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2010-08-15李艳芳刘向虎
李艳芳 刘向虎
(1.运城学院图书馆 山西 运城 044000;2.运城学院应用数学系 山西 运城 044000)
作为高校三大教学支柱之一的图书馆,肩负着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重任,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户希望通过方便、快捷、简单的方式获取信息,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不能满足高校师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由于组建时间短、基础相对薄弱、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对网络数字环境下服务如何创新的问题时更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文章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就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学科馆员服务以实现创新服务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网络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现状和特点
1.网络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是普通本科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一支正在成长的生力军,是由水平较高、条件较好、规模较大、业绩较佳的专科层次院校升格的。它拥有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文化积淀,可以增强本科教育力量。但与比较成熟的本科院校相比,在资源配置、办学规模、员工素质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连年扩招导致大多数学校的师生比超过正常值,教师教学负担加重,大多忙于教学,为科研工作去查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这些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规划面临着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迎接新增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教育部的教学水平评估以及学术梯队的建设、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等一系列的运作。而这些运作都离不开为教学科研提供专门化、个性化、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保障。
2.网络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特点。
与成熟的本科院校图书馆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资源缺乏。在新建本科院校,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由于组建时间短、经费不足、人员素质整体相对较弱,在新建的本科院校图书馆人才更为匮乏,馆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覆盖面不够,有学历、无能力,有文凭、无水平的现象十分普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更是凤毛麟角,普遍存在工作理念落后和经验不足的缺陷。随着馆藏资源的快速增加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海量信息资料出现在读者面前。同时,高等学校在进行学科建设与发展评估时,又常把学科专业文献资料情况及获取资料的技术手段也作为评估的条件之一。因此,如何帮助教学任务繁重的各学科的专业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并使他们得到专业性的指导,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网络环境下的学科馆员
1.网络环境下的学科馆员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学科馆员即(第二代学科馆员)仍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的工作是传统学科馆员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即站在用户的角度,从用户的利益出发,从用户的需求出发,顺应用户的行为,调动全馆以及所有可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融入用户物理或虚拟社区,以知识服务为手段,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要、适应其学术交流需要的信息保障环境。
2.网络环境下的学科馆员与传统学科馆员的区别。
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的工作和传统学科馆员的工作并非界限泾渭分明。但新信息下的学科馆员在角色定位、服务地点、服务的逻辑起点、服务内容、服务深度、服务的责任和服务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学科馆员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般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制度对馆员的职责要求包括以下内容[1]:(1)充当图书馆与对口院系的联络人;(2)组织开发学科文献信息资源;(3)提供对口学科整体用户宣传和培训工作;(4)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检索服务。
而网络环境下的学科馆员,其角色职责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即:
(1)学科信息作者与发布者;(2)信息资源的管理者;(3)知识的管理者;(4)科学研究者;(5)虚拟交流的组织者等[2]。
学科馆员制度第一次从岗位设置的角度,明确了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使命;它缩短了图书馆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之中,将图书馆服务引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学科馆员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创新服务
1.创新服务的概念。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是多方面的,对于图书管理者来说,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只有强化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开拓性地进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所谓创新,就是人们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依照事物的发展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等,从而促使事物的快速发展。创新就是淘汰旧东西,创造新东西,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所谓服务,就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方式,它以劳动的直接形式,即活动本身,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英文字典对服务一词提出了多种含义。其中两个是:(1)在下位者对于在上位者的照顾;(2)扮演有用的角色。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互动”,是一种满足人的需求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生存方面互相依赖关系的具体体现,这种服务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是互帮互助的理念和方式。把创新和服务连在一起,就是在服务上要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成果。
2.学科馆员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创新服务的内容和方法
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学科服务理念的创新模式,是图书馆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只要更新服务理念、整合馆藏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更新组织结构并构建保证其存在的长效机制,完善该体系的具体实践,提升服务水平,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必然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1)定期为对口院、系教师、研究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包括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学科馆员应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用户发现自己的文献需求,产生阅读行为,并帮助其提高信息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如开展以校园网为依托,以传统导读形式为基础,并加以扩充延伸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专业化的网上导读服务,满足重点学科用户的现实情报需求并开发其隐性情报需求,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2)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的建议和要求,负责试用、评价对口院、系学科的参考工具和电子资源。学科馆员要根据高校各学科的设置和科研需求,瞻前顾后,分清主次,着重为重点学科服务。(3)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对口院、系重点学科的现刊和网络信息资源,并在校园网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学科网络导航系统,举办相关数据库和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的讲座等。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学科馆员可以针对重点学科课题的需要,重点把精力、时间用于开发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网络信息资源、现刊资源,并编制成索引、书目、题录、综述、数据库等信息产品。(4)科研实力和水平是高校重点学科的重要评估指标,是高校提高声望和社会地位的“硬件”。学科馆员协助对口院、系各重点学科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
四、结语
建设一流的大学不能没有一流的图书馆,一流的图书馆不能没有一个好的服务机制。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对口服务的新机制,它极大地方便了各学科专业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其信息需求,深化了图书馆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服务,有利于知识创新与服务创新。无论从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实际现状、发展策略来看,或是从理想的图书馆员的素质与形象来看,还是从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科馆员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担当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的角色是必然趋势,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建立并强化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必将大力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1]朱丽萍,陈耀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情况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9-13.
[2]周敬治,石秀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8(5):83-86.
[3]张晓林.图书馆创新服务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
[4]李洁.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理念的创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4):100-102.
[5]武三林.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实施策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
[6]刘忠祥.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工作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