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新闻亟需强化社会公信力

2010-08-15贤甘肃地质矿产报社甘肃兰州市730000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伪科学假新闻公信力

窦 贤甘肃地质矿产报社, 甘肃兰州市 730000

科学技术体现着人类追求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过程,是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科技新闻是向受众传播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成就和研究动态,报道科技界的重大活动,介绍为人类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界人物,同时宣传有关科技发展的新政策。科技新闻实践应该追求科学的精神,传播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所呈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让人类更多地沐浴科学与理性的光芒。

在科技新闻报道的历史上,出现过不少问题和失误,出现过伪新闻、假新闻。彰显科学精神、求是精神的科技新闻,在需要科学精神与科技知识的受众面前,丧失了公信力。

失实虚假导致科技新闻丧失社会公信力

科技新闻丧失公信力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复杂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从业者的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缺乏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在新闻的实践活动中,丧失了社会责任,丧失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判断力,因而也丧失了科技新闻的判断力,把伪科学当成真科学来传播。2001年7月2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美国医生怀特将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1]。当真相大白之后,这则新闻后来被新闻界称为“最具科幻色彩的假新闻”!而丧失科技新闻所特殊的新闻判断力,传播伪科学,对社会的危害是最烈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和对外开放,我国公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渴望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渴望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大量的科技新闻,其间真科学伪科学并存,民众缺乏较高程度的判断力,大量的伪科学新闻泛滥成灾。伪科技新闻中为害社会最烈的,莫过于“人体特异功能”。在其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这种伪科学“新闻”不时浮出,从胡万林的“运动疗法”,直至反科学反社会反国家的“法轮功”,对社会危害极大。科技新闻在其中的正反面作用令人深思。

科技新闻从业者专业训练不够,专业素质不够,缺乏专业技术上经验,甚至是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造成科技新闻失实虚假。2008年9月11日,《武汉晚报》刊出《高速列车3秒钟可跨越长江大桥》,报道让这列火车的速度达到了超音速飞机的5倍多[2]。在众多的失实的科技新闻中,因关键数据出错而涉假者屡见不鲜。《高速列车3秒钟可跨越长江大桥》涉及到一个简单的,甚至是一个常识性的数学计算,然而,对于这类简单的算术题,记者没有去做,编辑更不愿意去做,结果如此低级的错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版面上,以至贻笑大方。

伴随着媒体的市场化竞争,科技新闻从某种程度上屈服于市场竞争,科技新闻从业者背负着太多生存的压力。个别科技新闻从业者,在利益驱动下,带着某种主观需要去确定报道的主题,认识绝对化,无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或者急功近利,道听途说。有些记者迎合读者猎奇心理,热衷甚至追求新闻事件的新奇性和轰动性,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社会性,忽视了新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有些媒体记者为了“抢新闻”,对其他人报道过的新闻甚至是道听途说的所谓线索不经核实就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东西发布,造成以讹传讹,损害了新闻真实性,失去了客观理性的基础,也缺乏新闻应该具备的力量。一些新闻事件的发生有着复杂的技术、制度和社会背景,尤其是科技类新闻,仅仅做一次描述式报道却不去做后续追踪报道.是不可能交代清楚事情来龙去脉的,也不可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这种不系统的新闻观照,导致认识的片面性,而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引起新闻真实性的缺失。

另外,科技新闻本身的科技含量较高,有些甚至是距离人们日常生活较远的理论突破或尖端创新,对新闻从业者的科技素质要求较高。而从事科技新闻的记者,忽视提高自身科技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就会造成认识上的障碍。更有甚者,有些失实的科技新闻,偏离事件本身,不惜以自己的想象偏离事件本身。以这类手法造成的假新闻在近几年更呈增长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社会公信力是科技新闻必需的品格

科学教人求真,科技新闻却失真。面对伪新闻,面对假新闻,必须重视科技新闻的公信力建设。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报道真科学的科技新闻,对普及科技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甚至对于及时地把科技新成就转化为生产力,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大众应该分享科学技术新发现的喜悦和科技成果的福泽,而不是每每面对一种科技新发展的报道,总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强化科技新闻报道的公信力,比什么时候都重要,比其他领域的新闻报道更为迫切。

新闻的公信力是指在进行传播活动过程中新闻与受众相互作用,并最终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3]。是新闻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新闻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这种能力是在传播过程中,依靠新闻真实的力量循环积累形成的。新闻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新闻公信力是衡量、评判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追求新闻的公信力是现代新闻从业者必备的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也是保持新闻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品质。

1 科技新闻要彰显科学的精神

教人求真的科技新闻往往超越大多数读者的知识或生活范围。人们对于自己知识范围或能力不及的事件,很少用质疑的目光去细细审视,大多数时间愿意相信新闻所提供的信息,尤其是科技类新闻。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是在探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求真求实的人类活动,任何虚假的行为都会导致错误,有些甚至是灾难性、历史性的错误。科技新闻就在于报道这种求真求实的人类活动。其区别于其他领域新闻的特点,就是突出其科学性,彰显其科学的精神。没有科学性就不成其为科学新闻,没有科学性科技新闻就没有价值。而不能彰显科学精神的新闻,是没有社会影响力量的。

科学技术求真求实的性质决定了科技新闻的品质。科技新闻报道,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实。无论是主要事实,还是细小枝节,都必须求真务实,不能进行新闻的演绎,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夸张。即使是科学家的假说,甚至某种科学的发展趋势的预测,也只能站在科学家的角度,以科学家真实的思想表述进行引用。记者不是精通科技的专家,但作为报道科技专业领域的记者,对相关法规政策的了解和行内基本情况、新闻事件发生基础背景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在新闻实践过程中,深入采访,充分了解事实,在科学家的帮助下进行解读,才能获得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科技新闻比任何领域的新闻都要真实,都要符合事实真相,,真实是科技新闻的命脉。唯有如此,才能真实客观的报道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报道自然界的新发现。

2 平实是科技新闻独特的品质

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发现、新发展并非新闻迭出,而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更是稀少,在真实之外还保持着一份平实。科技新闻更多的时候是保持一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碎片”式的动态报道的常态。这种“碎片”看起来支离破碎,没有构成体系;这种“绵绵细语”,不起波澜,更没有惊天动地的轰动效应。但检阅中外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现代媒体,这样“碎片” 式的动态报道是科技新闻的主体,成为科技新闻的最为壮观的力量,日积月累地支撑着科技新闻这片天地。这也是科技新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受众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关注与理解,青少年受众学习自然科学的影响力与动力的萌芽,社会生产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都需要这种“随风潜入夜”式的科技新闻,使媒体成为科学和外行民众之间的信使和桥梁;以其“润物细无声”报道方式,提高公众的科学技术意识,增长受众的科学技术知识。其实这也是科技新闻从业者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

忽视科技新闻平实的品质,一味追求科技新闻的轰动效应,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丧失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事件——从新闻的角度讲是假新闻,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可能是伪科学。科技新闻实践中的假新闻与伪科学是一对双胞胎,相辅相成。假新闻追求社会的轰动,放弃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放弃了新闻的社会责任。伪科学追求受众的承认,企图借助各种途径泛滥于社会。而在更多的时候,伪科学需要借助假新闻登堂入室,而“伪科学或者带妖气的科学具有这种“人咬狗”的刺激与轰动[4]。”。因此,虚假的科技新闻报道,其内容反映的一定是伪科学,而报道伪科学的“新闻”一定是假新闻。假新闻与伪科学都是贻害社会的毒瘤。

3 受众需要全面深刻的科技新闻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就在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各种因素,深入其里,探求规律。科技新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受众提供全面深刻的新闻内容,并客观公正地对所要报道的科学技术现场进行释疑解惑。

科学新闻提供给受众的内容是能够全面反映事件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帮助受众了解事物和把握事物内在品质及其规律性。科技新闻要给受众提供最重要最全面的新闻信息,受众能从中获得新闻事件中本质的内容。如果科技新闻提供给受众的信息是支离破碎的表面现象,是互不关联的环节。受众不能从新闻信息中了解或者是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者不能全面了解新闻内容,这样的新闻无法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欢迎,导致其在受众中失去公信力。

4 客观公正的科技新闻才能赢得尊重

科技新闻从业者只有在新闻要素的取舍中客观公正,才能具有全面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才能在新闻实践中真正坚守住真实底线,坚守住科学的底线。采写科技新闻,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准确地理解新闻材料,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带着某种主观需要去确定报道的主题,或者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如果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只取有利于自身利益,能够证实自家观点的事实材料,凭兴趣与好恶去摒弃那些不符合其利益要求的新闻事实,这样的新闻不是客观公正的新闻。科技新闻的编采者要全面地掌握新闻资源,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客观地解读,便能道出真相。这样的工作难度并不大,然而却被忽视,举手之劳的事不去做,硬生生地让假新闻蛊惑人心。大量的失实新闻并非故意,而是在主观上或是在客观上忽视去对原始资料进行全面客观地解读,甚至有些是没有全面地掌握新闻资源,造成新闻的失实与虚假。这样的例子在科技新闻领域有大有小,且并非罕见。

科技新闻从业者,必须履行和恪守社会责任,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必须是客观的、公正的向受众提供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的事实信息,否则,宁可放弃片面、失实甚至虚假的新闻报道。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和尊重,才能获得公信力。

5 关注民生才能更具吸引力

科技新闻应该是对受众有益有用的新闻。科技新闻不但报道科学技术新发现新成果,同时也肩负着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送科学方法的重任,这些内容与受众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和需求紧密相关,最受受众欢迎。所以,科技新闻更能体现新闻的“有益性”,能够直接地满足受众的心理获取期望,能够满足受众求知欲望。而这种“有益性”对于公信力的建立有着独特的意义。科技新闻要立足专业性,落脚社会性。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其本身就是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进而解决难点问题。科技新闻就要充分发挥科技自身独特性,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从关注科技小社会走向关注全局大社会,服务于国计民生,才能成为被社会需要接受。科技新闻只有着眼于解决科技与民生结合问题,被大家认为“深奥”的科技新闻才会更具有吸引力,才有公信力。

那些与受众的各种利益关系相关联的新闻是永远受欢迎的。尤其是获得受众品格认同,并被受众不断积累的信任体验所证明的科技新闻报道,更应该在受众急需了解新闻信息的时候及时“出现”。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缺位”和“失语”的情况,或者是出现报道迟缓和拖延的情况,那么就会失去受众的信任和信赖,丧失科技新闻的公信力。

[1]新闻记者.2001年十大假新闻,2002(2).

[2]新闻记者.2008年十大假新闻,2009(2).

[3]王晶,张国良.中国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研究现状刍议,2004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

[4]朱力远.以科学的精神报道科学.南方周末,2006-3-9.

[5]孔明顺.假新闻为什么会产生——浅谈新闻材料与事实的关系.新闻记者,2002(4).

猜你喜欢

伪科学假新闻公信力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