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密切党民关系的做法及启示
2010-08-15况建军
况建军
(鹰潭市史志办公室 江西 鹰潭 335000)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于1954年11月,1959年通过大选开始在新加坡执政,迄今执政达50余年。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如今的新加坡在富裕程度、竞争力、政府廉洁效率等方面的国际性评比中都名列前茅,创造了被世人称为“新加坡模式”的奇迹。2009年8月,本人有幸参加鹰潭市第三期领导干部赴新加坡公共管理培训班学习,使我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自身建设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特别是该党基层支部密切党民关系的做法我认为是值得加以研究和借鉴的。
一、确立“为人民而行动”的组织宗旨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党是联系公众与国家政权的桥梁和纽带。政党只有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的意愿,才有可能在民众支持下执掌国家政权。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人民行动党意即为人民而行动的党。该党的党徽是白底蓝圈中间一道红色闪电,白底象征纯洁、廉洁,蓝圈代表团结、种族和睦,闪电象征行动迅猛有力。该党的基本信念是“心系群众,关怀草根”。曾担任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的吴作栋1992年5月在人民行动党积极分子会议上,阐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三大政治纲领的第一条就强调要加强人民行动党政府与人民的凝聚力。他认为:“政府与人民之间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俗话说,唇亡齿寒”。[1]正是因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清醒地认识到党和民众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也就意味着行动党将失去执政的位子,因此新加坡行动党反复强调要通过“平时的点滴诚心,经营一座牢固的民意长城”,[2]把“巩固根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切实体现在行动党基层支部的日常性工作之中。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组织架构只有中央执行委员会和支部执行委员会两个层级,大量的日常性的工作由支部执行委员会来承担。人民行动党在全国范围按照国会选举划分的选区设立支部执行委员会,全国84个选区就有84个支部,大的选区还设有区域分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就是通过这84个支部将“为人民而行动”的组织宗旨贯穿到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工作中去的,通过帮助社区及选民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体现人民行动党为民解难事、办实事的作风,密切了党与民众的直接联系,从而赢得了社区选民的支持。
二、形成“为人民而行动”的运作机制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为人民而行动”的组织宗旨,主要是通过“协助议员接待选民活动日”和“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这两个机制来实现的。
1.协助议员接见民众,帮助民众排忧解难。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15周年的特刊曾以文字形式记载了议员接见民众的宗旨:“议员从人民中来,就得回到人民中去,孜孜不倦地、持续不断地为人民服务”。[3]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初期就建立起了议员定期回自己选区接待选民的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又建立起了内阁成员定期访问选区的制度。人民行动党议员定期接待选民是在基层支部的帮助下完成的:根据规定,议员接见选民活动日一般每周一次,每次一个晚上,一年大约有50多个选民接待日。人民行动党议员会见民众的地点就在其党支部所在地。每到接见日,基层支部的党员们和义务工作者就要开展布置接见场所、准备茶水、招呼民众、为求助者登记、录入、摘要分类和提出处理建议等一系列服务活动。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多设在选区一座组屋(居民楼)底层的一间外观简朴的屋子里,内部服务设施比较人性化,活动现场设集体会谈室、单独会谈室、来访候谈室等,每间房间都备有水、杯子、纸和笔等物品,以方便民众说事办事。在议员每周一次接待民众的活动中,民众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孩子能读更好的学校、更快分配到组屋、找工作、暂缓还贷款或交水电费、邻里纠纷等向议员提出诉求,很多情况下议员只是给来访者提供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信息,对一些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最终转交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办理。议员每次接待求助的选民大约有40~50位,不管来多少求助者,议员当晚都要接待完,而且对求助者的要求、意见都进行记录存档。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对议员来信非常重视,不管投诉的问题能否解决,有关部门都要给投诉者回复一个合理解释。
此外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还要协助议员走访选区:或是利用半天时间走访选区的几个点,或是每周进行一次挨家挨户的访问,并要确保在大选前访问每一座组屋的每个家庭至少两次,以此了解居民的生活和需求,保持与选民的广泛接触。
2.通过“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直接联系和服务民众。“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是一个非赢利的、免税的服务性组织,是人民行动党联系和服务民众的基本途径。社区基金的职能主要有三部分:教育、公共福利、居民康乐。社区基金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幼儿园)、托儿中心、学童托管中心、社区儿童图书馆、电脑辅助教育、培智课程、资料中心等,覆盖了与儿童教育成长相关的所有领域;公共福利包括: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颁发理工学院书籍津贴,捐助公民咨询委员会及居委会,建立家庭服务中心,发放选区福利津贴,执行社区保健检验计划等;居民康乐包括:为选区体育俱乐部和其他康乐活动提供津贴。“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每年主办筹款活动,由人民行政党的部长、议员轮流筹集。
“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所从事的活动,满足了民众的需要,解决了他们的具体困难,深受民众欢迎。以办幼儿园为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吸引选民对人民行动党的支持,人民行动党开办了质优价廉的幼儿园,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家庭提供他们负担的起的学前教育。如根据学期长短和课程内容,1999年每学期学费为20~85元不等 (私立幼儿园为840~2100元不等),而且这些幼儿园向全体儿童开放,不论他们的父母是否是人民行动党党员。现在这种幼儿园在新加坡有300多家,占幼儿园总数的三分之二,每年为大约5万名儿童提供学前教育。
三、新党基层支部密切党民关系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4]P10这段话点明了密切联系群众对党的生存、发展、执政的极端重要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密切党民关系的做法虽带有其本国的特色,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迪和借鉴:
1.牢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当代政党执政必须得到公民的支持或认同,公民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和合法性来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通过选举竞争取得执政合法性的,民众的拥护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因此从执政一开始,人民行动党就十分注意同民众保持密切联系,如形成议员接见选民活动日制度、开办幼儿园等,倾听民众呼声,解决民众困难,强化该党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人民支持下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取得的,党的执政地位在宪法中予以明确。虽然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的方式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方式不同,但在执政必须得到公众支持和认同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我们应当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自觉地把党做为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时刻处于人民群众之中,而不是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由于我们党少了政党竞争执政的外在压力,因此自觉摆正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就显得犹为突出,对此我们更应有清醒的认识并将它贯穿在党的一切工作之中。
2.强化党员意识,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党员意识就是个体的党员视自己为党的一份子,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的要求并自觉地为党作出自己的贡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无论是它的干部党员还是普通党员,其党员意识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对于服务民众的要求,人民行动党的社区领袖(基层骨干)和普通党员都相当积极投入。许多社区领袖是把自己业余时间的三分之一用于社区服务(他们白天要上班),每周活动安排得满满的:他们既要参加党的议员接见选民工作和进行挨家挨户的走访,又要参加公民咨询委员会、社区发展理事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会议,还要参加基层活动如党的政治讲座、节日晚宴等。无论是干部党员还是普通党员,参加党的上述活动都是没有报酬的,有时为组织群众活动还要自掏腰包,体现了党员为党争光、为党分忧的强烈的党员意识。
我们党对党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党章中就规定党员有“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5]P13的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缺乏党员意识,把自己混同为普通百姓,虽生活在民众之中,却没有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做法,即通过开展党员为民义务服务日等活动来强化党员的党员意识,使党员意识到自己与普通百姓的不同之处,激发党员的奉献精神。
3.党的领导干部带头作表率,使为民服务蔚然成风。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党内具有带头和示范的作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于1957年建立干部党员制度,干部党员一般占党员总数的10%,政府总理、各部部长、国会议员等都是干部党员。人民行动党实行议员接待选民日活动和部长走访选区制,使党的高层干部与民众保持经常性接触形成制度,加强了党的高层干部与基层组织的联系。党的高层干部主动服务民众既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官僚制度与下层民众之间的隔阂,又给基层党员以强大的示范作用,使基层支部的联系民众活动更好地持续开展起来。
我们党把干部当作党的财富来看待,对党的干部在党员标准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党章中就规定党的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勤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6]P27然而在实现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淡忘了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意识,以致损公肥私、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做法,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下到各自联系点上,每周利用半天休息日时间接待群众,为联系点的群众排忧解难,以此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必然会在党内形成浓厚的为民服务之风,使为民服务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
4.广泛听取民意,建立直接吸纳民意的机制。保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政治输入输出管道的畅通,有助于党和政府制订出更能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法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实行议员接待选民日活动和部长走访选区制,不仅提供了一种为民办事的途径,而且提供了一个上下情沟通传递的渠道。通过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民行动党如何真实地听取民意的问题,为党和政府修订政策提供了真实信息,从而把民众的切身利益同政党、国家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我们党高度重视社情民意的反映,注意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以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沾染了官僚主义的习气,对一些群众的合理诉求进行压制刁难,一些诉求环节过多,使下情难以上达,其结果是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群众对党产生隔阂和误解。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做法,利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起顺畅的直接吸纳基层民意机制,通过广泛地持之以恒地直接了解、掌握民情民意,保持党的政策对民众要求的敏感度,从而使党的主张和政策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5.形成服务载体,密切党与群众联系。政党要联系群众,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党要找到一种能够为民众提供帮助的有效载体,使民众感受到政党的作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实行议员接待选民日活动和“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制,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融入到社区的各种日常服务之中,通过开展服务性、关爱性很强的活动,使党的影响在民众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一方面赢得了民众对党的拥戴,另一方面又确保了党的方针、政策在民众中的贯彻落实。
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是与民谋利而是与民争利,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做法,利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促使党的干部形成努力为民服务的习惯;建立党的社区基金,让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服务群众加深对自身责任的认同。将以上两种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实行经常化、制度化、深入化,从而不间断地搭建起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1]吴作栋.行动党的三大政治纲领[N].联合早报,1992-6-15.
[2]梁丽萍.“以民为本,与时并进”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N].学习时报,2003-02-10.
[3]吕元礼.新加坡:“为人民而行动的党”[J].同舟共进,2009(8):12-13.
[4][5][6]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