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2010-08-15刘晓林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教育者以人为本技能

刘晓林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 单县 274300)

论高职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刘晓林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 单县 27430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高职教育必须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回归,注重注重人的一般性发展与职业性发展的统一。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全面地、完整地、动态地把握“人”的特征,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注重发展个性,提倡因材施教,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抓住落实“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根本与关键。

高职教育 以人为本 教学原则

作为分工和文明发展的产物之一,职业教育有天然的社会属性和工具价值,也正因为如此,职业教育往往以“职业”为基点展开教育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这似乎无可非议。但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缺乏对人与职业内在关系的科学把握,忽视职业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的基本属性,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实践中常出现“只见职业不见人”、“人被职业所异化”、“人被职业技能所淹没”的现象。“中国传统教育表现出来的即是一种只重事(重知识、重学问)不重人的价值取向”[1],“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弘扬科学发展观,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众所周知,古希腊人是按照现世的人的形象来塑造众神的形象的。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指出:“古希腊思想最吸引入的地方之一,在于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未来理想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人为本”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施“以人为本”教学原则的缘由

1.“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从科学发展观来看,“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人本、全面、协调、持续,其中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持续是由人本派生出来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全面是指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经济与政治同步改革、物质与精神同步建设,协调是全面发展的保证,持续就是要解决好当前和长远的矛盾。据此,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2.当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回归。当代高职教育出于主动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别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强调建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带有明显功利主义色彩的教学模式,这已经被高职教育界同仁所理解,亦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我们称此为一种偏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但如果这种偏重过了头,变成了片面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片面强调职业教育对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忽视了职业教育自身固有的办学规律,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人本关怀。一味迎合社会需要的结果,就会认为唯有实用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其他东西都没有用。一味偏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还表现在专业设置盲目跟风,一味迎合时尚热门。这种偏颇的取向,往往变成对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误导,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盲目从众,又必然会给日后的学习与就业埋下隐患。

相比之下,我们看到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即适应社会需要和谋求个人发展的统一才是职业教育思想倡导。“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如果迷失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必多走弯路,劳而无功,必将导致高职教育严重偏离科学发展观,必将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果、成效和其最初动机、目的相违背。”[2]

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注重人的一般性发展与职业性发展的统一

(1)“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是一种包括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等内容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二,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第三,在教育导向方面,“企业专家导向”取代“教育专家导向”;第四,在学习目标方面,“学生主体”取代“知识客体”;第五,在教育程式方面,“学习程式”逐步取代“教学程式”;第六,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手段上,应当更加注重企业的参与。

这种教育思想以强调岗位能力为核心,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偏离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2)高职教育应由“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变。所谓人格本位就是以人为中心,从培养人格素质高度出发的职教模式。由能力本位转向人格本位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的素质要求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能力本位的概念已构建不了成功的人的完整概论。因此,职业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未来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培养他们能够在多种岗位上流动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性和创造性。

(3)注重人的一般性发展与职业性发展的统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在价值取向上的又一偏差是以知识技能为本位,即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职业教育的全部和唯一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偏离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职业教育确买是要以“职业技术”为基点采进行教育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但这要求我们必先具备一个前提,这就是对“人与职业”“人与技术”的内在关系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把握,否则,以单一知识技能崇拜、知识技能传承为目的,不是知识技能为人服务,不是人来驾驭知识技能,不是人来利用知识技能,而是人被知识技能支配,人就将只能成为知识技能的附庸。[3]如果我们片面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忽视了离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理想教育,就会致使高职教育并非“育人”。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教学成效很好的话,人也只能成为知识技能的负载体,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只会空口论道,表面上学有所专,却不能身体力行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旦毕业,就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竞争中,“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无所适从,无法安身立足,从而再度沦为满大街乱逛的“高级游民”。[4]

如果职业教育目的是: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就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深刻揭示了现代职业教育帮助个人求生存、求发展。即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实现个人的幸福,这才是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终极目的。[5]

三、职业技术教育中“以人为本”教学原则的实施策略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教学中必须全面地、完整地、动态地把握“人”的特征。关注人的发展必须全面地、完整地、动态地把握职业教育中“人”的特征。这里,我们尤其要关注受教育者的以下特性。

(1)教育者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反映在对教师教育活动的应对上,还表现在富有主体特征的自我建构上。因此,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培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把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育的使命之一,并力求通过对学生主体性的唤醒和开发,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能力的自主建构。

(2)教育者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成长性的人。职业教育的学生,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主体,是末成熟主体、待发展主体。既然是末成熟主体、待发展主体,学生就有着发展的空间,就有着成长与完善的需要,就要求教育者应以宽容、宽厚之心去应对,且更应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去引导、去克服、去矫正。把握学生的成长特征,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以一定的耐心和教育者的宽容应对学生发展中的非连续性、非线性现象。

(3)教育者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整体性的人。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活动不能就职业谈职业,就技术谈技术,而应全面地关注学生的需要,全面地关心学生的发展,关心一切学生的发展,并注意将促进学生的一般性发展与促进学生职业性的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

2.教学中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实质是将“知识”“技能”隐含在人的“手脑”操控之中,将“知识”“技能”定位为人之“做学”的对象物。这就鲜明地突出了人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高度自觉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淡化了知识本位、技能本位。

3.注重发展个性,提倡因材施教。中国的传统教育向来是以教育者的意志意愿、以教育者的喜好擅长或者是以教学的对象来设计组织实施教学的,这是典型的“以教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6]“以教为本”就是以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强制性要求学生适应就范;“以教为本”就是以同一种规格标准,同一种思想模式,一刀切地框限所有学生;在“以教为本”教学之下,学生在校之时,其用心所学自然是如何委曲求全。如何违心迎合,而学生学成之日,早已成为个性消磨殆尽,思想平庸苍白,不再有个性化的求知进取欲望的人。

针对中国传统教育对“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应有的忽视,我们应该知道“人各有特别之才能,本之天赋”,所以职业教育应该是术业有专攻式的教育,是普通老百姓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式的教育。如果职业学校将学生培养成了统一规格、同一标淮的“人才”,那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职业教育应有的本质特征。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珍视并保护好学生的个人理想志趣,坚持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之需,要求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选择出于个人的个性特长、爱好、兴趣,要求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组织实施,从而确立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正当角色地位。

4.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抓住落实“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根本与关键。教育以人为本,人以思想品格、道德情操为本。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应该同步包含着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方面要授予学生以谋生的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社会服务的道德……谋生与做人,树起“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高尚做人准则和“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高尚职业情操。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有最高之信仰”。从职业道德教育人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改变轻视生产劳动,蔑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1]程凯.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217.

[2]赵兴碧.东陆职教论坛[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365.

[3]赵兴碧.职业教育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206.

[4]郭健.国际职业教育的新观念与新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0):39.

[5]张尧学.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3):13-14.

[6]吴长翼.中华职业教育社八十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303.

G 717 [文献标示码]A

刘晓林(1963—),女,汉族,山东单县人,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创设‘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探索及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刘晓林副教授,立项号:2009ZCJ140。

猜你喜欢

教育者以人为本技能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