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承德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
2010-08-15韩金森
李 蕾 韩金森
(1.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1;2.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6)
素有“紫塞明珠”美誉的承德,是国家首批确认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资源禀赋独特,历史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和极佳条件。只要抓住抓好这个契机,承德必然可以摆脱十几年的旅游经济徘徊期,蓬勃向上的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的腾飞。那么,寻求一条合理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之路就尤为重要。
一、承德旅游资源概况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万左右,包括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25个少数民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就坐落在市区北部。承德避暑山庄是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齐名的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集江南园林秀美典雅与漠北草原苍莽奔放于一身,融中国南秀北雄风格于一园。1994年11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她历经清朝康熙(公元1662年-公元1723年)、雍正(公元1723年-公元1736年)、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三代帝王,历时90年营造而成,占地564万立方米,是北京颐和园的两倍,北海公园的八倍,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大致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共有殿堂、楼台、寺庙等建筑120多组,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
避暑山庄周围呈众星捧月状分布着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寺庙群,即著名的外八庙。这些寺庙,博采汉、满、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之长,具有相当高的佛教文化艺术和园林建筑艺术水准,显示了"康乾盛世"民族团结的伟大成就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普宁寺内的金漆木雕像——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22.28米,重100吨,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雕像。
承德市正处于燕山腹地的一个河湖盆地之中,环绕市区的山峦,是红色钙质砂砾岩及砂岩,色泽红艳,经千万年的风吹雨淋,剥蚀冲刷,形成独具特色的磬锤峰、罗汉山、天桥山、双塔山等十大景观。此外,北有围场境内的清代皇家狩猎名苑木兰围场,是夏季避暑、冬季行围打猎的天然胜地;西有被誉为万里长城中最精萃的一段--金山岭长城,全长31华里;南有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雾灵山为燕山主峰,动植物种类之多位居华北地区前茅,森林覆盖率61.7%,山中的天然奇景蔚为壮观。
二、承德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和三百年的避暑山庄文化,构成了承德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避暑山庄,半部中国清史”的史学评价决定着山庄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研究价值。1995年郭秋良先生在他的《大避暑山庄文化雏说》中第一次提出了“大避暑山庄文化”这一文化理念,其中如是说“大避暑山庄文化是以避暑山庄文化为核心,以其辐射所至之处为外围的承德地域文化。避暑山庄文化经过300年风雨的洗礼,我们现在来审视它,可以看出其主要构成呈现一种以儒家文化为主,儒佛道三家文化合流的特色。
文化底蕴是承德最大最宝贵的财富。“大避暑山庄文化”得到充分发挥,承德的经济就会张开腾飞的翅膀,就会出现跳跃式的大幅度发展。不仅是发展经济,“大避暑山庄文化”对承德来说,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承德要建设文化大市,城市建设水平要提高,城市面貌要改变,城市环境要改善和提高,承德人的文化生活要更加丰富多彩,承德市要打造成为最宜人居的城市,旅游形象城市的开发的方方面面都要大幅度向更高层面攀升——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避暑山庄文化”。它是承德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内核。
三、承德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现状
近些年,承德根据其自身的产业特色提出了建设“清城”旅游文化园区的口号。以打响“清”文化品牌、提供综合性文化产业平台为目的,建设“清城”旅游园区。“清城”将休闲度假、文艺演出、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摄影绘画、影视拍摄、文化产品交易、商业居住等融入其中,主要凸显四大功能:
第一,民族民间文化和创意产业的主题园区。打造成“清文化”和满蒙民间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并成为创意人才的集聚地和集群式发展文化创意的产业基地,如普宁寺边普宁民族小商品街的修建,是一种满清文化的全方位呈现,卖家身着满族服装口中不是叫卖声,而是“格格大人吉祥”的问候…
第二,文艺演艺园区。建设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作为民族文化研讨、交流、展示的基地及大型民族歌舞《紫塞风华》上演的固定场所。同时避暑山庄歌舞团的成立,全力培养民族特色舞蹈人才。
第三,文化休闲娱乐园区。开发酒吧、茶艺、民间特色小吃、民俗娱乐活动场所,丰富休闲文化内容。山庄周边如避暑山庄大酒店、满汉全席、塞外饭店等特色酒店的出现,呈现了很多特色的菜品,并着力打造中国第五大菜系——宫廷菜。
第四,影视摄影基地。与山庄、外庙相协调,使之成为一个集塞外风情、外景拍摄基地、室内摄影棚和影视创作、制作、交易为一体的影视基地,吸引国内外摄影机构来承德拍摄。近几年已承接影视作品拍摄300余部。
四、承德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第一,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且发展较慢。2008年据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承德全市经济总量(GDP)突破550亿,比上年增长15.7%。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增速居全省第一。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近100亿元,其中粮食总产量达109.9万吨。工业生产与往年相比也有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利税突破100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度提高25.5%,增速居河北第一。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与2004年相比翻了近三翻。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迈上了3000元台阶。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从经总量来看已占全市经济的四分之三。但是文化产业的规模比较小。市文化产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郊县文化产业启动慢。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占全市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
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明显。文化产业经营方式简单化,独立经营,竞争力弱,缺乏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缺少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没有形成“集团军作战优势”,文化产业产销链条不完整。作为主导产业的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较晚,以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为主要开发点的旅游资源,因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造的特点而一直受到“开发还是保护”的徘徊困扰。另外,市内的旅游资源并没有与市郊和外县的旅游资源形成完全的有机的结合。如“避暑山庄——外八庙——木兰围场”的皇家旅游线路是刚刚开通几年时间,更不要讲一些新近开发的景点的贯通了,如市郊的自然景观“一线天”、山体石刻佛、平泉县的溶洞及转山湖风景区等等。并没有得到成体系的开发和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因此而不为人知,就更谈不上竞争力了。此外,皇家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中还未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特色餐饮住宿都很有限。旅游纪念品生产也没有形成规模,但打造“清”城特色服装等纪念品整体思路是到位的。今年5月8日,英国BBC联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承德避暑山庄拍摄《地球的造化》纪录片。选取承德避暑山庄作为中国拍摄的一部分,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美景。这无疑是对承德文化产业资源的肯定,也会起到极好宣传作用。总之整体看来,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还都处于探索前行中的状态。
第三,文化消费需求相对较弱。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决于文化消费需求,但其市内消费需求偏低。2004年,市内人均文娱支出城镇为147.33元,农村为78.3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3.97元(全省城镇301.3元)、104.26元(全省农村182.6元)。单靠拉动外来旅游人员作为主要收入,必然会受到旅游淡旺季的客观因素影响。所以努力拉动市内消费需求势在必行。如今年5月26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德避暑山庄景区举行了“2009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万人登山活动”据史料记载,历代皇帝都在端午节这一天叩拜天地、祭祀祖先。清代乾隆皇帝就在避暑山庄内特颁布御昭,端午节这天不早朝,与文武大臣共同登高望远,祭拜祖先。此次万人登山活动是对古老文化的延续,路线安排也是重走当年皇帝端午登高的路线。极大的增加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拉动性消费的迈进。
第四,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产业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管理方面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上下分割的现象,严重影响文化生产力的发展,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合理有序的旅游文化产业链。要形成这样一条产业链就要我们发挥“大避暑山庄文化”主导文化产业优势,开发与之相关的衍生和再生产业,从而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产业链条,拉动旅游产业有效运行。
五、承德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对策
首先,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打造“清城”特色旅游。承德原名热河,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而有明确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的“土方”。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政府出于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在此营建避暑山庄,成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承德现有满、蒙、回、朝鲜等25个少数民族,具有多样性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一个典型。这里是“清文化”的完好保存地,无论是建筑还是人文。这是大可利用的特色资源,应该大力发展。另外,承德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盛产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和土特产品,如有“华夏一绝”美誉的滕氏布糊画、丰宁剪纸、丝织挂锦、根雕、字画。具有清音会、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等历史悠久的民间风俗。这正是开发承德民间旅游项目的优势所在,如特色农家院,一方面可以解决旅游住宿紧张问题,另外特色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的销售都可以一起进行。实现特色旅游,住进农家院,形成旅游住宿餐饮消费于一体,改变承德“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单调旅游模式。
第二,全力打造承德的自然和生态旅游。这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河流密布且水质极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有华北最高峰雾灵山、最大的国家天文台、京北第一草原、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的第一大水库——潘家口水库。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其适宜开发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今天旅游业打出的新旗号,承德应该充分利用其生态资源。设计一条合理有效的生态旅游线路,线路中应包括自然山脉,宜居水源,让游人真的感受到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新鲜空气。占据京津冀短途周末游的心理,用有力的生态环境满足短期度假旅游的需求。
第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区位优势旅游。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与武烈河交汇处,距北京230公里,距石家庄540公里,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辽宁省接壤,西邻张家口市,西南与北京市、天津市毗邻,东南与秦皇岛市、唐山市相连。便利的交通,需要最大程度的利用,联手郊县伸向燕郊,形成承德市区、郊县、燕郊以及更长沿线的整体沿线旅游。
第四,充分利用资源做好长期有效宣传工作。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建成,通讯、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电子政务、现代流通方式等现代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全方位的立体式旅游方案,让游客全面的感受到皇家旅游的特色,利用便利的通讯和信息服务,做好有力的宣传工作,旅游名城、文化名城的形象先要深入人心。
承德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其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道路是一条优美而绵长之路,需要合理的人文理念和科学知识的指导,同时更要符合其现状和发展需求的方向。相信有如此丰美的资源和科学的理论指导的承德,必然会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之路上呈现出青山绿树、花香萦绕的美景!
注释:
(1)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2008年数字。
[1]《立足承德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承德文化产业发展》李运昌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8卷第1期.
[2]《承德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思考》孙东坡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8卷第1期.
[3]《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可拓模型》魏中俊,周鸣争,刘涛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38卷第7期.
[4]《再说“大避暑山庄文化”》郭秋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1期.
[5]《试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阴奋礼李丽娜《经济师》2003年第5期.
[6]《风雨非常三百年——关于大避暑山庄文化的对话》郭秋良王玉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3卷第3期.
[7]《清代民族政策与承德历史文化》纪欣张杰《文物春秋》2005年第6期.
[8]《避暑山庄的戏剧文化》杨天在《大舞台》艺术双月刊2003年第4期.
[9]《避暑山庄文化中的音乐形态》白晓颖丰新勃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3卷第3期.
[10]《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筑蕴涵的政治意义》陶友华居阅时王经纬《建筑文化》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