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民间刺绣艺术探析
2010-08-15张诗悦任晓娟
张诗悦 任晓娟
(1.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2.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新疆 伊犁 835100)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提到刺绣,大家首先会联想到中国的“四大名绣’,即苏、蜀、粤、湘等地出产的刺绣。但在我国除了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杭绣、汉绣等地方刺绣,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满、傣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锡伯族刺绣也当属于其中。锡伯族刺绣多出现在服装,头巾,枕套,鞋子,窗帘,桌布,挂饰和一些手工艺品等生活用品的各个角落。图案大多选自自然生活当中的实物,比如人物、山河、树木、花卉、飞禽走兽等,通过刺绣者运用艺术的形式把这些实物变得更生动,色彩更新颖,更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和其他民族的刺绣相比,锡伯族刺绣更具有独特性,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殊意义。锡伯族刺绣艺术不仅造就了锡伯族人乐观、善良、优雅的品性,同时对生活现实进行了“美学转化”,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第二自然世界”,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宝典。
一、锡伯族历史与艺术
1、锡伯族历史
提到锡伯族刺绣就不得不提到锡伯族。锡伯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锡伯族是棘靼七部之一拂涅部拂河系三部之一的术不姑部落锡氏族后裔。起源于东流松花江下游支流汤旺河上、中游岔水地方;西迁洮儿河支流归流河上形成部落,再西迁伊犁河上.在守卫祖国边疆的斗争岁月里发展成为民族。[1](P155)
锡伯族,现有人口19万,主要分布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并发展了自己,其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语,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语言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所以锡伯族的艺术文化也随西迁流传到伊犁,形成了现在的艺术文化。[2][P455]
2、锡伯族艺术
锡伯族的艺术文化丰富多采,有文学、民间故事、民歌、寓言等。民歌强烈地反映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愤恨,劳动人民纯真的爱情和建设自己幸福生活的理想。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还有多种多样的群众性娱乐、体育活动,如赛马、摔跤、打秋干等。
民间工艺美术也是锡伯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锡伯族人的无尽才华。锡伯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可分为宗教器具、生活用具、建筑艺术、服饰类等。锡伯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幅图案都寄托一个希望,包含某种寓意,都被赋予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追求,使工艺美术在每个锡伯人的心灵深处得到升华。[3](P161)除此之外刺绣是锡伯族艺术文化的特殊窗口,体现了锡伯人的聪明智慧与心灵手巧,也体现了锡伯民族从历史到现代的一个演变过程。
二、锡伯族民间刺绣
锡伯族民间刺绣是锡伯人的骄傲,是锡伯族绣者用她们的聪明才智,用各色的丝线一针一线的绣制出动人的图案,从图案中可以看出她们对锡伯民族的热爱。锡伯族刺绣刻意追求原始的自然美,从生活中捕捉美,再用画笔运用艺术美的形式转变为更生动的画面。在绣制的过程中娴熟地运用各色彩色线、丝带或绒毛绣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使绣品璀璨夺目,生动逼人。锡伯族刺绣绣品花样繁多,用途广泛,一是情馈类,主要有袜子、裤带、钱包、荷包等,是妇女赠送亲友、情人的佳品;二是礼仪类,主要用于寿帐和挽联;三是宗教类,主要用于装饰佛像和寺庙殿堂。
1、锡伯族刺绣图案纹样
锡伯族刺绣图案纹样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这几年充实了鲜卑、弓箭、牛车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更让锡伯人喜爱。锡伯族刺绣讲究图案纹样设计的多样性,图案纹样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两大类。平面图案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单独纹样又分适合纹样、角隅纹样、边缘纹样等。如绣花纹样,在千百朵花的样品中选取精美的典型,加以组织,使之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此连续重复,形成一组组既有统一构思,又有各自变化的绣品。平面纹样应用较为普遍,凡平面物体上都可绣上图案。角隅纹样和边缘纹样一般只用于衣角、衣边等上面。根据纹样的不同要求构成了直立式图案,衣罩、床单、门窗帘上的转换式、回旋式图案。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纹样,包括散点式、折线式、直立式、斜行式、波状式、朵云式等,木器和单独类刺绣中使用较多。四方连续纹样比较复杂,包括转换图形连续、方形连续、菱形连续、波形连续、重缀纹样等样式,大多用在帏帐、壁挂、床被等较大面积的刺绣品上。在设计好的各种图案纹样基础上绣制的刺绣品,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具有多样性风格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4](P179)
图案中最令人注目,篇幅最多,而且色彩明快的大多是牵连人与自然,表达坦诚不灭的情感,从古老中喷发而又跨越中常新的爱情主题。从古至今,锡伯民族经历过种种磨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无数令人痛惜和辛酸的爱情悲剧,但图案艺术中所显示的把人生的爱与恨、喜与忧、生与死都与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敢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率真精神,总是以独特的魅力去拨动每颗彼此相爱的心,用生命的顽强不停的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制约,用爱情的阳光去照亮人生的大地。因此,喜帐上吉祥如意的凤凰,荷包上自由飞翔的蝴蝶,枕头、鞋面上并蒂竞放的花卉都不是某种事物体造型的单纯出现,而是包含某种寓意,一笔一划蕴蓄着一种顽强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2、锡伯族刺绣的色彩
锡伯族妇女的刺绣色彩搭配合理,色彩对比性较强,色彩处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深底浅花,看起来花在后,光色在前,主要纹样采用明色。比如柜面帏帐等多用大红、深红色,纹花用浅色,藏匿于底色之中,对比强烈。另一类是浅底深花,花在前,光色在后,纹样采用不同程度的暗色,主纹样色度不致过于明显,使绣品浓淡有致,富有立体感。后一类大多用于床单、衣罩、枕套、窗帘上。色调一般由底色来选择和决定,底色深、中、浅不同决定绣品的色度和外观。色彩的处理还经过细腻严谨的比对方式,比如采用串珠、刺花、镶嵌、彩漆、描金、雕花、编织、贴花、金银线、拼花、挑花、扎花等方法进行处理。[5](P179)
锡伯族女性偏爱桃花和牡丹,因而刺绣也总是离不开这两种花的颜色。刺绣往往都以桃红和大红做为底子,底子上则刺有喻意着吉祥如意或甜美幸福的牡丹与蝴蝶,锡伯族钟爱这两种图案,但你很难找到一样的图案,每个刺绣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牡丹如同含苞待放,有些则是羞羞涩涩,有些则更像待嫁的新娘鲜艳夺目。而男性衣物上的刺绣更多的则是粗犷,锡伯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骑善射、剽悍骁勇的民族,一个不畏强暴,历经血与火洗礼的民族。当我亲眼目睹那男性衣边、衣领上刺绣上去的带有凝重的古代戈猎图案,用手轻轻触摸那粗犷奔放的线条时,我会看到一个燃烧的生命,一个强悍的部落,冲破苍白神话的禁锢,追赶滑落的流金岁月。[6]
锡伯族是信仰萨满教的,因而萨满服饰上也同样少不了丰富多彩的图案,由于色块递增和排列规律的运用,从头到脚构成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在这些彩带上刺绣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弓箭、战马,也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显得活泼明丽,阳刚粗犷。
3、锡伯族刺绣文化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锡伯人丛渔猎生活转向农耕兼牧,其间,刺绣作为民间艺术又展示其无穷的才华,给渔猎生活的风貌注入新的意识、新的境界、新的飞跃,使农耕定居部族文化艺术特色变为生存中持续的旋律,锡伯人民用晶莹的汗水浇出五谷,用粗糙的双手绣出智慧,即使从简单的刀刻锤凿的横竖中,也能品味到丰收的喜悦、劳动的欢乐,体验到锡伯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性格。正是锡伯族的妇女用她们灵巧的双手记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用各种刺绣方法传承着自己的民族艺术。
无论过去和现在,凡是锡伯族聚居地,从首饰服装到桌椅箱柜,从生活用品到生产工具,以及鞍具、套具、各种铁木器皿,大多都饰以花卉、果实、禽鸟、昆虫等造型的精美图案装饰,其种类之繁多、色彩之艳丽、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细细回味,这些图案虽然植根于生活却超越生活,编织岁月蹉跎,广颉民间风采,大胆探索又不落俗套,追随传统又标新立异,或表白博大的心怀,或寄托美好的祝愿,不仅点缀锡伯族民族的生活风貌,显示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而且开拓出一种高远而宏大的精神境界。图案的种种刻意追求,超越了时间、空间,颉取生活中闪烁的光点,塑造出锡伯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灵魂,唤起我们对历史的无限缅怀,从中得到发人深省的启迪。
锡伯族民间刺绣艺术,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质朴率真的表现手法呈现出锡伯族民间独特的艺术特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的审美取向。在现代艺术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只有深入挖掘传统丰富的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1]贺灵.佟克力编著.锡伯族古籍资料辑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12.ISBN 7-228-09172-8,P155;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新疆民族辞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10.ISBN 7-228-03623-9,P455
[3]佟加·庆夫、佟林清主编.锡伯族风情录[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5.ISBN 7-228-08769-0,P161
[4][5]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编纂委员会编.锡伯族民间图案集[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2.ISBN 7-80547-214-9/J.179[6]阿吉肖昌、陈继秋主编.付雪英副编.锡伯族艺术服装:嘎善里飞出的彩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7.ISBN 978-7-5382-8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