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功能探析

2010-08-15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84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伊朗社交信息

魏 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84

网络社交媒体,即具有互动性、以社区为主的网络平台。网民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建立联系,谈论兴趣爱好,交换信息和内容,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西方主要的代表性网站有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等,中国主要的代表性网站有新浪微博、优酷(Youku)、开心网,以及各种在线论坛等。近年来,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已成为网民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网络社交媒体是基于Web2.0技术的博客、播客、网络视听等后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形态,支持受众逆向上传和互动反馈,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传统传播流程。网络社交媒体动态性强,传播速度快,用户可以使用短信在手机和网络间传递消息,使得受众不再依赖报纸或其网络版获得最新消息。网络社交媒体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不仅仅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受众),更是网络内容的制造者,个体成为信息制造、集散和发酵的中心①。

网络社交媒体在传播速度、信息量、覆盖面等方面,都给传统媒体和Web1.0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对传统传播理念和传播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受众远离新闻源的传统媒体传播和Web1.0媒体传播中,职业传播者直接掌握着信息内容的把关权,受众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但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崛起,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来源的各种信息将在网络上从不同的侧面反应出事件的各个层面,受众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己对信息进行筛选、组织的“把关人”。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自由交互性容易消解舆论的社会整合功能,使网络传播的自由空间处于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传播规范的缺失,信息传播的失控,致使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极易出现各种负面功能。

1 “网络串联示威”的出现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网络社交媒体给每个传统的受众都提供了成为传播者的可能。“过去,传播媒介只被认为是传播者的工具,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播媒介主要成为视听者的工具。”“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②。”这提高了受众的地位,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者的单向性,但也带来了传播权的滥用,导致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目的传播任何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一些谣言、极端言论、反动言论,甚至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

在2009年7月5日发生“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境外“疆独”分子利用美国的社交网站进行了全球性骚乱的煽动。2009年7月8日,在美国著名的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上,出现了一个名叫“全世界范围的抗议支持追求独立的维吾尔人”的群组。一再声称“与‘7.5’事件无关”的“疆独”势力,正通过这一手段大搞串联示威,煽动全世界的“疆独分子”联合起来,发起一次全球抗议。这个设在Facebook上的群组在简介处用维吾尔语和英语写了大段煽动性的话语。文中有几处特别用大号的字体叫嚣:“全世界的‘维吾尔人’将联合起来,在同一时刻发起大规模的全球抗议。”据查证,2009年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外“疆独”组织“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指挥煽动的,该组织一直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而“疆独”分子在Facebook上建立的群组,也证明了其妄图通过互联网串联和煽动示威的图谋③。

在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绝对的自由和民主。没有了政府的管理和现实团体的监督,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发表言论,因此网络社交媒体极易出现偏激言论,一些言语反动、混淆视听的信息和言论也乘机四处传播。国内外反对势力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攻击政府的言论及各种谣言,还有针对突发事件借题发挥胡编乱造甚至煽动反政府的行为。

在2009年伊朗大选之后的街头冲突和动乱中,伊朗反对派将视频网站“Youtube”、社交网站“Facebook”、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等网络社交媒体变成了抗议者向外传递消息、互相联络的主要工具和彼此协调、举行抗议活动的载体。伊朗反对派领导人穆萨维通过个人网站呼吁支持者举行大型集会,抗议总统选举结果以及针对示威者的袭击;伊朗境内的用户不仅彼此间传递有关抗议集会、示威者与军警冲突、伤亡数字和德黑兰局势的信息,还把这些信息发送给西方记者使用;在伊朗境外的改革派支持者,也通过Twitter向伊朗国内传递国际社会反应和主流媒体评论等内容的短信。伊朗国内外的反对派利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发泄不满,串联示威以及向外界传播即时信息。借助网络社交媒体,伊朗政府的反对派不仅可以发布各种信息,而且可以约定同时上街游行,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伊朗政府反对派进行“网络串联示威”活动的重要工具。

2 政府“把关”功能的严重削弱

把关人(gate keeper)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库尔德·卢因提出来的,意思是一定的信息是否进入某种特定的渠道或是否继续流通,总是取决于传播者的意愿。“传播学把在信息传播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都称为把关人,他们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决定突出处理及删节哪些信息或其中的某些方面,决定了向传播对象提供哪些信息,并试图通过这些信息造成某种印象④。”

在网络传播出现之后,传统媒体 “把关”功能已经开始削弱,政府在互联网传播中的直接控制力也相对减弱。但是,各国政府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网络传播的“把关”,例如,用法律形式建立ICP负责监管屏蔽和清理所接入的国外网站及其内容,建立发布新闻的资格审定和管理体系;规定网络上发表的文章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和全文备案;全天候地对自己网站所发表文章的内容进行跟踪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等⑤。

然而,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Web1.0时代的传统、单向、被动的线性传播方式,对政府网络传播的“把关”功能也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资源全球联通,受众直接面对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完全自由地通过各种工具检索和查阅各种信息;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空间高度开放,任何人不分国籍、民族、政治立场、意识形态,都可以进入各种社交网站自由获取和传播信息;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决定了在网络传播中没有统一管理及控制信息系统的“把关人”,不存在可以对信息进行监控、审查的中心阻塞点,网民可以利用匿名代理服务器绕过封锁,也使得网络管理人员切断信息的流向更加困难,因此对于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把关”、“信息过滤”,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9年伊朗大选前,伊朗政府通讯及信息科技部门做出屏蔽Facebook和Twitter网站的决定,大选结果公布后,伊朗政府还一度中断了手机通讯并屏蔽了众多境外网站。反对派支持者则利用匿名代理服务器绕过封锁,使用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网络社交媒体向外界实时报道大规模抗议和抵抗。而政府的应对办法是对互联网实行管制,具体包括内容过滤、追踪IP地址、屏蔽代理服务器等。但伊朗政府不久就发现,没有办法阻止民众通过Twitter获取与发布消息。Twitter能够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进行信息发布,也可以通过连接网络的电脑和手机接收信息,此外还有大量第三方网站和客户端软件提供信息的阅读和发布。在伊朗大选骚乱中,一些并不具备新闻专业素养的网民,开始主动地在伊朗各地的抗议集会现场借助新媒体工具采集图片、视频和消息,然后将这些内容上传到各种网络社交媒体上⑥。网络社交媒体难以被控制,即使网站被关闭,人们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博客工具等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这也是它能在伊朗政府对互联网采取管制措施后依然能发挥作用的原因。网络社交媒体去中心化的模式使屏蔽网站变得毫无意义,也使得政府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功能被严重削弱。

3 西方国家的“互联网煽动与颠覆”

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垄断了互联网上的多数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这使得传统媒体国际传播中既存的不平等现象在网络传播中又进一步强化。在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西方国家同样也迅速找到了煽动与颠覆伊朗这样“独裁国家”的突破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上任之后大力推行“E外交”,十分重视利用社交媒体网站Facebook、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图片共享网站Flickr和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等平台传递外交政策信息,并声称要以网络力量来应付那些打压国内媒体的国家。

在2009年伊朗大选之后的街头冲突和动乱中,对于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网站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西方国家也表现得颇为兴奋。《华盛顿邮报》援引一篇博客的话称,“这一平台的使用意味着你不可能再阻止人们,你不可能再控制人们”,该报称,“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力量正在生成”。《卫报》称,伊朗危机证明了,Twitter已成为一项强有力的政治工具,在此之前,美国一直找不到一种方式既可以影响伊朗,又不使自己过于陷入其中。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曾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直言,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络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因为“这些新科技让独裁政府难以控制信息⑦”。

在伊朗大选动荡过程中,美国政府进行了积极、主动的介入,使网络社交媒体成为了“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Twitter”网站原计划在6月15号下午实施系统维护,但是他们接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官科恩的电子邮件,要求把原定于伊朗时间下午进行的系统维护时间改到当地时间凌晨,保证不中断其服务,以便伊朗民众有更多时间传送伊朗当地游行、示威的画面,而这家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的网络公司果然做出了调整⑧。美国政府这种干涉伊朗内政的行为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指责,伊朗外交部也发表了措词严厉的声明,指责部分外国媒体充当“骚乱者的话筒”,并表示要对这些网站采取法律行动。面对来自外界的指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则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作为一种表达意见的工具,Twitter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是伊朗人民,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使用,特别是那些年轻人⑨。”美国借Twitter插手伊朗内政事务的行为使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升级成为国家之间的外交问题。

此外,西方国家的一些机构还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直接参与了“互联网煽动与颠覆”的具体行动。西班牙《起义报》在2009年6月20日的报道中讲述了美英等国是如何使用这些新型网络工具介入伊朗动荡的。该报称,伊朗街头发生的对抗都是美国中情局暗中煽动的,伊朗成了“新颠覆手段的试验场”。具体战术包括:“首先,在选举当晚通过短信散布消息称穆萨维获胜,于是当几小时后内贾德宣布胜选时,看上去就像一个大骗局;随后,一些社交网站和微型博客的用户开始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到一些关于政治危机和街头抗议行动的似真似假的消息,这些匿名信息大多传播枪击和大量人员死亡的消息,而这些消息直到现在都未得到证实。这些措施使人们无法区分Twitter上信息的真实性,谁也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德黑兰抗议活动的目击者还是中情局特工发布的,其目的就是制造更大的混乱,让伊朗人内讧⑩”。此外,在摩尔多瓦大选的“颜色革命”和格鲁吉亚、埃及、冰岛等国的抗议示威活动中,网络社交媒体也成为了西方国家进行“互联网煽动与颠覆”的重要战场。

注:

①阚道远,夏玉婷.微型博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视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研究,2009,8:38.

②郭镇之.传播论稿.1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1:135.

③“疆独”借西方社交网站煽动袭击中国使领馆.环球时报,2009-7-8.

④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1版.新华出版社1984-9.

⑤姚贞,京平.纸质媒体能否顶住互联网冲击.3版.新闻出版报,2000-3-1.

⑥阚道远,夏玉婷.微型博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视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研究,2009,8:39.

⑦西方社交网站卷入伊朗危机 帮伊反对派搞串联.环球时报,2009-6-25.

⑧Twitter掀起伊朗政坛巨浪.广州日报,2009-7-4.

⑨伊朗“信息控制”升级 非传统媒体凸显力量.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2009-6-18.

⑩中情局与伊朗试验场.西班牙《起义报》,2009-6-20.

猜你喜欢

伊朗社交信息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订阅信息
过于逼真
展会信息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