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0-08-15孙峰
孙 峰
(牡丹江市图书馆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生及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由此衍生出了很多图书馆概念上的新名词,从表现形式上看包括: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无墙图书馆与全球图书馆等,都是就技术层面上而言的。过去图书馆是“书上架”,现代图书馆是“书上网”,通过网络就可同时实现多人借阅、异地借阅。图书馆不仅是社会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教育学术性机构。如何将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用这些技术来促进日常工作,改变图书馆的传统单一的服务模式,致力于营造以知识导航为服务观念的发展环境,不再只局限于向读者提供馆藏文献,还包括提供所有网络上的可利用的文献,协助教学和科研是目前我们图书馆的工作重点。
一、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一)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优缺点对比
1.传统图书馆的优点:
(1)可以长久保存文献。
(2)无须借助阅读工具即可阅读图书。
(3)开展读者交流活动和学术讲座方便。
2.传统图书馆的缺点:
(1)印刷型文献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多。
(2)图书馆的开放和利用受限制。
(3)信息传递慢。
(4)资源共享困难。
3.数字图书馆的优点:
(1)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丰富、文献信息密度大、体积小。
(2)数字图书馆的利用不受时空限制。
(3)数字图书馆信息传递速度快。
(4)资源共享性好。
(5)资源利用率高。
4.数字图书馆的缺点:
(1)文献信息受知识产权的保护限制。
(2)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网络连接。
(3)内容容易失真,安全性差。
(二)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之间是继承的关系,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现代化离不开昨天的传统,现代和传统之间并无天然隔阂。今天的图书馆是昨天图书馆的发展,明天的图书馆也必是今天图书馆的继承。数字图书馆不可取代传统图书馆,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存互补、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无论图书馆单词前用什么定语来修饰,归根结底它们都是图书馆所包含的一种形式,都是图书馆服务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表现。
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应用
在图书馆,期刊在众多种类的文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技术、新成果大多首先在期刊上发表,据统计,80%的文献信息来自于期刊。期刊是图书馆中最活跃的因素。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以及馆际互借服务等工作都是以期刊作为主要信息源和工作对象的。另外,图书馆开始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导航服务、网上咨询、文献传递、建立电子阅览室等服务。通过向读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实时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大大提高了读者信息获取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内部管理上的应用
计算机作为人类创造的先进工具之一,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图书编目、图书采购、情报检索、流通管理等方面,几乎绝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既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又方便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大促使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广阔,它能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个不同类型的信息,集数字、文字、声音、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为一体,创造计算机与使用者之间、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双向交谈的操作环境,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从而对工作效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数字资源共享在图书馆信息建设中的问题与解析
从体制上看,目前存在着各自为政、只想分享他人的资源、自有资源不想提供给他人的独占思想。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的信息资源共享是文献载体的共享,而文献的异地传播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费用,当共享的这种交易成本超过预期收益或文献定价时,共享行为就不会发生,所以此时的信息资源只是在一定区域和部门中的共建共享。而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地传播的成本将极大降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种传统的资源共享观念远没能发挥出网络跨时空资源共享的优势。现在所谓的“共享”,实际上只是一种稍高层次的重复浪费,这也是造成各地区和部门间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建立专门的直线机构,通过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管理,才能避免数字资源重复建设、各自为战的局面,进而解决人力资源和硬件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图书馆实现全国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并非是件不可实现的难题。关键在于能否将庞大的进行科学整合过的数字信息资源,通过安全的、稳定的、高速的载体提供给各类读者,使读者进行便捷的信息检索与浏览。信息资源的载体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升级和更新,而对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则是解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首要问题。信息资源整合绝非是将一些信息资源进行简单的堆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的工具,读者掌握了这部分类法的有关知识,便能迅速、有效地查寻全国各图书馆的馆藏,同样,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要让读者能够快捷、高效地在网络上查寻到所需信息,就需要有科学的、完善的数字资源分类法为基础,使数字信息资源得以最准确和有效的组织。图书馆通过数字资源分类法整合的数字信息应该是规范化的,即从数据结构、信息类别、文件格式、文件类型等方面都应有统一的分类标准,这样才能使纷繁复杂的数字信息以清晰、明朗、便捷的形式提供给读者查寻、浏览。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系统优化是关键,必须选择那些有必要且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否则只能造成共享整体水平的下降。
四、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工具。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甚至使用网上的主机和软件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信息网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电子出版以光盘、磁盘和网络出版等多种形式,打破了以往信息媒体纸介质一统天下的局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对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冲击。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数字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只有传统的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人和机器相协调,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才能使图书馆发展更具生命力。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将成为高度发达的信息集散地,图书馆必然将朝着更为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http://www.libnet.sh.cn/sztsg/keven/pkedulib/lzh.pdf《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及其关系》,刘兹恒,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任云,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摘自科技资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