报为例,不仅时效性差,而且经常缺期少张甚至漏投不送。即便是少数报业集团自己组建了发行公司,从网点建设、线路布局到人员安排等,与邮局有相似的困难。这种状况造成即使是有阅读意愿的农民也不愿意花冤枉钱。农民报要生存,更要发展,发行依然是农民报最大、最难突破的“瓶颈”。

数字媒体及时快捷的传播方式,拓展了农民报的发行渠道。数字媒体依靠先进的技术,结合了电脑动画信息形态,从而实现了声音、画面、文字的同时传播,这使得数字媒体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媒体。数字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及时传播成为可能,不仅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且减少了信息传播的流程,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信息的有效传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脑和手机是最主要的两种数字媒体传播工具。特别是随着3G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资费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上网查询信息、阅读、聊天等,手机不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它已成为一种多媒体工具。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报纸和通讯的结合诞生了手机报,从而使手机成为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又一个重要渠道。手机报实现了报纸内容的及时传播,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定制的信息,不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新的数字工具的使用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克服了地域的限制,为农民报深入基层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河北科技报》等一些涉农类报纸已开始在这些方面进行尝试,以自己的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但不再是纸质报纸的简单翻版,信息经过整合编辑成为适合在网络、手机上观看的新闻,包括汉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农村地区的农民手机的使用日渐频繁,为农民手机报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以唐河县桐河乡为例,该县3.5万人中,拥有手机的农民就上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李司庄村800多户农民人均一部移动电话,四通八达的手机信息网,成为农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

3 加强互动性

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农民报大多采用的是由新闻机构向大众提供新闻、咨询、信息,大众只能被动地接受的单向的传播模式,互动性的不足导致传播中“沉默的螺旋”的形成。虽然也可以通过在报纸上登载的读者来信,夹带的读者意见表等方式,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但同数字媒体的互动性相比,传统的互动显得很低级,需要的周期也很长。农民报作为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报纸,经常会有农民朋友咨询各种问题,传统的互动方式,不利于双方之间地沟通。

数字媒体具有很好的互动性,从而可以加强农民报读者和作者间的联系。数字媒体可以借助Email、BBS、ICQ、博客等及时交流工具,轻松实现读者之间、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甚至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起完善的农民报数字平台后,农民朋友有了什么问题,不用写信,不用打电话,只需登录平台,就可以面对面的向专家请教。

数字媒体的互动性还体现在传播不受时间段的限制上。人们不必受报纸到手才能了解信息的传统方式的限制,只要打开网络就可以随时搜索、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数字媒体降低了信息发表的门槛,弱化了把关人的作用,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发表信息,使得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唯一确定,从而形成一种非线性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双向传播的模式调动了广大读者的参与性,使问题及时解决成为可能。

面对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不论是采取何种具体方案,如何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如何在合理的服务引导下,增强广大农村用户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使得相关信息化服务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无疑将是农民报建设不变的主旨。

[1]纪树仁,宋兆宽.农民报的缺失及对策.中国报业,2007(5).

猜你喜欢

网民报纸受众
报纸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