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策略的思考

2010-08-15王荣

黑龙江史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驱动力资源共享信息

王荣

(穆棱市图书馆 黑龙江 穆棱 157500)

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需要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不应是单一化的,而应是体系化的。本文拟对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重要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策略体系。

一、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定位

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目标。传统的共享策略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呈现狭窄、单一的特点。现代共享策略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呈现多元一体化的特点,即深刻认识诸多具体发展定位在实现共享现代化上的一致性。

1.网络化趋向 网络化泛指信息、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集成和各区域、专业网络的互联,是共享信息传播渠道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信息资源共享形态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演变的关键。一般来说,网络化建设应注意分阶段、上规模、升层次,在完成“物理网”和“网络化基本服务”的基础上,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特别是本土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进一步搞好网络信息提供服务和增值服务。要让各使用单元都加入各级共享网络中,成为共建者和共享者,同时尽快结束过去各使用单元彼此的分散和封闭,转向集中开放的状态。

2.智能化趋向 智能化泛指信息资源的开发、传播及提供使用过程具有高度集成性、极大便捷性和更多功能性,是信息资源共享主体的人本要求,也是信息资源共享形态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演变的重要指标。从信息资源构成形式上看,智能化就是从印刷型为主逐步转向数字型为主。从信息资源构成内容上看,智能化就是从稀少、简单、枯燥逐步转向丰富、个性、适用。从信息资源的功能来看,就是从提供学习及拓展知识为主逐步转向培养创新能力及满足主体多方面的需求为主。智能化建设应处理好信息供给能力与用户满意程度的关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最大多数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信息资源共享的精神深入人心。

3.制度化趋向 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质是以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高效利用。而搞好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的优化了的信息管理(广义上的信息管理)。制度是管理的基础。要搞好信息共享管理,必须重视信息共享制度体系建设。

4.产业化趋向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了依赖有效的行政管理,还需要信息产业的强大市场推动。信息产业对于信息共享活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为适应社会的复杂需求,它将千方百计地开发信息资源,能为信息共享活动广开“信源”;其次,它的多样化发展能培育出日益发达的信息市场,有利于建立日益高级的信息传播系统,从而解决共享信息的交易和传播问题;第三,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它能使信息商品的个别价格总体下降,有利于人们的普遍消费。第四,国家信息产业政策能调控信息产业的投资、技术、劳动、均衡等管理方式以及完善信息市场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等等方面,将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总之,产业化是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5.专业化趋向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信息总体构成越来越复杂。它客观要求受过专业训练的专门技术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图书馆员等)按照专业技术标准从事一系列信息共享工作,尽可能优良地满足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需求。人才是兴业之本。大力推行图书馆员职业资格等系列权威考试制度将是解决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专业人员稀缺的必然选择。

6.全球化趋向面向世界的信息资源共享视野有利于促进本土信息资源开发与国际标准接轨,扩大国际信息贸易,将全面推动本国和本地的信息产业发展。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动力

内部促进力与外部驱动力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动力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的结合方式即动力类型直接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进程,应被明确区分。

1.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外发展动力。笔者认为,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内部促进力主要包括:(1)国家引导。国家把信息资源共享看作保障公民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范整个信息资源共享活动。(2)政府投入。各级政府把信息资源共享看作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定期、持续地给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划拨专项经费、配备专门人才。(3)社会参与。全社会深刻认识信息资源共享对于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重大价值,以实际行动响应共享活动。(4)科技支撑。科学家们重视信息资源共享有关科技研究,把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改造信息资源共享的传统技术形式,不断突破技术因素对于共享活动的时空限制。(5)教育普及。各级主管部门大力开展信息资源共享的教育工作,保证广大受教育者有能力从信息资源共享中获得切实利益。

2.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动力类型。在特定条件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内部促进力和外部驱动力在推动自身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往往并不相等,或是内部促进力起主导作用,或是外部驱动力起主导作用。与主导作用相对应的是辅助作用,当内部促进力起主导作用时,外部驱动力起辅助作用;当外部驱动力起主导作用时,内部促进力起辅助作用。据此,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动力区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内部促进力为主导、以外部驱动力为辅助的动力类型,另一种是以外部驱动力为主导、以内部促进力为辅助的动力类型。显然,对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事业来说,应选择前一动力类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事业来说,只能选择后一动力类型。

三、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

质量发展与数量发展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的结合方式即发展模式直接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程度,应被明确选择。

1.质量与数量并举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基于以内部促进力为主导、以外部驱动力为辅助的动力类型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选择质量与数量并举的发展模式,即坚持集中发展与分散发展协作,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互补,以阶梯式发展为主,以跨越式发展为辅,在实现质量的飞跃的同时实现数量的延展。

2.质量为主兼顾数量的发展模式。基于以外部驱动力为主导、以内部促进力为辅助的动力类型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选择质量为主兼顾数量的发展模式,即坚持集中发展为主、分散发展为辅,内涵发展为主、外延发展为辅,跨越式发展为主、阶梯式发展为辅,首先在质量上实现发展,随后再实现数量的延展。

四、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基础

发展基础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全部支柱的总和,应被优先建设。它包括以下3个必备基础:

1.共享技术基础。它是能满足特定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电子通信体系等结构的总和,旨在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运行舞台。共享技术基础设计要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保证全面的兼容与规范化,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2.共享管理基础。它是能满足特定信息共享活动的观念体系、协调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等要素的总和,旨在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运行秩序。共享管理基础建设要为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排除观念上的障碍,明确不同建设主体的权力及责任,阐明管理的原则和艺术。

3.共享法规基础。它是各种与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的总和,旨在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法治环境。为其发展提供法治环境的法律保障体系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是专门法;二是相关法;三是行业自律规范;四是与之相关的国际条约、协定等。

五、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主体

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主体是基于发展基础的业务活动的基本体系,应被重点建设。

总之,信息资源共享的最高理想是借助跨时代的高新技术,构筑联通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信息网络,用全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信息资源服务于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驱动力资源共享信息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采埃孚集团董事柯皓哲: 创新是产业转型的驱动力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基于关键驱动力要素的情景构建应用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