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 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2010-08-15
社区商业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当时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和城郊高速公路的修建,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扩散,由此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社区商业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也开始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娱乐休闲一条街”等商业设施。
走访北京里仁街、团结湖等社区发现,就在社区街道两侧,各种小吃店、饭店、超市、洗衣店、电脑维修以及打印复印店等一应俱全。据团结湖社区一家餐馆负责人介绍,“每到饭点,顾客就顿时多了起来,很多人下班后就直接到餐馆来了。”而里仁街社区的一家电脑维修的负责人说,他们本来在稍远一点的商场里有一家规模很大的总店,但附近居民维修电脑要走很远,因此他们把店开进了社区,一方面缓解了总店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居民。北京市龙腾苑四区位于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小区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常住人口6012名。“日常生活需求在楼下的商店和小超市就可以解决,大约每个星期去一次周边的大商场,日常的生活服务一般到社区后面的商业街和商品市场,路程不到5分钟,挺方便的。”已在该社区居住近5年的范女士说。该社区居民楼下分布着一家提供基本生活商品的超市,里面主要销售零食、牙刷毛巾等日常用品,在社区外100米左右距离有一条商业街,聚集了餐馆、理发店、旅社、歌厅等各种店铺。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它最贴近百姓生活,是与广大居民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商业形式。”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黄国雄认为,应该在社区周边设置商业网点,按照人口数量、居民结构等实际情况合理布局,“一站式”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北京望京国际商业中心位于朝阳区望京街,主要面向望京区域的居民,商业面积达10万平方米,涵盖了购物、美食、娱乐、运动、教育、美容等各个消费领域。据该中心总经理张锋介绍,公司2003年时就开始在望京布局发展。“之前也担心商业人气问题,在做了细致的调研后我们认为,望京缺乏这么一个大型综合的商业设施。望京区域未来会是一个中高档的居住城,人口可以达到30万到50万,商务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希望立足于建设社区型商业,打造城市生活广场。”张锋表示。“现阶段应该要求开发商负起责任,鼓励持有和出租。”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表示,我国许多地方新型住宅小区的商业布局仍是放任发展的状态,开发商仍然是建设新兴社区商业配套设施的主角。王永平认为,从实践上看,好的社区商业都是组团式商业,也就是集中布局,就像一个商场,如果集中布局,商户之间竞争明显,促使商户进行差异化经营,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配套也更齐全,能够营造更好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