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几点思考
2010-08-15李小静
李小静
(廊坊市卫生学校 河北 廊坊 065000)
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发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国家方针政策,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档案馆自身建设等诸多方面。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上对新型国家档案馆作了明确的“五位一体”功能定位,即国家档案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由此可见档案馆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笔者就如何发挥好档案馆社会功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加大档案宣传力度,使档案馆走出“深闺”,走向人民群众
长期以来,档案馆隐藏在深阁大院里,神秘而庄严,人们对其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所以对档案馆的性质、地位及其工作职能知道的甚少,从档案利用的范围来看更多的是为领导机关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的比例很小。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我们宣传没有到位,馆藏匮乏,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要改变现有状况,贴近人民群众,融入社会,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采取丰富的方式开展档案馆的宣传工作。可通过悬挂条幅、印发图片、回答公众咨询、赠送纪念品以至举办宣传周、宣传月等方式强化公众对档案馆的认识。还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如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还可以创办刊物,来宣传档案馆及档案馆工作。
二是以宣传《档案法》,以此来推动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廷伸到学校、街道社区、乡镇村、民营企业,大大加深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的认知度;并设开放日,让群众可以参观。
三是面向学校举办展览,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可以凭学生证在节假日,免费参观学习,达到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
二、从优化馆藏结构入手,提高馆藏的档案质量
我们国家综合档案馆有2980个,其他门类的档案馆有500多个。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普遍存在着精芜混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馆藏档案中多数是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产生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极少。出现门类单一、载体单一、内容单一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馆功能的发挥。这样一个庞大规模的档案网络体系,需要多少资金,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支持它的持续发展呢?为此,档案馆应优化馆藏档案结构势在必行。主要有几点看法:
一是走“特色”之路。所谓特色,应有二层含义。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提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其二,是馆藏特色。就馆藏特色而言,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如:照片档案、名人档案等。
二是走“精品”之路。第一,严把进馆质量关。正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杜绝文件重复件进馆。第二,对馆藏档案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档案编研工作。关于开发工作有以下几点建意:一通过购买的方式,向社会征购有价值的历史档案。二、鼓励市民向档案馆提供档案。如无偿移交,或长期保管的方式。第三、将城市建设的历史面貌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做为档案资源保存下来。
三、提高档案干部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应从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一是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并要敢于大胆使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年青干部;
二是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档案工作连续性强,必须做好档案干部的稳定工作,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档案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
三是培养一批懂业务、懂外语、懂现代化管理的复合型的档案干部,让他们成为档案战线上的精英,成为档案战线上的领头人,为档案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四、从馆藏档案数字化入手,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目前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作为国家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系统受到新技术的冲击,组建数字档案馆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方向。馆藏档案数字化就是把馆藏档案通过档案专业管理软件或其他工具转换成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形式的档案。首先把馆藏档案目录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建立各种专题或机构的目录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级查询,实现电子计算机的检索;其次建立可发建立档案馆网,通过档案馆网,或以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式,打破区域界限,发挥馆藏综合优势和互补效应,提供综合服务,使档案的利用向广泛、纵深发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1]王蔼静.试论信息时代高校档案馆功能的拓展[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4)107-108.
[2]张红梅.新时期档案馆功能拓展与新建[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4 (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