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毛泽东学习调查研究的智慧

2010-08-15吴绍珍

党史文苑 2010年12期
关键词:群众研究

吴绍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调查研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人类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应当运用调查研究这一科学的认识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所面临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他不但亲自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为制定中国革命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而且还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毛泽东是调查研究的躬身实践者

毛泽东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不停的躬身于调查研究,取得了伟大的理论成果并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个个胜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头脑里已萌生调查研究既向社会学习,又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思想。1913年,他在湖南第四师范读书时整理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有这样一段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1]1917年夏,他与同学萧子升,对长沙、宁乡等5个县做了1个月的调查,为后来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具体分析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奠定了基础,从而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光辉著作。大革命前后,毛泽东开始自觉地、系统地和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他先后多次到江西安源煤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和长沙水泥厂调查湖南,实地考察了湖南等五县的农运情况,于1927年3月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巨大和深远的,它不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而且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实际的倡导了调查研究的方法。从大革命失败至1934年离开苏区,毛泽东对农村调查工作始终未间断过。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进行了永兴、宁冈两县的系统调查,后来又做了寻乌和兴国的调查。通过寻乌调查,他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揭示了地主阶级的内部结构及其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政治态度和对农业的态度、剥削农民的种种方法,得出了大中地主阶级全部都是反革命的结论。通过兴国调查弄清了贫农与雇农的问题。1930年5月,毛泽东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全面提出调查研究理论。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以及不注重调查,不注重实际的危害,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两个著名论断,标志着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初步形成。在延安整风前后,毛泽东针对教条主义的错误,进一步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里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的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做几次周密的调查,才能是我具有对中国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2]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为了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向全党提出了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的任务,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强调此举为转变党的作风的重要一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实践不断深化,在全党推广并形成制度。其理论则上升到系统化的阶段,为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方法论的有力指导。因此,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形成了一整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系统而完备的理论。建国后,毛泽东仍然强调要亲自对社会进行调查。一方面,他多次采取找个别同志谈心、听工作汇报等间接对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情况,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就是在此基础上撰写的。另一方面,他又常常亲自出马开展调查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纠正工作中的错误,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他亲自组织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做农村调查。在这个基础上,于1961年3月召开广州会议,主持制定农村人民公社条例,对继续扭转困难局面、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大作用。在这次广州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一段他在作战中调查的故事。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兵少觉得很不好办,开头不了解情况,每天忧愁。我跟彭德怀两个人到白云山上跑了一天,察看地形,看了很多地方。我对彭德怀说:‘红一军团的四军、三军打正面,打两路,你的三军团全部打包抄,敌人一定会垮下去。’如果不去看呢?就每天忧愁,就不知道如何打发。”[3]毛泽东调查研究的躬身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对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号召各级党组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各级党组织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当代价值

调查研究工作是贯穿我党全部工作过程的基本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重温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智慧,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解决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探索独具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1.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要不断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就得不断地解决新问题,调查研究就必须不断地、经常地进行,一劳永逸的调查是没有的。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和科学决策的前提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围绕着领导决策来展开。目前,就国际形势而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就国内而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正引发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的历史性变革,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且还将进一步发展。每次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都全力以赴地亲自调查研究和号召全党进行调查研究。而我们要解决好以上问题,更好地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就要求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切合领导的需要、融于决策的过程。领导决策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通过调查研究,领导才能把握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问题,对群众关心的深层次问题找准病因,开好药方。解决好棘手难办的事情,对具有苗头性的倾向作出科学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法宝,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长期不懈的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必须真正把调查研究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做细做深做透。

2.调查研究有利于联系群众。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心系人民、服务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被人民所接受,为人民所信任。怎样才能做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只有走出高楼,跳出文山会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让群众说话,做到听真话、察实情。在调查研究中放下架子,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反对什么,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情绪、困难和疾苦,连接基层的经验,了解难题,做到对情况了如指掌,对问题心中有数。在调查实践中发现典型,总结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的东西,然后通过加工提高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在调查中发现新现象、新矛盾、新问题,研究解决策略,及时正确解决矛盾和问题,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调查研究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最佳手段,调查研究是衡量群众在我党心里的一个重要尺度,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外在表现。只有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才能避免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被人民群众所抛弃的危险。

3.调查研究有利于转变党风。面对复杂多变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的考验和挑战。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永保党的先进性,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是当务之急。党的作风体现在领导干部的作风上。领导干部作风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有较高的执政能力,是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当前,党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漠视群众、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滥用职权、阳奉阴违、独断专行、谋取私利等。部分领导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少了,官架子大了,官腔多了,空话多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渐丧失了,调查研究的能力减弱了。这种情况,导致下情不能及时上达,盲目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调查研究具有监督作用。有少数党员以权谋私,胡作非为,违法乱纪,因上级部门和有关部门没有坚持长期、一贯的调查研究,致使这些人的行为未受到及时制止和处理。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工作效率,给群众利益、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失。对此,必须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防止腐败。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587.

[2]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60.

[3]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1.

猜你喜欢

群众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多让群众咧嘴笑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