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伯拉罕·考夫曼医生与哈尔滨犹太社区

2010-08-15韩天艳

黑龙江史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犹太巴勒斯坦犹太人

韩天艳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犹太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18)

亚伯拉罕·约瑟福维奇·考夫曼于1885年11月28日出生在俄国切尔尼戈夫省姆格林市一个著名的哈西德教派之家。1891年,家迁至乌拉尔地区的彼尔姆市。1903年,他毕业于彼尔姆中学,而后赴瑞士伯尔尼大学医学系学习,1908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彼尔姆。1912年2月,婚后不久的А. И.考夫曼迁居哈尔滨,开始行医,并领导哈尔滨锡安主义运动和哈尔滨犹太社区。А.И.考夫曼在哈尔滨生活30余年,不仅是哈尔滨,而且是整个中国乃至远东锡安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为锡安主义运动做了大量工作,使哈尔滨锡安主义运动成为世界锡安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领导哈尔滨犹太社区,为哈尔滨犹太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慈善事业鞠躬尽瘁,为哈尔滨中犹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А.И.考夫曼医生的父亲约瑟夫·扎尔玛诺维奇·考夫曼参加了列奥·平斯克的巴勒斯坦运动,自少年起便加入了“锡安山热爱者”协会,投入了“热爱锡安山运动”,是平斯克在乌克兰的代表,参加了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者代表大会。后来他参加了赫茨尔锡安主义小组的工作并成为领导者。在奥德萨积极地参加了移居巴勒斯坦促进委员会(锡安主义组织的前身)的工作,是一个坚定的锡安主义者,家迁至乌拉尔的彼尔姆之后,他曾任彼尔姆犹太社区主席和彼尔姆锡安主义组织主席,继续积极从事锡安主义活动。А.И.考夫曼自幼就汲取了父亲的锡安主义思想,中学时代便参加了锡安主义运动。[1]

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学习期间,А.И.考夫曼继续积极参加锡安主义运动。他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早在青年时代就表现出来了。他当选为伯尔尼犹太大学生联盟副主席,而当时该联盟的主席是后来成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哈伊姆·魏茨曼。[2]

在伯尔尼大学学习期间,А.И.考夫曼结识了未来的妻子——锡安主义者贝尔塔·伊萨耶芙娜·施瓦尔茨。1908年大学毕业后,А.И.考夫曼回到家乡彼尔姆行医,很快就成为当地最著名的医生之一。但是,他不能对自己民族的政治斗争袖手旁观,不久就全身心地投身到锡安主义运动中,他经常奔走于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地区的各个城市,宣传锡安主义思想,促进当地组织的活动和为在巴勒斯坦购买土地筹集资金。

1911年8月,А.И.考夫曼与Б.И.施瓦尔茨在彼尔姆结为伉俪。他们想出去开始独立生活。然而,当时的沙俄政府不允许犹太人在大城市居住,他们会被派往遥远的省份,而在那些只有几千人的小城市他们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当沙俄政府提供向中东铁路地区移民的优惠政策的时候,他们决定来此闯一闯。于是,1911年9月,Б.И.施瓦尔茨—考夫曼先期来到哈尔滨。当时,她的姐姐罗扎已经在哈尔滨生活。而А.И.考夫曼也于1912年2月来到哈尔滨。他们在哈尔滨开始行医,并开展锡安主义运动。

在А.И.考夫曼来哈之前,锡安主义者在哈尔滨犹太社区不占多数,占多数的是“崩得”组织成员和宗教政党成员。当时,锡安主义者在哈尔滨的活动不多,影响力不大。А.И.考夫曼来哈后,积极开展锡安主义运动,直接推动了哈尔滨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锡安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锡安主义者在社区中逐渐占据多数。

1912年6月10日,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前身——哈尔滨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促进协会(简称巴勒斯坦协会)成立,它成为整个远东锡安主义活动的中心。А.И.考夫曼当选为主席,从此他开始领导哈尔滨及远东锡安主义运动。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巴勒斯坦协会改称为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1917年4月8日,举行了哈尔滨锡安主义者第一次大会,А.И.考夫曼当选为主席。1919年3月25—29日,由锡安主义组织远东局发起,在哈尔滨召开了远东锡安主义者代表大会。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尔滨、满洲里、上海及其他城市的锡安主义者代表出席了会议。选举А.И.考夫曼等人以及锡安工人党、精神中心党的代表领导远东局的工作。这标志着哈尔滨已成为远东地区锡安主义运动的中心。

作为哈尔滨及远东锡安主义运动的领袖和哈尔滨犹太社区的领导人,А.И.考夫曼十分重视和支持哈尔滨犹太青年和妇女所进行的锡安主义活动。

早在1921年在哈尔滨就成立了“格霍韦尔”组织,目的是培养青年人在巴勒斯坦从事劳动和自卫。1929年5月18日,哈尔滨犹太青年组织“加绍麦尔·加查依尔”与世界锡安主义修正派青年组织“贝塔”取得联系后,决定加入“贝塔”,选举列夫·皮亚斯图诺维奇为哈尔滨“贝塔”总部首领,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父亲莫尔杰哈伊·奥尔默特为总部成员之一。1931年6月15日,由А.Я.古尔维奇发起,哈尔滨锡安主义修正派联盟成立。1935年,哈尔滨锡安主义修正派组织和“贝塔”青年组织在哈尔滨犹太人中就脱离原锡安主义组织,成立新锡安主义组织问题进行了征集签名和公决。[3]1922年4月,哈尔滨锡安主义妇女组织“维佐”成立,А.И.考夫曼的夫人Б.И.施瓦尔茨-考夫曼担任主席。

1921年6月,根据锡安主义者达维德·拉斯科夫的倡议,哈尔滨锡安主义各派别与“格霍韦尔”共同着手组建犹太青年体育组织“马卡比”。该组织提倡从事民族文化和体育运动,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后来,由于大量犹太人迁离哈尔滨,社区规模不断缩小,1925年“马卡比”被迫停止了一切活动。1939年,鉴于近半数的哈尔滨犹太青年没有参加犹太组织,在传统锡安主义者的支持下,А.И.考夫曼提议重新组建“马卡比”。

在А.И.考夫曼的领导下,哈尔滨锡安主义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活动有:

(一)积极开展锡安主义运动的宣传工作。1921-1943年А.И.考夫曼担任主编的《犹太生活》周刊是历史上最重要、出版时间最长的反映哈尔滨犹太社区及中国、远东犹太社区生活的俄文杂志,是锡安主义的舆论阵地。在20世纪20年代的俄罗斯,锡安主义报刊被禁止发行,该杂志是人们获取有关巴勒斯坦、锡安主义运动以及整个犹太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当时,巴勒斯坦的许多记者、政论家以及锡安主义运动领袖经常与杂志合作。

除了办刊,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还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集会等形式,宣传锡安主义思想。例如:1912年6月24日,在哈尔滨犹太总会堂举办追悼会,纪念西奥多·赫茨尔逝世八周年;1917年每周六晚都举办关于锡安主义的报告会;1918年11月23日非常隆重地纪念了《贝尔福宣言》发表一周年。

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哈尔滨犹太人的锡安主义理想和热情,为回归巴勒斯坦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为实现锡安主义的奋斗目标募集资金。在А.И.考夫曼主持下,1918年3月18日,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举办“巴勒斯坦周”,在商务俱乐部举办大型音乐会,募集巴勒斯坦政治基金。1918年12月该组织响应世界锡安主义组织的号召,积极筹集捐款,为将犹太人返回自己的家园的要求提交巴黎和会做出了巨大努力。

(三)组织远东地区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移居巴勒斯坦的签证由英国政府发给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再通过代表分发到各个地区。作为远东地区世界锡安主义组织的代表,А.И.考夫曼为哈尔滨犹太人争取更多的签证而做了一切努力。

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多次组织远东地区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成为巴勒斯坦“最初的开拓者”。早在1919年5月,哈尔滨犹太人丹尼尔·格拉兹曼等人首批移居巴勒斯坦。1921年4月、5月和7月,又有三批锡安主义者一百多人从远东回归巴勒斯坦,在第一批47人中有21人来自哈尔滨。上个世纪30年代,哈尔滨“贝塔”多次组织成员移居巴勒斯坦。1933年,“贝塔”总部成员莫尔杰哈伊·奥尔默特回到巴勒斯坦,他是第一个“贝塔”农业居民点——“纳哈拉特-扎博京斯基”莫沙夫的创建者之一,也是阿米卡姆哈尔滨“贝塔”组织居民点的创立者,该居民点位于济赫龙雅各布和比尼亚米那之间。[4]

А.И.考夫曼来哈,不仅直接推动了哈尔滨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且他领导了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各项活动,成为哈尔滨犹太人的精神领袖,在中国、远东乃至世界犹太人社会也有很大影响。他所直接领导和参与的其他主要活动有:

(一)开展慈善救助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犹太人带来了灾难,1915年10月中旬欧洲部分犹太难民来哈。由А.И.考夫曼等人发起,哈尔滨犹太社团成立救助欧战犹太难民委员会,开办多处难民救济所。1917年7月3日,由А. И.考夫曼等人发起,哈尔滨救助欧战犹太难民委员会开办免费食堂,成立免费食堂管理委员会,А.И.考夫曼任主席。А. И.考夫曼领导哈尔滨犹太社团接待和帮助犹太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向大屠杀受害者提供帮助,接收父母双亡的犹太孤儿。

二战期间,哈尔滨犹太社团也为接纳来到哈尔滨的德奥犹太难民作了很多工作。例如,奥地利维也纳著名钢琴家、指挥家维里莫施·津格尔带其乐队及家属一行19名犹太难民辗转来哈,得到了当地犹太慈善组织的精心安排。

1921年1月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所属慈善机构——哈尔滨犹太养老院在埠头区炮队街(现道里区通江街)开办,А.И.考夫曼为照管委员会委员之一,其父亲И.С.考夫曼担任养老院院长。1932年开办了慢性病患者和精神病人养老院。

哈尔滨犹太妇女慈善会隶属于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社区慈善事业及职业培训。它配合哈尔滨救助欧战犹太难民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其救济工作包括医疗、发放冬季燃料和衣物、补助资金开业、抚养孤老、职业教育等。它还创办了劳动学校,免费教授犹太女孤儿劳动技能和知识,以便她们尽快就业。Б.И.施瓦尔茨—考夫曼曾担任哈尔滨犹太妇女慈善会主席。

(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А.И考夫曼来哈后,率领其他锡安主义者加入了“伊玛尔达戈”俱乐部(即犹太音乐-文学-戏剧协会)。А.И.考夫曼当选为新一届主任委员会主席,使俱乐部成为犹太文化中心:每周三举行文学座谈会;每周日举行关于犹太主题的报告会;上演犹太戏剧,举行音乐会和各种庆祝晚会;充实了图书馆。А.И.考夫曼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而且是一位在历史、哲学和文学领域具有渊博知识的犹太知识分子。

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不仅是坚强的政治组织,而且是活跃的文化组织。它不仅重视政治复国,而且致力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早在1912年12月,巴勒斯坦协会便创办了协会图书馆,俄国十月革命后改称锡安主义组织图书馆。1933年12月,它与原“伊玛尔达戈”图书馆合并,成立了哈尔滨犹太公共图书馆。

以А.И.考夫曼为领导的哈尔滨犹太社团极其重视民族教育问题,以А.И.考夫曼为代表的一些犹太知识分子在社区的民族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倾注了大量心血。哈尔滨犹太社区曾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为保存和继承犹太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使远离世界犹太中心的哈尔滨成为犹太宗教、语言、历史、文化和犹太教育的基地,有利避免了其他民族文化对犹太文化的同化。

(三)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欧洲犹太难民辗转来到哈尔滨,其中不乏衣食无告、疾病缠身者。于是,1920年11月24日哈尔滨犹太社团成立了犹太人贫病救济会,其宗旨是为贫病者提供免费医疗,并在必要时给予物质援助。1921年1月8日,哈尔滨犹太人贫病救济会召开第一次会议,А.И.考夫曼被选为理事会理事。同年5月8日,哈尔滨犹太人贫病救济会在免费食堂楼内开办了施诊所,А. И.考夫曼主持施诊所的工作。不久,又开办了牙医诊所。为创办犹太医院,贫病救济会设立了犹太医院建设基金,并开展了募捐活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立犹太医院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33年11月5日,门诊部开业。1934年10月29日犹太医院(含住院部)全部启用。犹太医院曾是哈尔滨的一流医院。它接待的患者不仅是犹太人,还有其他民族,始终有20%-25%的患者是中国人。А.И.考夫曼曾担任第二任院长,1935—1945年为该院主任医师。

(四)促进犹太经济的发展。А.И考夫曼曾任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委员会主席。该银行是1923年6月3日,由哈尔滨犹太人斯基德尔斯基、卡甘、德里金等人集资创办的一家民营银行。该行设有分支机构,又在柏林、巴黎、纽约、伦敦等地委托有代理行,收受与国外的往来汇款。犹太国民银行的目的是团结在哈尔滨的犹太商人,发挥其互助精神,在资金上相互通融。А.И考夫曼还经常与哈尔滨著名的犹太企业家商谈如何使哈尔滨犹太社区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与俄国法西斯党、反犹势力作斗争。在俄国内战争期间和战争之后,几万名原白匪军及其家属逃到了中东铁路地区,主要来到了哈尔滨。俄国法西斯党党纲中明确地写有反犹条款,以К.罗扎耶夫斯基为主编的俄罗斯法西斯党机关报《我们的道路》从30年代初起就刊登反犹言论,大肆宣传反犹主义。流氓袭击和为获得赎金而进行绑架的事件频繁发生。犹太社区和А.И.考夫曼本人多次向日本当局抗议,要求禁止流氓行为。出于自卫,“贝塔”和“马卡比”成员奋起反抗,给反犹分子以反击。

当某些苏联媒体刊登攻击犹太人的言论时,杰出的辩论家А.И.考夫曼及时地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进行反驳。日伪统治时期,俄国法西斯党与日本宪兵队相勾结,大肆进行绑架暗杀活动,其主要对象就是富有的犹太人,如:1933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马迭尔绑架案。А.И.考夫曼在谢苗?卡斯普的葬礼上,强烈谴责凶手和幕后指使者,要求暴徒偿还血债。

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后,在经济上抵制犹太人,解除犹太人公职,禁止医院聘用犹太医生,掀起了排犹风潮。消息传来,哈尔滨犹太人无限愤慨。4月23日,哈尔滨锡安主义组织在犹太总会堂举行了宏大的集会,抗议纳粹分子对德国犹太人进行迫害和杀害的暴行。А.И.考夫曼做了立场鲜明的反法西斯的演讲。

[1]А.И.Кауфман.Листки из моей жизни. Бюллетень.Тель-Авив.1998.№355:30-33.

[2]МихаилРинский.АвраамКауфман——вождь сионистов Китая.Еврейский камертон.26.7.2007.

[3]李述笑.哈尔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述略.哈尔滨与世界犹太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60.

[4]Бюллетень.Тель-Авив.1998.№354.:80.

猜你喜欢

犹太巴勒斯坦犹太人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自尊
天下
巴勒斯坦 女孩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
巴勒斯坦冲突再起
巴勒斯坦发生校车事故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