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谣: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2010-08-15贺新春
贺新春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红色歌谣: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贺新春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红色歌谣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政治倾向鲜明、题材丰富多样以及语言通俗易懂等内在特点。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谣作为动员群众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有力武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红色歌谣在开展革命形势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
中央苏区 红色歌谣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红色歌谣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既吸取了传统民歌的表现手法,又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把新的革命词汇及革命道理溶入到歌谣之中。红色歌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政治倾向鲜明、题材丰富多样以及语言通俗易懂等内在特点,在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其他载体所无法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
一、红色歌谣的内涵及其发展
学界在对红色歌谣范畴的界定方面发表过许多不同的看法,根据已有的相关论述,红色歌谣的范畴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歌谣泛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如红军时期的《十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刀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期的《红梅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走进新时代》等各类健康进步歌曲。狭义的红色歌谣就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为了适应革命需要而创作出来的一系列革命歌谣。[1]当时的革命领导人十分重视红色歌谣的宣传教育作用,许多早期领导人如毛泽东、澎湃、方志敏等都曾编写或运用传统民歌曲调填上新词创作各类红色歌谣,控诉黑暗社会、宣传革命道理、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斗争。本文主要从狭义上来使用红色歌谣这个范畴,即中央苏区红色歌谣。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从空间上说,主要处于湘、赣、闽的边界山区,包括湘赣、赣南、闽西以及后来创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时间上说,主要从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开始到1934年10月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北上抗日结束。它大致经过了1927年——1929年的初创时期、1929——1931年的发展成长期、1931年——1934年的繁荣时期三个发展阶段。[2]
1.初创时期:从1927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至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的召开。这一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创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完成这个政治任务,党和红军除了打仗之外还要通过文艺宣传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唤醒群众觉悟、鼓舞群众斗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参与到革命斗争中来。最初开展的文艺宣传是从军队开始的,主要形式有口头演讲、唱革命歌曲和戏剧等。红军每天三次操练、两次政治军事讲课和早晚点名都要唱《国际歌》《工农兵联合歌》等革命歌曲。1928年4月,袁文才、王佐的部队也用唱歌演戏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红军文艺宣传活动的影响下,在土地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根据地人民群众掀起了一个一个红色歌谣运动,正如他们所唱的“红军来了晴了天,红色歌谣万万千”。
2.发展成长期:从1929年12月古田会议至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对党和红军的文艺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其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决议》还规定了红军宣传工作的方向和具体方法,“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及编制表现各种情绪的革命歌谣”,“军政治委员会负责督促及审查之责”。[3]P101因此,赣南、闽西的人民群众运用质朴而亲切的山歌来表现他们的革命激情,一首首感人肺腑的红色歌谣由此产生。中央根据地建立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需要常抓不懈。为了使中央苏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从而更好地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就必须充分运用好红色歌谣这一有效载体。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从初创时期开始进入到发展成长期。这一时期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如《第一次革命战争胜利歌》、《第二次革命战争胜利歌》和兴国山歌《歌唱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等都是表现红军粉碎三次“围剿”的歌曲。
3.繁荣时期:从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至1934年10月红军北上抗日。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央苏区进入土地革命的全盛时期。当时的形势给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繁荣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各种文艺团体的创立是中央苏区文艺事业、红色歌谣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1931年秋成立了苏区文艺中心——红校俱乐部;1931年底成立了第一个正式剧团——八一剧团;1932年9月在“八一剧团”的基础上成立“工农剧社”;1933年4月4日成立了“兰衫团”和“兰衫团学校”。苏维埃政府还在苏区各地建立的俱乐部和列宁室,党和政府利用俱乐部和列宁室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苏区文艺团体和组织的建立,苏区的音乐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根据现有文献的考证,其中的大量的音乐作品都属于红色歌谣。这时期还出版了苏区著名的、影响很大的《革命山歌小调》《革命歌集》。收编了《少年先锋歌》《红军歌》《杀敌歌》《霹雳拍》《庆祝红军胜利歌》《纪念马克思》等经典红色歌谣。
二、红色歌谣的内在特点
红色歌谣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新文化的革命传统,是中央苏区军民所创造,又为中央苏区军民所利用的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它从中央苏区这块红色的土壤中产生,因而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内在特点。
1.政治倾向鲜明。中央苏区革命斗争的政治总目标,就是“要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革命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4]P635。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在动员工农群众参加革命战争、配合开展土地革命、保卫红色政权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特殊的战斗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具有的为政治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强烈政治倾向性。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这一政治倾向性就是革命总目标在文化战线上的具体反映,它是动员群众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有力武器。《古田会议决议》在中央苏区和红军中贯彻执行后,特别是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后,中央苏区的文艺宣传更是焕然一新,红色歌谣的政治倾向性更加鲜明,质量更加提高,发展更加深入和广泛。
2.题材丰富多样。由于革命的需要,中央苏区时期的红色歌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量众多,题材也是丰富多样。最早出现的红色歌谣大多数是反映劳动人民受压迫剥削,控诉地主阶级、军阀、资本家罪恶的,如《工人苦》《长工苦》《雇农苦》《倒苦水》《诉苦情》《黄连树上结苦瓜》《血泪的控诉》《万恶的军阀》、《天下最恶土豪心》等等,这些红色歌谣有力地表达了工农群众对剥削阶级的憎恨和反抗之心。劳动人民为了获得解放,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员身上,为此苏区民众把党和红军视为大救星,热情地讴歌党和领袖、歌唱红军,如《拥护共产党》《只有跟着共产党走》等。为了宣传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红四军曾直接用四言体歌谣的艺术形式公布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使不识字的人民凭歌谣的传唱来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了瓦解敌人的士气还编了《告白军士兵歌》《可怜的白军》等歌谣。在中央苏区,只要革命需要就有相应题材的红色歌谣产生:为宣传苏联十月革命就有了《纪念列宁歌》《纪念十月革命歌》;为扩大红军队伍就有了《当兵就要当红军》《送哥当红军》;为开展查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就有了《查田歌》。除此之外,红色歌谣中还有着大量反映中央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军事题材作品,如《红军纪律歌》《跑步歌》等。
3.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客家方言是中央苏区人民群众惯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口语在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歌词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而使创作出的红色歌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形象具体、生动感人,而且新鲜活泼、通俗易懂,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唱。如《欢送兴国师出发》的歌词“大家同志当红军,家中不使你费神,优待条例你晓得,一条一条会执行。许多同志在这里,你们光荣得到哩,各地发电来庆贺,工农群众欢迎你”[5]P237,其中就使用了很多朴实的口语。客家方言在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歌词中也是经常使用。如《只因制度不公平》歌词中的“样咁奇”就是为什么这样奇怪,“涯们被鬼欺”的“涯”指我,“知唔知”就是知不知道;《白区农民的生活歌》歌词中的“拆唔清”就是还不清,“咁哂”就是这么笨。这些歌词都是客家方言中的高频词。除了口语、客家方言以外,在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创作中还会大量使用一些衬字、衬词和引句等生活语言,这既增加了歌谣语言的变化,也更易于抒发感情、使人听后为之心动。例如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中的引句“哎呀嘞”“哎呀哟”就是直接源于生活中的感叹语和山区生活中人们之间的隔山相互呼唤。
三、红色歌谣在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功能
中央苏区时期,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和苏区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对苏区军民的革命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特别突出的地位,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服务和服从于党和工农红军的总任务——“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6]P13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上政治课、标语宣传、戏剧表演、传唱红色歌谣等传统载体。由于红色歌谣既包含了丰富的革命思想,又题材丰富、通俗易懂,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所以,红色歌谣在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功能。
1.开展革命形势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中央苏区时期,党和政府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领导苏区人民群众掀起了一个个红色歌谣运动,通过红色歌谣来开展革命形势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这其中著名的有 《农民苦》《工人苦》《黄连树上结苦瓜》《血泪的控诉》《军阀的罪恶》《刮民党的写实》《国民党四字经》《世界革命》《红军革命歌》等。《农民苦》《工人苦》《黄连树上结苦瓜》《血泪的控诉》等红色歌谣形象地描述了苏区工农群众的穷苦生活,并控诉了资产阶级、土豪劣绅是造成工农群众灾难深重的原因。“民国苦到今,万恶土豪劣绅,加捐又加税,穷人心不平。劣绅无钱用,时时鼓的的歌词“世界革命要成功,全靠红军,工农先锋队,那是一切武装。……军阀资本家,帝国主义者,一切反革命,那是一切都肃清”[5](P228),指出了革命的依靠力量和革命的主要对象,《红军革命歌》进一步指出了要“打倒帝国,打倒军阀,除土豪,除劣绅”[5]P228。这些红色歌谣通过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军阀政府的滔天罪行,使工农群众了解当前的革命形势和主要任务、了解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从而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唤醒他们起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
2.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为了“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采用了各种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例如,通过文化教育、文艺宣传、新闻出版向苏区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前途和远大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文艺宣传方面主要是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教唱、传唱《国际歌》《共产主义进行曲》《纪念马克思曲》《纪念列宁歌》等红色歌谣,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目的是要使苏区人民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以实际行动为这一远大理想而不懈斗争。中央苏区的红色歌谣确实起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
这种共产主义理想还表现在人民群众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的爱戴方面。苏区人民唱道:“苏区政权开红花,花根扎在穷人家,贫苦人民有了党,红色政权遍天下。”[5]P148通过红色歌谣的载体作用使苏区人民亲身体验到,只有依靠革命斗争才能使红色政权“遍天下”。苏区红军战士则唱道:“打铁不怕火星烧,造反不怕斩人刀,斩了头来还有颈,斩了颈来还有腰,就是全身都斩碎,变鬼也要把仇报。”以革命浪漫主义的方法,表现了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共产主义情操。类似以上体现出强烈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的红色歌谣不胜枚举。它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一种革命的精神支柱,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教育和鼓舞人们,才能使人们从世俗的价值观念中解脱出来,产生团结一致的巨大凝聚力。这是保证革命成功的最可贵的精神力量。
3.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中央苏区时期,在宣传教育中经常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标语、口号为识字教材,以达到识字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效。《十大政纲歌》和《共产三字经》就是这类红色歌谣中的典范。《十大政纲歌》歌词中详细列举了“帝国主义鬼头番,视我中国虎眈眈,群众们起来反抗”、“洋人资本系阶有,无论如何要没收,企业行一概消除”、“统一中国好完全,承认民族自决权,工农兵大家安然”、“国民军阀刮民党,设立民团抽百货,同志们努力打倒”、“工农联合最无差,建立社会苏维埃,工农们正好自家”、“八小时工作异常,增加工钱又改良,我工人格外春光”、“没收资产地主田,分给工人和农民,穷苦侪饱食安然”、“改良士兵生活费,土地工作分给佢,当兵人就是好哩”、“苛捐杂税概取消,军阀官僚难逞刁,工农民安乐逍遥”、“联合世界工农民,无产阶级和苏联,共产党十分完全”[5]P67等共产党的十大政治纲领。1929年1月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为了更有效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曾直接用四言体歌谣的艺术形式公布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使不识字的人民凭歌谣的传唱来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许亮,李兴华等.浅析红色歌曲的德育功能[J].理论导报,2009(1).
[2]凌绍生.中央苏区音乐史话[J].中国音乐,1987(3).
[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谢济堂编.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C].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贺新春,赣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