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闽台族谱展看博物馆对台服务功能的提升

2010-08-15卓阳萍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族谱闽台姓氏

卓阳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福建 泉州 362000)

修缮族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一个族群要发展必须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否则,很容易使整个族群陷入迷失困惑。而族谱是个重要的载体,通过族谱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传统,使得人们比较清楚了解整个宗族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的历史。

闽台两地同文同种,同谱同牒。根据台湾的有关统计数据,目前全台湾约有2300万人口,汉族约占98%,其中祖籍福建占80%。据1926年《台湾在籍汉民族乡贯别调查》台湾人口的祖籍地调查显示:全台湾人口总数375.16万人,其中祖籍地为福建省者311.6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3.1%。福建民众迁台后移植了大陆宗族文化,而宗族文化活动中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修缮族谱,维系宗亲的纽带。福建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普遍编纂族谱大约在明朝,迁台移民也延续了大陆编纂族谱方式。

由于同宗同源,迁台民众很多宗族族谱直接用祖籍地同宗族谱。同样的中原修谱的体例如编写凡例义则、户口、婚配等关系,记载宗族的族产、族田、坟墓、祠庙等和记载家族历代大事、科举出仕、义行芳名录等。在明清时期,延续大陆族谱是相当普遍的事。但由于两岸历史的原因,加上大陆一度中断了族谱修缮,使得现在两岸族谱的延续与修缮加大了难度。但族谱延续是追寻祖先足迹,存续先祖价值理念方式之一,这种纽带和感情根深蒂固地隐藏在迁移台湾的民众之中。再者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国史学三大支柱。于是族谱对接,逐渐成了两岸文化交流重要方式。

最近几年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办或承办几次闽台族谱展,引起台湾同胞极大反响。该馆是一座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与台湾同胞相互交流、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2008年7月由泉州市海外联谊会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泉台百家姓族谱联展”在该馆展出了600多部、2000多册珍贵的泉台族谱资料。据介绍,此次展示族谱资料共有94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海峡两岸族谱展示姓氏最多、参与面最广的族谱联展。[1]2009年5月,首届海峡论坛重要活动之一,由福建省台办等单位主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协办的“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暨宗亲恳亲会”在厦门举行,本次展览共汇集5759册族谱,涉及闽台141个姓氏,不少是首度露面的明清时期旧谱资料。其中,台湾和金门地区也有202册族谱参展。[2]2010年5月,由福建省台办等单位主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协办的“两岸宗亲交流和姓氏族谱展”在台湾台南举行,展示族谱1000多部,这些族谱记录了闽台两地上千个家族的兴替迁徙、家规族约、风俗习惯等,展览还同时展示姓氏先祖迁徙,名人世系,重要祠墓及闽台宗亲交往、文化交流的图片资料。[3]这几次族谱展搭建起了两岸民间寻根认祖的交流平台,为博物馆对台服务功能提升开拓了新的思路。

提升对台服务功能是对台博物馆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一个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4]在文化和社会资源配置多元化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加强对台服务交流功能,如何使博物馆的资源最大范围实现两岸人民共享,是任何一家涉台博物馆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博物馆大概有2300多家,大多属于文化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侧重于收藏与研究,忽略服务功能。工作上对内、对上负责,对外服务交流相当薄弱。而二十一世纪整个博物馆界发展趋势,逐渐从侧重收藏与研究逐渐转向社会服务功能。美国博物馆协会1990年在解释博物馆的定义时,将“为公众服务”作为博物馆的两大核心要素之一。这点上,因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新馆,又是对台服务交流的平台,在定位上比较突出服务交流功能。其特色在于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五缘关系,使得其交流服务功能有更多的地域特色。经过这两三年的努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协调了研究、收藏、展示与服务交流功能的关系,通过这几个功能关系改善,使得交流服务功能得到了完善与提升。

博物馆服务功能的提升必须协调好跟研究、收藏、展示这几个功能的关系,这几个功能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其中博物馆的研究功能是提升服务功能的关键,通过研究功能促进服务功能的提升。著名学者顾颉刚说:“我国历史资料浩如渊海,但尚有二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为了更好做好服务功能,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成立了闽台谱牒文献信息中心。服务交流要上层次必须建立在研究基础上,而研究促进了服务交流的质量。不过因为是新馆,研究人才还是相当薄弱的。

收藏功能是提升服务功能的基础。族谱研究、族谱之展示必须建立在大量族谱收藏基础上。由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馆时定位是闽台两地共同办的博物馆,所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闽台姓氏谱牒文献资料中心建立,得到了闽台两地民众的捐助。目前,通过广泛征集闽台姓氏族谱和实物图片资料,收集闽台姓氏谱牒109个,涉及迁台姓氏谱牒1129部3510册。由于两岸民众有对接族谱的愿望,通过完善族谱中心建设逐渐成了两岸宗族交流的平台。

展示功能是提升服务功能的核心。展示功能是族谱收藏和研究的媒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运用多种形式展现族谱,从资源的定位、媒体策略、数字化等与岛内多方协助配合,开展活动。让台湾民众积极参与,促进两地合作交流。同时借助现代科技,初步建立适合闽台谱牒版本的谱牒资料管理数据化处理系统。谱牒资料查询系统查询建设,直接为两岸民众服务,提升服务功能水平。[5]

国家认同强调的是个体对于政治共同体的归属,这样的归属包含了血统、文化与政经制度,即族群血缘关系、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社会经济体制等层面。[6]再则语言、宗教、种族、族属性和领土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原则。但这几年来台湾有些学者提出台湾血统论,不承认台湾民众祖籍来自大陆。提出“不必怀疑,九成以上台湾人都有‘番底’,阁下您究竟是平埔族那一族、那一社的后代!”这样的谬论。[7]而涉台族谱保存和研究是驳斥这种论调方式之一。

通过研究、收藏、展示与服务功能的协调,提升博物馆对台服务功能建设,从而扩大两岸交流的基础。同时,做好人、事、物协调。加强两岸研究人才整合,做到两岸学术共享。通过翔实的文物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活动,加强交流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而提升服务功能必将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推向两岸文化交流向新的阶段发展。

[1][2][3][5]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官方网站http://www.m tybwg.org.cn/.

[4]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

[6]许志嘉:《认同转变:两岸关系的结与解》,《东亚研究》2009年1月第四十卷第一期.

[7]沈建德:《台湾血统》,前卫出版,2009年.

猜你喜欢

族谱闽台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有趣的姓氏
本刊“闽台文化研究”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姓氏拆解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吴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