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新形势下科技传媒的警示性报道
2010-08-15陈懋雍
陈懋雍
中国冶金报,北京 100029
一新形势下,面对蓬勃发展的科技事业、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科技传媒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近几年来,我国由于改革力度加大,调整结构、重组整合工作不断推进,各地方、各部门的某些利益格局受到了牵动和改变,因而有些同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背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这场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某些利害冲突更加突出,利益关系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一些同志的非理性思维和言行与科学发展观的距离越来越大,并由此给事业发展已经带来和正在带来严重的影响。比如,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传统工业——钢铁工业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和一些新兴产业重复建设倾向问题,以及一些危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问题等等。在新形势下,这些问题有新的背景、新的情况、新的特点,科技媒体面对涉及科学发展的这些重大问题不应缺位,理应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处在当今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科技传媒不能“失语”,理应进行科学导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话语权,做好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而抓住一些典型的重大事件和突出问题,结合我国实践,强化媒体的警示性报道,给人以思考,给人以警醒,我认为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实际上,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发挥主流舆论功能、增强贴近性、提高传播能力的一个路径。
(一)我国钢铁产能已严重过剩,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但一些地方仍在盲目扩张。中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是一个时期以来的大问题。自从1996年我国钢产量超过1亿吨以后,已经连续13年产量居世界第一。虽钢产量长时期位列“世界第一”,但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钢材品种却仍需从国际市场上进口。2009年上半年,我国生产粗钢26658.29万吨,同比增长1.23%,已相当于年产粗钢5.35亿吨以上水平,产能严重过剩。其中,2009年6月份的日产水平高达164.75万吨,已相当于年产粗钢6亿吨以上的高位,令人瞠目!
我国钢铁工业经历前些年快速发展以后,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问题。有关部门指出:目前,全国钢铁产能达6.6亿吨,与市场需求相比,产能过剩达1亿多吨。但是在这已经严重过剩的同时,还在新建许多钢铁项目,还有5800万吨在建产能。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如不尽快扭转这种情况,“这样下去,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没有出路的。”
实际的市场情况证明了严重的过剩产能给中国钢铁业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在遭遇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中国钢铁业的市场需求迅速下降,出口大幅萎缩,库存大量增加,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倒挂,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业24家500万吨规模以上的钢铁生产企业中有2/3亏损,10家10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生产企业有6家亏损。完全可以断言,如果不加以有效抑制,让已建成的钢铁产能和在建的钢铁产能将来全部释放,这种过剩产能产生的叠加效应必将给钢铁业带来极其深重的危害!
(二)我国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产能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盲目重复建设的倾向。对这种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的盲目“追风”建设,科技媒体也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因为它所带来的新一轮的“高水平”重复,将会造成新的严重风险。
发展包括风电、多晶硅等在内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选择。但是,中央再三强调,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兼顾一、二、三产业和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做好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等各项工作。然而,分析基层和我国现实情况,有不少与科学发展相悖的现象和问题很值得人们关注。例如,2008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1220万千瓦,为我国“十一五”所规划任务的两倍。预计2009年,我国累计装机容量可达到2000万千瓦。中国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达70家以上,比全世界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家的总和还要多。(注一)又如,多晶硅项目也同样存在盲目上马的倾向。我国目前已投产及在建和备建的多晶硅生产线多达数十条,这些生产线若全建成,其总产能可超出全球市场总需求的2倍。(注二)
特别值得警醒的是,一些多晶硅、风电等建设项目不仅仅在于出现盲目重复建设倾向而导致产能问题,而尤其在于其不少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即使产量再多,企业无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也只能处于尴尬境地。
(三)我国防污治沙任重道远,生态环保欠账不可忽视。我国虽然在节能减排、防治污染、治理沙尘、草原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国情和历史欠账过多,以及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等原因,我国的防污治沙、生态环保等工作任重道远,对人的生存环境不可有丝毫的疏忽。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后总体上出现了净减少,但目前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仍有173.97万平方公里,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我国有近4亿人口受到沙化危害。另外,据水利部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也很严重,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7%,年平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损失耕地约达100万亩。此外,农业部的数据称,我国草原生态欠账仍在增加,全国有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北方草原牲畜超载率达32%,超载过牧严重;草原灾害频繁,旱灾、雪灾肆虐,每年草原鼠害面积约在8.5亿亩以上。值得高度警醒的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关系着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大事。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最多的国家之一。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物排放污染等在内,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严峻。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依然较重,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尤其值得我们去深度警示的是,在这些污染严重、沙害频发、草原退化等现象背后的那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
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很多,新情况错综复杂,新矛盾层出不穷,人们的观念、思维、能力各异,因此,我们强化科技传媒的警示性报道,要强调以科学的思维在报道内容的深度、分析问题的精准、叙事说理的辩证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报道同产业技术政策和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相一致,传播更富于理性,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警示、启发的作用。
(一)产能已经过剩,但一些地方和企业还要扩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具体情况应做具体分析。
虽然有的同志是错误的政绩观所怂恿,但有的同志确系由于不甚明白拉动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所致。前者主要出于私心,后者主要出于少知或无知。不能一提到盲目重建,就说是政绩观作怪。虽然这两种行为都造成产能进一步过剩的客观后果,但两者引起扩张冲动的主要原因不同,应予区别看待。的确,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发展中,有些同志由于思想比较片面,智力和知识又储备不足,一提经济增长,就只有投资拉动的概念。再加上看到上级又有投资计划指标,而且申报时间又不是很宽裕,自己平时对如何发展并无多大底数。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争项目、争投资,产能过剩扩张的路就这样走出。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固然不可忽视,但消费环节决不可轻看。消费需求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力量。2009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资料表明:2009年上半年,在我国GDP增长的7.1%中,最终消费拉动了3.8个百分点。
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十分复杂的问题,正是针对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党的十七大强调:我国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一年多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使人们感悟到我国经济过于依赖外需的弊病,必须加快形成良好的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扩大消费需求问题,就必须重视改善供给问题。我国外贸依存度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些国内生产的商品内消乏力,过分地寄望于国外市场。但总的来说,问题还是出在供给偏离了市场需求这上面,症结还在于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过剩不仅是东西卖不出去,而且还导致有限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加重困难与风险。解决产能过剩的出路,最根本的就是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品供给,摆脱企业搞无效供给的尴尬局面,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抑制过剩产能在有些地方和单位喊了多少年成效不大,且在新形势下还有弱化的倾向,除了其他多种原因外,有一种情况很值得人们关注和警觉,就是有些人以“技术改造”为名搞“移花接木”,转移被淘汰的技术设备并让其死灰复燃;有的人以“高新技术”为时髦忽悠人,动不动搞“大手笔”,造成新一轮“高水平重复”的隐患。
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9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产量情况,发现一个令人警觉、引人关注的现象:2009年上半年属于中国钢协重点统计的会员企业(主要包括大型企业等)钢产量下降,同比减产3.25%;而与此情况相反,非会员小企业则钢产量大升,同比增产20.78%,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18.66%,上升到2009年同期的22.26%。这组数据直观地表明,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能耗和排放相对较高的一些地方小企业的钢铁生产能力在新的背景和形势下有了较快的增长和较充分的释放。这很值得人们探索和思考。
不可否认,有些地方的一些同志在“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的名义下,搞了不少名堂,或者使本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装备又重新调试上马,并开足马力生产;或让落后技术装备易地组装生产;或在主体落后技术生产线中嫁接一点“高新技术”以掩人耳目;或者不搞申报、不经审批、擅自开工生产和新建,使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小钢铁”死灰复燃等等。2009年9月份,辽宁省有关部门对全省钢铁行业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这次专项检查的84家钢铁企业中,发现有21家无正规审批手续。辽宁省有关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情况按规定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另外,辽宁省环保部门于2009年6月份在检查本溪、丹东等5市时,发现无序扩张、违规新建的钢铁企业有13家。(注三)
(三)体制机制改革和调整的相对滞后与不适应,给全面推进科技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带来了难度。
当今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诸多实践警示我们: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如不协同配套推进,一系列重大的事情就会被耽误。2009年5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江苏“仪征环保局负责人举报污染企业4年未果”的事,很耐人寻味。两家化工污染企业不顾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多次禁令,违规建设并在其辖区内严重排放污染物,当地群众意见很大。之所以禁止不住,“举报未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举报的仪征市环保局比被举报的单位其地方行政级别要低,只有项目初审权,决定权在上边。所以,这个局的环保属地管理只能罚点款。二是这个化工污染企业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我国不少地方,由于部门间权力与责任关系没有理顺,就难以推进统筹协调、和谐建设。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公正的绩效管理和责任追究了。据笔者所知,在当今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到事权、财权、责任方面的问题太多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有合理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才行。《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此事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却中肯地揭示了这个深层原因,这种贴近性强的报道本身就是对人们一个启示。
新形势下,人们深感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惑,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呼声都很大。但是,目前我国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很好解决。另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在许多地方目前尚未真正确立。例如,高校较多、科技基础较雄厚的我国陕西省,其2007年企业科技投入所占全省科技投入的比例还不到40%。在我国,一些科研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的长效的机制也还不健全,技术研发的资金、人力整合都还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一般都需要从组织上、投资上、人才组合上等持续跟进、协同攻关,但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实力难以达到。虽然,人们都知道实施“举国体制”的优越,也都倡导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战略合作,但由于包括体制机制在内的种种原因,真正形成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利益共同体,我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最近,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谈到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中肯地提出了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现行的一些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制约着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作用的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往往异化为‘部门利益’,难以真正集中力量办大事;市场基础作用往往异化为无序竞争,尚未形成竞争有序、合作高效的机制。”(注四)资深院士的这些感触,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问题很有警示力。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对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障碍在有些时候很难直接看到,但它的潜在阻力十分巨大。有些时候看到了,但是已经在时间上、人力和物力资源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包括本文前面所说的地方“小钢铁”未批擅建在内,许多地方和部门违规的“未批先建”项目屡见不鲜。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个环评法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到:一些地方甚至发“红头文件”使一些“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的项目得以进行,仅2007年全国就清理出51件不符合环评法相关规定的地方文件。这些现象既反映出我国目前某些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折射了我国某些现行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方面的问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一再警示我们:过分地强调GDP是不行的,必须用科学的思维看实绩。既看科技经济发展状况,又要看社会发展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状况。既要考核当前,又要考核长远与发展后劲,等等。总之,抑制产能过剩也好,推进自主创新也好,生态环境建设也好,都要从制度设计层面去考究。只有真正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堵住发展进程中的漏洞,才能祛除急功近利等顽症。
新形势下,大变革大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复杂的、新鲜的课题。紧贴实际,深入调研,科学前瞻,努力引领时代舆论的先声,共同承担起“科教兴国”的重任,科技媒体责无旁贷。
注
[1]辛阳.人民日报,2009-9-11.
[2]龚永泉等.人民日报,2009-9-17.
[3]何勇.人民日报,2009-9-18.
[4]赵永新.人民日报,20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