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壁古代煤炭开发史浅谈

2010-08-15代雅洁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井台煤窑鹤壁

代雅洁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与汤阴、安阳等县市毗邻。因相传有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曰鹤壁。据史料记载,鹤壁一带曾为冀州之城,商代殷都之畿辅。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和开采煤炭最早的国家。而鹤壁煤田又是我国较早发现和利用煤炭的地区之一。其煤炭开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

《后汉书·党锢传》载:“夏馥剪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匿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卒,积二三年,人无知音。”烟炭,即煤炭。林虑山在河南省林县,原属相州,汉时并入汤阴县(鹤壁属之)。可见,夏馥“亲突烟炭”之地就在今天的安阳、鹤壁、林县一带,这是鹤壁关于煤炭最早的记录。

此外,根据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记载: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建筑了规模很大的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水经注》载:“……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书,又然(燃)之难尽,亦谓之石墨。”这里所说的能燃烧的石墨,就是煤。西晋的文学家陆云登三台时,见到了曹操在冰井台中所藏煤的情景,写信告诉他哥哥陆机说“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云烧此,消复可用,然(燃)烟中人不知,兄颇见之不。”由此可见,当时曹操的贮煤量是很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采煤业的发展状况。而邺城即为今天河北邯郸的临漳县。据史书记载,临漳县几乎不产煤,由于当时交通运输很不方便,所以曹操所储的煤矿必然取自距三台不甚远的地方。而鹤壁煤田在漳河以南,离冰井台不远。因此,冰井台所储存的煤炭,来自磁县、安阳、鹤壁一带煤田。

西晋时期,也有关于鹤壁煤炭的记载。据左思《魏都赋》中记载:“南瞻淇澳,……墨井盐池,玄滋素液。”文中的“淇”则指今天的淇河,而鹤壁则被称为“淇水之滨”。所以,《魏都赋》所记载墨井的位置,与现在鹤壁一带的煤田是相符的。

唐代,鹤壁煤炭的发展主要是通过鹤壁地区制瓷业的发展体现出来的。关于鹤壁的制瓷业,在《文物》1965年第九期冯先铭的《新中国陶瓷考古的主要收获》一文中有“汤阴鹤壁集瓷窑,此窑经过数次调查与大面积发掘,证实也创烧于唐……”。在《河南省鹤壁集瓷窑遗址的发掘》报告中也有:“在清理窑址和作坊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制作瓷器的原料,如瓷土、瓷泥、釉药,并发现有成堆的烧窑燃料——煤块。”由此证实,在唐代,当时鹤壁煤田的煤炭已被利用在了烧瓷业中。

宋代,鹤壁的煤窑就颇具规模了,并且成为了宋代中国煤窑的典型代表。从河南省文物工作队1960年在河南省鹤壁矿区发掘的一处规模较大的宋代古煤矿遗址来看,鹤壁古煤矿的开采规模和生产技术已经比较完善成熟,并且属世界先进水平。遗址为圆形竖井,直径2.5米,井筒深46米左右。井筒位于几个采煤区的中间偏北一点,直接开凿到煤层中间,其井底巷道上下“皆为厚6米的自然煤层”,不仅选的合理,也很准确,开凿技术成熟,其中较长的四条巷道总长达500米。从采煤区的分布来看,当时已运用了先内后外逐步撤退的‘跳格式'的采掘方法。这一古煤矿采用了固定式照明法,在巷道两臂开凿了许多扁圆和近似长方形的灯龛,同时还有贮油的瓷缸、瓷罐、勺子等。在古煤矿井下还发现了许多条筐、扁担和一架木制辘轳。鹤壁宋代古煤矿遗址中的采煤方法,以及通风、照明、支撑和分段提升、排水措施等,在当时世界采矿技术中也是领先的。鹤壁宋代古煤矿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煤矿遗址。

到了金代,煤炭不仅是生产上的物资,而且鹤壁煤田已经有了煤炭附产物钒石的利用。《全金诗》二十六卷上收录了诗人郦权在鹤壁游善应洹山时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当时开采利用钒石的景况:“青山不爱宝,岁岁出钒矿,公场沸千夫,利井供百鼎,谁开争夺源,败此丘壑胜。”“公场沸千夫”不仅反映了鹤壁煤炭附产物钒石的开采盛况,而且是鹤壁煤炭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旁证。

明清时代,社会的安定为煤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明清时的鹤壁地区,采煤业迅速发展,古煤窑星罗棋布。据明代崔铣著《彰德府志》载:“汤阴冲要与安阳同……西山接太行,产煤,木饶为薪。”在鹤壁煤矿一矿井田范围内就发现明、清古煤窑五、六处。

清朝年间,现鹤壁集东头村周围开采的煤窑就更多。东头村村民为了保护风脉,曾规定在村周围很大范围内不准启土开窑,并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正月在村北小庙里竖石碑一块以示“禁止启土开窑”,上记:“……频年以来,本村居民多于岭下启土窑灰烬之用,或于岭后开设煤厂……自兹勒石后,勿得启土,勿得开窑……”。此碑建立七十三年后,启土开窑仍屡禁不止。所以清同治九年(1870年)闰十月十五日,村民又立石碑一块,上刻“赏思筑城凿池,地利为重口口营宅凤脉所关。故我东头村后庙内,内有防止启土之碑记焉,乃前人恪遵碑铭莫敢或犯,而今人纵行无忌,置若罔闻,伤坏风脉,贻害非浅……合村不容……。”从两块碑文中一方面可以看出当时鹤壁煤炭开采的盛大景象;另一方面,碑文上所指的保护“风脉”,实际上是村民对当地生活环境的一种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鹤壁煤业发展的春天。国家对鹤壁煤田进行了科学规划、科学开发,使千年老矿、百里矿区焕发出勃勃生机。1957年,鹤壁因煤而建市,并逐步发展为全国著名的以煤炭生产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鹤壁人民为中国煤炭发展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促进了鹤壁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如今鹤壁已成为拥有数万名煤矿职工及大型现代化开采设备和先进开采技术的全国重点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1]鹤壁煤矿志.

[2]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

[3]河南省志·煤炭工业志.

猜你喜欢

井台煤窑鹤壁
有一种感觉叫怀乡
新担当 新作为 开创鹤壁人大工作新局面
宣传好鹤壁人大履职的鲜活实践
建设“法治鹤壁”人大全力以赴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
凌晨
从井台到广场
借势
意会
小蜗牛爬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