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析

2010-08-15

黑龙江史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江泽民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

文 军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 涪陵 40810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表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他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笔者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形成、发展、丰富”三个阶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阶段

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也就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挫折、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开始的。从国际上看,前苏联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由于体制和机制僵化导致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从国内来看,毛泽东同志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创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深化。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十二届六中全会《决定》再一次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报告则全面系统地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党的十四大根据“南巡谈话”精神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阶段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还以很大的精力来关注和研究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全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界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作了精辟的阐释。2007年10月召开的党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用很大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基本理论体系现已形成。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等等。这些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始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党才会始终得到人民的信赖与拥护。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A].江泽民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胡锦涛.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参考[C].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江泽民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江家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