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素质探究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0-08-15滕卫双
滕卫双
(许昌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大力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全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乃至国计民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广大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河南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就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就密切相关。
一、提高河南农民整体素质是实现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1.农民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新时代的农民群体范围很广,不仅有从事传统辛勤农业耕作的农民,还有很多已经脱离或半脱离农业、农村的农民。新型农民素质不仅体现在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且还体现在农民的眼界、智力、技能、意识和魄力等方面,具体来说包括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法律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现代意识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第一产业。建国初期我国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重点和难点都是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来提升农业,用现代科学发展理念引导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的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劳动者——广大农民来完成。可见,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
2.实现河南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提高河南农民的整体素质。目前河南农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既有简单机械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也有迫切需要提高大型农业工具的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的作业方式。而这些都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正确操作复杂的现代化生产工具、懂得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推动农业的优化升级。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民群体占到河南总人口的80%以上,且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全方位提高河南农民的整体素质,加紧锻造一支适应时代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河南农民整体素质现状及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制约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河南农民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素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农民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是提高农民其它各项素质的根本。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河南农民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文盲半文盲农民在农村还普遍存在,大专以上高学历农民非常稀缺。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使得他们依然沿袭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大幅提高。科学技术也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因财力支持不足、农业技术服务供给严重缺乏等原因,全省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也不高,懂得农业知识和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很少。全省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偏低,造成他们对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反应迟缓、效果也差,对复杂的机械化设备无法操作,遇到故障不知如何排除。这已经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农业技能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够,使得封建迷信思想和宗法观念等消极腐朽意识在河南这个相对封闭保守的内陆省份沉渣泛起。以至于农民遇到重大灾难时,不去寻求正当的解决途径,而是去求神拜佛。算卦、相面、看风水等迷信活动盛行,寺、庙的香火旺盛程度不减当年。此外,农村中的重男轻女、攀比浪费之风屡禁不止。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毒害了广大农民,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日益成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实现的羁绊。
三是政治法律意识淡薄。受几千年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目前河南农民的政治意识依然比较淡薄,对国际国内形势、政策漠不关心,对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当多的农民缺乏民主意识,参政热情不高,对村民自治中的各项事务态度冷淡,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意识不强。农民的法律知识普遍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时常由于不懂法而造成违法、抗法的事件发生;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又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对于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带来巨大的阻力。
四是经营管理素质较差。河南农村人口基数大,多数农民没有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没有接受过有关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和。他们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对市场信息的预测和应变能力差,信息接收面窄,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参与市场竞争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往往“随大流”,缺乏自主判断的能力,盲目扩大生产,结果导致大量农产品低价销售甚至滞销,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和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总之,对于河南这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来说,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欠缺,使他们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以及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需要。
五是现代农业意识不强。我省广大农民居住环境相对封闭,出行交通不便,缺乏与外界沟通的条件和渠道,导致部分农村仍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民身上依然存在目光狭隘、思想保守、安于现状等小农意识;习惯于传统产业,胆小怕事,不敢积极主动地开辟新的增收渠道,缺乏社会竞争意识;仍然轻视商业,不敢弃农从商,对外开放意识和合作意识不强。这些严重影响了新知识、新品种和新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尤其对河南这个对外开放起步较晚的内陆地区来说,既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又难以迎接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挑战。
三、大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
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一支既拥有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又能积极创业和善于经营的农民队伍,是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河南是全国农民人口大省、全国农业主产区,是个历史悠久、又相对封闭保守的内陆省份。因此,立足于河南自身的省情,统筹各方力量,切实抓好农民素质的培养工作,对于加快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意义都十分重大。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把握新型农民素质的培养方向,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我省农民素质的大幅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各级领导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使命来抓。要依据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把农民素质的培养教育工作列入我省的总体发展规划。要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强化监督与管理,制定出农民素质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使农民素质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具体来说,就是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农民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愿望,建立起全省农民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省的经济水平和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例如,各级财政部门应多渠道增加对农民培训的投入,从市场准入、税收、价格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优惠政策,加快农村环境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向农村转移等等,为我省农民素质的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提供坚实保障。
2.加强农村市场化建设,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首先,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市场知识和交易知识培训,既为他们送去把握市场的知识和信息,又提供驾驭市场、走向市场的工具和途径,从本质上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使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及时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农业生产,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其次,增强农民开拓市场的能力。积极培育地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订单的方式或中介组织的方式把分散的农户整合在一起,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生产和经营的风向标。因此,必须建立多级别、多形式的信息平台,由专业人员根据本地特点发布或上传市场信息,使广大农民及时掌握全国市场动态,指导农业生产和销售。二是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用商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来发展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首先,要打造一批优秀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要在农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体户当中,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引导农民发财致富,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另外,要着力培养一批农村的优秀营销人才。所谓的市场营销,是指农产品从产出、质量、包装到宣传、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农民在已有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基础上,练就自己的市场眼光、名牌意识、开拓精神等素质。总之,努力培养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焕发广大农民的激情活力,是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3.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逐步提高和增进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法制观念,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农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对农民经常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政治教育,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农村政策,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党的各项农业农村政策顺畅运行。二是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河南是个封闭保守的大省,对广大农民进行民主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逐步摆脱依附、顺从的传统政治意识,树立起平等、权利、参与、竞争等主体民主意识,激发农民的政治热情,增强对政治的信赖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三是加强农民的法制教育。要定期组织一批法律专家在农村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活动,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同时,还要争取在每个村庄设立固定的法律顾问或者调解员,引导农民合理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尤其是近年来,农民上访事件不断增多,要向农民讲解相关的法律常识,如上访材料、上访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使农民敢于和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我省农业农村决策的科学合理运行。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全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遏制新文盲、新愚昧的产生。同时还要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系统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农村技能培训。要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农广校、专业技术培训班等渠道,广泛借助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为有需求的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服务,使农民逐步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技能和方法。尤其要对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中青年农民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带头人。同时发挥农业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使其紧密结合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开展通俗易懂、务实有效的科普宣传、科技讲座和农技交流,把农民的技术需求与发家致富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农民逐步剔除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传统落后观念,把农民引导到学科学、学文化的道路上来,逐步形成适合现代农业建没需要的思想价值观念。此外,还要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文明农户和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不断引导农民形成讲文明、讲礼貌、讲信用的道德行为,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的精神风貌,营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良好精神氛围。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20(1).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8 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