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手机媒体 开创科技传播新局面

2010-08-15毕书清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内容

毕书清

健康导报社, 北京 100000

一 手机媒体的发展迎来媒体新时代

手机媒体,近年来被业内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又一种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手机媒体家族“人丁兴旺”——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文学、手机(无线)搜索、手机音乐,各种媒体类型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演绎着手机作为独立媒体的孕育过程。

与互联网不同,手机媒体起步很高。预计,到2013年,全世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将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数量,达到17.8亿。可以预测,如果带宽技术一旦实现突破,手机马上就可以成为拥有用户最多的一种媒体,必将对其他媒体形成冲击。手机在信息传播、娱乐互动、催生新的产业经济等方面都有不俗表现和灿烂的发展前景,在与传统媒体、互联网的融合和其自身的不断创新中,正在逐步显现着作为一个媒体应有的独立自主的地位。例如,手机报是由电信、网络和传统媒体等多家产业共同合作打造的一种电子媒体,是以手机这种电子媒介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这完全是从纸质飞跃为电子介质,其性质即是多媒体。如今,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于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与媒体持续发展和生存的一种新方式。

手机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特点:

1、手机参与新闻报道,丰富了传统报道手段,并将成长为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和舆论阵地。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陈光裕先生介绍新华社手机短信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我们不是当成一个项目来做,而是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形式和手段来做。目前手机短信是一个新闻舆论阵地,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必须占领这个舆论阵地引导舆论”。 目前新闻媒体的图文内容进入手机终端,主要有三种方式:新闻短信、手机报纸、WAP网站。

2、手机与其他媒体相互融合,差异互补,迅速向独立的新兴媒体迈进。

手机流媒体已经成为今年传媒业的关键词之一,它在手机上的应用更加丰富了手机作为主要媒体的功能。所谓手机流媒体,就是通过手机终端可以接收和使用的音频和视频流。

手机报是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无疑是手机媒体最具成长性的一大领域。《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站打造的中英文手机信息服务平台,以图文直播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为特色,取名为“直播中国”。作为另一种重要的手机媒体形式,手机报纸不只是一张平面媒体的延伸,而是一个立体的多种表现方式的传媒总汇。

有研究者认为,“有人称手机为‘第五媒体’,原因就在于手机用户早已成为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发布过程中,“手机第一次进入了主动采集、发布信息的序列,使得‘新媒体’的发布链条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发布链条。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发布链打破了时空的障碍,其可以随时随地,几近于随意地发布消息;其二是多媒体技术,使其能够以各种不同文本形态发布消息。”[1]这正为手机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 手机媒体新技术催生科技传播新形势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随着手机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催生信息传播新形式,从而为加强和改进科技传播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例如,由联讯公司自主研发的报讯通NEWNEWS手机原版阅读平台,它是在手机上以原版样式显示各种信息,为科技传播创造新机遇。报讯通是传统的印刷书籍的电子版本,它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或下载到手机进行阅读。它的功能在于随时随地阅读,也可以在线或离线阅读,也允许进行类似纸张书本的操作,读者可以在某页做书签,记笔记,对某一段进行反选,保存所选的文章。另外,也可变字体和样式。如果仅从传播方式来说,报讯通手机媒体实现的功能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手机媒体提供的新闻等内容是经过精确分类的。由于传统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没有把手机新闻进行精确分类,那么受众就无法从庞大的海量信息中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经营者也无法确定这些信息将采取何种方式发送出去,如:哪些信息需要强制发送,哪些则是由受众主动获取。而且,由于手机屏幕较小,受众想在其中筛选有用信息会感到费时费力,因此精确分类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精确分类就是“给你你想看的”,报讯通就可以做到。如:一个年轻的女性受众对时尚、娱乐、服装、服饰方面的新闻比较感兴趣,那么除了特别重大的新闻需要强制性地提醒她之外,手机报的平台只会传送给她所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会以一个菜单的形式体现,而这个菜单则会被放置在新闻内容的第一屏上,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换言之,受众最希望看到的内容能以最简捷、最方便的方式出现在手机上,而受众不感兴趣的内容则可以忽略通过。这种精确分类可以使读者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而且在看到新闻内容时也不会产生厌烦和反感的心理。2、手机媒体的内容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存在的,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的内容都能从手机上获得,受众可以任意选择欣赏内容。3、从目前来看,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多媒体形式蕴含着无数商机,另一方面,大众非常喜爱多媒体形式的内容,这一点从互联网上受众最欢迎的栏目和内容已经得到佐证;4、手机媒体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受众能够很方便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入讨论,参与投票和调查,进行互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已养成手机阅读的习惯,由于手机功能的不断创新,手机报阅读的前景十分宽广。

采用媒体新技术的手机报为科技传播创造了新途径。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据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近8亿。同时还在以1.01%/月和17.51%/年的速度增长。当前,中国已经无可非议成为全球最大移动通信市场,从商业角度来说,手机新媒体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科技传播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非常大的“处女地”,是一个正在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新课题。

三 抓机遇 促发展 让手机媒体在科技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看到,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已经给舆论引导格局带来了很大变化,手机媒体传播的速度更快、形态更新,有可能给信息传播特别是科技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剧变。可以预见:随着新兴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信息流动的无序性更为显著;各种传播手段交汇、整合凸显,科技传播将呈现立体传播的新格局。

手机媒体给科技传播带来了的新变化:一是服务性更强。媒体服务将更加贴近受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二是互动更为灵活。手机媒体能够及时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使其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掌握受众的动向与需求。比如,受众在用手机观看医生进行手术的同时,可以用同一部手机与医生进行交流探讨;三是更具实用性。借助手机新媒体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行分类指导,提供更加实用的信息与技术,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例如,生活在日本深山中的一双老年夫妇,他们的主治医生借助手机终端了解到了二人的具体情况并发送信息及时指导老人服用药物,保证了两位老人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当前,影响手机媒体发展的主要障碍有三个:一是认识不足。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媒体那样,刚出现时,一些传统媒体认为短时间内难成气候,因此错过了与互联网融合的好时机。必须认识到手机媒体无论对于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将是媒体延伸链的一个新平台。因此,积极发展手机报、手机资讯套餐、彩信报、手机电视等,将是传统媒体介入手机媒体的一个重要契机;另一方面则是缺少战略眼光。认为手机媒体仅是接、打电话的简单通讯工具,没有认识到手机传媒会在媒体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手机报简单地当成平面媒体或传统媒体的电子版,把它放在从属地位,因此缺少大的决心和魄力;第三,是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手机媒体的运行是要通过网络实现的,当前的手机媒体上网资费是比较高的。目前,手机资费多数以套餐形式出现,使用者只是注意到了每月需付几元钱,而忽视了他的流通量。很多用户都是在实际应用之后才大呼:太贵了。现在,经常用手机上网的费用约在每月120元—160元或更高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显得有些昂贵了。2009年7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有人提3G的资费应该超过2G,这是不对的,3G上来以后,资费应该比2G的收费更便宜。娄勤俭副部长表示,近年来,电信收入的增加和资费下调一直是同时进行的,通信资费的下调,基本上保持了每年20%的平均水平。我们期待着适合广大群众消费的资费标准尽快推出,促进手机媒体业的快速发展。

那么,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如何抓住机遇,顺应潮流,推动手机媒体的大发展呢?首先,业内人士要挺身而出,充分认识手机媒体为传媒业带来的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早下决心,早做决断,舍得投入,以更大的力度和魄力投身于手机媒体的发展;同时,传统媒体也要勇于进行自我改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痛下决心,及早动手,彻底改变那种以传统媒体为主导,把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摆在从属、点缀位置的思维定式,把屁股坐到新媒体这方面,从发展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的角度,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角度,大力度,大手笔,不失时机地推动手机媒体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力推动下,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普及,网络文化产业必将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而手机媒体也必将在传媒产业链中异军突起,为科学技术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为媒体传播的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注:

[1]《我国手机媒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2]《试探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态势和机遇》翟雪.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