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乾隆时期奇台地区军屯探析

2010-08-15张军华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屯田葛根绿营

张军华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军屯的规模

乾隆二十一年(1756)九月己巳,定边右将军兆惠等奏:查自巴里坤至吉尔玛台、济木萨、乌鲁木齐、罗克伦、玛纳斯、安济海、晶河等处,俱有地亩可资耕种。……请敕巴里坤办事大臣及甘肃抚臣,派出绿旗兵一百名,委员酌带籽种、农具、耕牛,于明年正月内前来,臣等按地分给耕种”,[3]清政府开始筹划在奇台地区进行屯垦。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政府在今老奇台镇建奇台堡,设管粮通判一员,在东吉尔玛台设管粮巡检一员,开始驻军屯田。至乾隆四十一年屯垦区域拓展为奇台、东葛根、西葛根、更格尔、吉布库、古城、西吉尔玛台、东吉尔玛台八区,此后军屯屯区再没有开辟新的屯区。军屯以绿营官兵为主,乾隆前中期奇台地区军屯规模如下:

屯田时间屯田地区屯田亩数屯兵数亩收获量种植作物备注二十七年(1762)古城2000绿营官兵400人京斗1.2石小麦绿营官兵自巴里坤遣来屯田,次年即获丰收三十一年(1766)东吉尔玛台2440绿营官兵2009.2斗小麦、青稞屯田向奇台县西部发展三十二年(1767)奇台、西吉尔玛台7560绿营官兵30023斗小麦、豌豆继续向西屯垦三十三年(1768)古城一带12100绿营官兵150人12—14斗小麦、豌豆绿营官兵由古城营游击管理,次年又推进到东葛根三十五年(1770)吉布库3300绿营官兵550人13斗小麦、豌豆三十七年(1772)东葛根、西葛根、更格尔、奇台、吉布库20000绿营官兵850人12—14斗小麦、豌豆、青稞。自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十年间奇台军屯总数四十一年(1776)奇台、东葛根、西葛根、更格尔、吉布库、古城25400绿营官兵1200人12—14斗小麦、豌豆、青稞自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四年间奇台军屯总数。

二、乾隆时期奇台地区军屯的特点

1.采取歇地之法,易地而耕。军屯之初,奇台地区地广人稀,屯垦开辟的田地不多,“天山以北,地经久荒,土壤膏荣,蕴蓄弥厚,其时田多而户少”,因此有条件进行“易地而耕”式的屯垦。据《西域图志校注》记载:“乾隆三十一年屯木垒,兼东吉尔玛台;三十二年屯奇台,兼西吉尔玛台;三十三年屯奇台,兼吉布库;三十四年屯奇台、木垒,兼东葛根,略仿古一易再易之法。”[13]也就是说,奇台地区的军屯在屯垦中采用了歇地之法,使土地的肥效能够持久。此后的民屯也沿用了歇地之法。曾问吾的《中国经营西域史》中也曾提到“新疆有歇地办法,北路最著。例如,一户有地三亩,今年种一亩,明年另种一亩,后年又另种一亩,使已种之地得更番休歇”。[14]采取歇地之法,使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地力得以恢复,因此,奇台地区军屯虽然采取粗放式的耕种方法,疏于田间管理,“旱田一犁之后任其自长”,[15]但产粮较多,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政府令奇台收捐监粮,定额为五万石。

2.军屯屯区呈现由东而西拓展的趋势。奇台地区屯田官兵多是由巴里坤调来驻军屯田,自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古城开办屯田,当年开垦田地2000余亩,以后就逐渐向西扩展;乾隆三十一年(1766)屯田向西发展,开始在木垒的东吉尔玛台进行屯田,开垦土地2440亩;乾隆三十二年(1767)屯田西进到奇台、西吉尔玛台,垦地10 000余亩;乾隆三十三年(1768)屯田再向西推进到吉布库,此时屯田事务由古城游击专辖;乾隆三十四年(1769)屯田又发展到东葛根;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奇台地区有屯兵1200人,屯垦地区包括奇台、东葛根、西葛根、更格尔、吉布库、古城、西吉尔玛台、东吉尔玛台八区,开垦区域呈自东向西发展的趋势。

3.军屯前期以换防绿营兵为主,后期则军屯、民屯并举,并且逐渐向民屯转化。乾隆二十四年(1759),从巴里坤调来绿营官兵修建奇台堡,开始驻军试垦。《奇台县志》中有关换防的记载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巴里坤绿营官兵400人奉调来古城兴办军屯;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巴里坤派遣管屯守备、千总、把总、等数名,统领绿营士兵200人,到东吉尔玛台屯垦;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兴汉、河州、沙州等处调绿营官兵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两员、外委四员、兵丁405名,前来换防。[16]由于绿营官兵屯田换防往返耗时耗力,途中花费又多,且士兵怠于农务,专等换防期到返回原营,后来官府又延长了屯田期限,导致士兵屯垦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清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屯兵携带家眷前往屯田,长期屯驻。到乾隆中后期,携眷屯兵成为奇台地区屯田的主力。此外,清政府还将携眷屯兵分户加入民屯,六年后按亩升科,完粮纳赋。乾隆四十三年(1778),奇台眷兵分户37户,古城眷兵分户46户加入民屯。至乾隆后期,换防官兵军屯人数逐渐减少,民屯逐渐增加。这样,既解决了士兵换防往往耽误农时、不习农活的矛盾,又节省了国库开支花费,同时还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有利于屯垦生产的进一步扩展。

综上所述,乾隆时期奇台地区的军屯是开发建设奇台地区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解决了当地驻军的粮饷问题,而且使当地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为后世进行农业生产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在屯田士兵的辛苦努力下,奇台地区的农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田野连片,庄稼满畴,屯田很多,颇为丰美。地多粮贱,谋生甚易。”[17]在此基础上,奇台地区的商贸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北疆重镇。屯田士兵除从事农业生产外,对于北疆地区的稳定也有积极效用,安定了边疆,发展了生产。

[1]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74.

[2]方士淦.东归日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32.

[3]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88.

[4]马大正.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总统伊犁事宜[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1990.

[5][清乾隆]乌鲁木齐政略·牲畜[M].甘肃图书馆,抄本[M].

[6][清乾隆]乌鲁木齐政略·农具[M].甘肃图书馆,抄本[M].

[7]华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95.

[8][清乾隆]乌鲁木齐政略·农具[M].甘肃图书馆,抄本[M].

[9]华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97.

[10]奇台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奇台县志?大事记[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11]钟兴麒等.西域图志校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51.

[12][清乾隆]乌鲁木齐政略·屯田[M].甘肃图书馆,抄本[M].

[13]钟兴麒等.西域图志校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52.

[14]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436.

[15]袁大化王树枏.新疆图志·赋税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6]奇台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奇台县志·屯垦[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108.

[17]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M].第一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294.

猜你喜欢

屯田葛根绿营
晏福生:“坚持执行屯田政策”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关于汉代实施屯田制度的研究
论抗战时期罗尔纲的清代兵制研究
念战友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葛根妈妈和她的雁宝宝
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