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

2010-08-15李晔

黑龙江史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文盲援助图书馆

李晔

(牡丹江市图书馆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1.弱势群体的界定

我国学术界一般也将社会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成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基本上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这一划分标准基本上和欧美社会一致。可以说,社会学等领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对图书馆界等公共信息服务领域认识、研究和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创造了大的社会舆论环境。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们开始从信息利用和图书馆服务角度来审视弱势群体的内涵和构成,提出了信息弱势群体这一更加深入的概念。根据我国信息资源分布和图书馆事业状况,可以将图书馆信息弱势群体分为五类:文化水平低下或社会地位不高的群体,主要包括文盲、老年人、妇女、儿童;经济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尤其是贫困人群,主要是城市的三无人员、农村的五保户和城镇的下岗、失业、停产和半停产企业职工;地理环境处于弱势的群体,主要指我国的广大农村人口,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民;少数民族;身体残疾者,包括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及其他残疾者等。

2.对信息弱势群体开展知识援助的依据

2.1 弱势群体对图书馆信息的需求

我们区分弱势群体和信息弱势群体是为了更加突出图书情报领域自身的语义,即我们的研究是从对他们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权利保障角度出发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包括衣食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安全需求等。其中对教育的需求就包括了信息需求,信息技术的快速提高更加大了已经存在的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的差距。这一需求的性质是发展的需求,而图书馆这个信息领域重要的职能部门就充当了满足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满足弱势群体的发展需求这一功能。信息弱势群体是信息和知识的贫困者,他们要改变命运就需要学习获得信息知识的技能和信息知识利用的权利,从而使他们对图书馆等公共信息服务部门有了更迫切的现实需求。信息是一切发展的先决条件,要确保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最广泛的形式传递给正确的用户,图书馆就应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

2.2 弥补知识鸿沟的需要

21世纪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发展促使信息海量增长,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数字鸿沟”更加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图书馆界就开始探讨这个问题,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是焦点。知识鸿沟由于种种因素在国际以及各国内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以知识中心为荣的图书馆界强烈意识到在缩小知识差异方面的社会责任。国际图联在1994年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宣称:“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还必须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服务和资料的人,如语言上处于少数的人、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当免费提供服务。”国际图联于2002年在《国际因特网声明》中还特别提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行业提供不受阻碍地进入互联网,这可以帮助社区和个人获得自由、繁荣和发展。阻碍信息流通的因素应该被清除,尤其是那些带来不平等、贫困和绝望的因素。”国际图联的关注中心已经转移到第三世界,协调南北世界的合作及资源共享。

3.图书馆知识援助的具体实施

3.1 对残障人士的知识援助

在世界范围,为残障人士提供的知识援助基本属于开展得比较早、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全球约有1.6亿人为盲人或是部分视力受损,即泛称为视觉障碍者,每年平均约有45万人失明,即几乎每分钟便会出现一例新盲人。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90%,如何让这些不能正常利用图书馆的人也能和其他人一样拥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满足其求知长识的需求,已经是现代图书馆的必要的服务内容。现在提倡信息无障碍,从肢体残疾人的角度来说,首先要设施无障碍。残疾人通道是必需的,将残疾人引至各阅览室、楼梯、电梯、卫生间,并与馆外的盲道相连;卫生间内应该设置扶手、自动化冲水、自动化洗手等设备;在楼梯口、卫生间等处可安装紧急呼叫系统、语音提示功能及为残疾人提供的免费轮椅车服务。

3.2 对文盲的知识援助

我国目前尚有文盲8500万人,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新文盲。产生文盲的原因主要是地处偏僻,受教育的机会少和为贫穷所困扰。特别在农村,旧文盲未能扫除,新文盲又不断产生,其来源分别是老年人和失学儿童。我国为了扩大图书馆覆盖率,尤其是给偏僻地区居民提供服务,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流动图书馆、图书馆网、农村图书馆开始大批建立,为农村社区提供报纸杂志,进行农村地区的合作教育。农民可以利用流动图书馆,阅读扫盲教材或农民周刊;针对少数民族大量聚居的地区,流动图书馆的藏书中配有相应的少数民族图书。同时,城市图书馆还与各相关行政部门联合针对某些行业进行普及扫盲。截至2004年底,全国有2000多个县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3.3 对农民工、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知识援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下岗、失业、城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问题开始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这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一届政府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对这一类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已经提到各类型图书馆的议事日程上了。我国现有农民工估计为1~2亿,由于就业机会的缺少,农民工群体成为比下岗工人还弱的弱势群体,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社会公平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问题,要求能够公平享用教育、医疗、服务,其中就包括图书馆在内。图书馆作为知识援助的主体单位,应该为农民工、下岗和失业人员提供诸如信息咨询服务、技能培训服务、法律普及服务,并且引导城市人改变歧视观念,促进农民工适应和融入城市。

3.4 对儿童的知识援助

至今,图书馆对儿童的服务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美国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型公共图书馆备有数量颇多的儿童文献供儿童阅览,也可供儿童文学作者参考与研究。许多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学院或图书馆学情报学学院及相关的院系也纷纷开设了儿童文学课程。以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为例,该馆总馆附设的儿童图书馆的面积超过187万平方尺,藏书数量逾10万册,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儿童图书馆。该馆经常举办结合图书内容的讲故事、诗歌朗诵、演木偶戏、放映录像与电影、演奏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馆内另设有计算机室,以供儿童做计算机游戏。有专业图书馆员负责儿童图书馆工作,开展暑期阅读活动。美国小学生的暑期很长,长达2个半月至3个月。为避免儿童荒废学业,帮助儿童读书,在秋季开学时能有较好的学习表现,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暑期阅读活动。有的儿童图书馆还每周定时由儿童馆员为读者提供实时在线咨询服务。

4.小结

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对弱势群体开展的知识援助不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当今社会,知识的贫困是导致经济贫困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图书馆肩负信息和知识的存储、传播的职责,在新世纪中应该进一步开展对信息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

[1]郭普安.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制度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7年第09期

[2]王子丹,肖雪.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5年第01期

猜你喜欢

文盲援助图书馆
《假文盲》的启示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新文盲时代”
图书馆
明证
全民扫盲
去图书馆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