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具风味的温州菜
——瓯菜

2010-08-15孔凡真

烹调知识 2010年28期
关键词:黄鱼菜系菜肴

甘 肃 孔凡真/文

独具风味的温州菜
——瓯菜

甘 肃 孔凡真/文

瓯菜,指的是温州菜系。为了提高温州菜的知名度,20世纪70年代,经过许多餐饮专家共同研究,把温州菜改名为“瓯菜”,作为代表历史悠久的温州菜系的代称。紧接着,有著名厨师金次凡主编的《瓯菜》一书出版,使瓯菜在全国逐步叫响。经过40多年的努力,瓯菜在全国菜系中已经有了较大的声誉。

瓯菜不仅是饮食民俗,也是一种民间文化迹象。它反映的是3 000多年来温州菜的创造、变异、发展的历史,是温州人民,特别是历代餐饮厨师们的不断创新和辛勤劳动的真实记录。正是由于他们积极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民间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制造出许多美味佳肴,自成一体、独具风味,如今才终于形成瓯菜体系。因此,认为瓯菜是建国后才产生的看法,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要从源头上来看她的历史,这样瓯菜的来龙去脉就有迹可寻了。

饮食文化传统深厚

3 000多年前的温州住着百越族中的一支——瓯越人。《逸周书·王会解》载:“越沤(瓯),翦发文身。”“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上等珍品)。”“且瓯文唇(蛤属)。”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的瓯越人剪短发,身刺花纹,并且创造了吃蛇蛤为生的饮食风俗。到了汉代,农业生产有了发展,饮食有所改变。《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果嬴(螺)蛤,不待贾而足。”当时人们不仅会制作以鱼类为原料的鱼羹,而且还以“果嬴蛤”作为佐餐食品。

到魏晋时期,温州一带多海产。南朝永嘉太守谢灵运有《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龟脚),挂席拾海月(窗贝)。”据史载那时还有香螺、文蛤、鳖鱼、鲫鱼等水产品。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说“东南之人,食水产鱼蚌螺蛤以为珍味,不觉其腥。”

到了唐代,温州商业经济繁荣,城区有“百贾坊”,坊中有大小酒店、酒馆,并盛行用海鲜做菜。唐代诗人李颀(开元十三年进士),有诗写温州饮食云:“欲饭蟹鳌熟,下筋鲈鱼鲜。”另外,当时流行过两种菜,一叫“银羹”,由“潺鱼”(龙头鱼)做成;另一叫“玉脍虾”,由水母做成。

宋时,温州郡辟为通商口岸,市场繁荣,饮食业随之兴起。建炎四年至绍兴元年,宋王朝在温州设市舶务,负责管理国外商船来往和为中外商船进出支送酒食。为了接待国内外客商还设立驿馆,在城内有“待贤驿”、“来远驿”,在华盖山下有“容成驿”。温州郡城设有多处酒楼,著名的有海月楼、八仙楼,均为官开酒楼。还有“众乐园”,在郡城西部。该园纵横数里,中有大池塘,花木甚盛。每年二月开园,赏花宴饮,“尽春而罢”。当时南北饮食在温州大交流,菜肴更为丰盛。民间相传已有吃凤尾鱼(俗称“子鲚”)作菜肴的民俗。说的是宋代状元王十朋曾在江心孤屿读书,由于他勤奋好学,感动了东海龙王,特地送这种叫“子鲚”的鱼给他吃。

在温州,明清饮食仍传承宋俗,郡城多设酒楼。明有“挟海楼”(在康乐坊)、“八仙楼”(在东北隅);清有“醉月楼”、“冰壶楼”。由于南北各类菜肴云集温州,饮食行业十分兴盛。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永嘉实业表》载:城内“有酒店173家,400余人,资本额共二万余元。”

民国时期,温州餐饮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菜肴档次也大大提高,著名酒楼有意大利(后改华大利)、醒春居、郑生记、福家园、松鹤楼等。当时各酒馆推出的菜肴甚多,如玉带海参、芙蓉蝤蛑(yóu móu,梭子蟹)、马铃薰鱼、炸银鱼排、捶鱼馄饨等具有地方风味的菜肴,颇负盛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市许多名厨师的努力,使瓯菜体系日臻完整,各种名肴竞相推出。20世纪90年代,全市筛选出瓯菜250道,上报国家,最后有46道瓯菜被选登《中国菜谱》。瓯菜和杭菜、宁菜、绍菜并列,成为浙江四大菜系之一。

经典瓯菜源于民间饮食习俗

温州日常的鱼类饮食习俗,常见的有4种:

熟食法:一般采用煮、蒸、炖、炒、煎等法,将鱼、虾等烧成各种菜肴,并常用鲜料配以腌腊食品同蒸或同炖,如用新鲜咸菜和黄鱼制成清炖黄鱼,汤汁乳白,鱼肉肥嫩,内含菜香,鲜爽可口;将鲫鱼用油煎,味鲜而香脆。

生食法:有生江蟹、生鱼、醉虾及生牡蛎等。如将活的江蟹洗净切碎,拌以糖、醋、姜、椒,然后生食;将活的河虾洗净后用酒、糖、姜末等浸上片刻,就可生食,俗称“醉虾”;还有牡蛎肉也生食,食时蘸少许酱、醋、姜末等等,其味均鲜美可口。

干腊法:如将鲜黄鱼剖开晒干,就是著名的“白鲞”,味鲜美可口;或将墨鱼(俗称“乌贼”)割去海螵蛸晒干,叫“螟干”;又如海蜒,一种小鱼,体长约半寸许,其细如毛,晒干成丝,色泽金黄,炒蛋、拌咸菜、泡汤均可,味道鲜美;再如将鲜淡菜加工晒干,就是有名的“贡干”,亦叫“淡菜干”。淡菜肉大而肥,食时去掉两边锁壳和毛,再加入萝卜、紫菜同煮,分外可口。这种干腊海鲜,不但可以久藏,并且别有风味。

腌食法:利用食盐或酒糟制作海货,用缸储存作为常年菜肴,如将整蟹浸腌数天,即可食用;或取肉和蟹黄,剁成肉酱,再加盐腌制,当天即可取出,拌米醋、白糖而食;如海蜇、海蜒、鱼等均可腌食;海螺经煮熟后用黄酒浸渍,鲜嫩可口,瓶装罐封,可以久藏。利用酒糟制作糟鱼,如糟带鱼、糟墨鱼、糟黄鱼、糟鳗筒等,其味醇香,松脆可口,不易变质。

风味小吃

多是由民间食品逐渐向风味小吃或菜肴转变而成。温州沿海渔区群众充分利用鲜美海味为原料,创制出鱼丸、鱼饼、鱼面等各种别有风味的小吃。

鱼丸:亦称“水丸”或“漂丸”,刮取黄鱼或鳗鱼的肉,用手捏成肉浆,加入调味、蛋清,搓成团丸,入汤汆煮,再置于冷水中存放备用。

鱼饼: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料酒,拌入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做成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单独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块汆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

鱼面:鱼类小吃中,尤以鱼面最受人们欢迎。先是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烤熟后或切成菱形、方片,加上调料装盘上席。

猜你喜欢

黄鱼菜系菜肴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一期一会黄鱼馔
一期一会黄鱼馔
Chinese cuisine finds fans in Ethiopia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一期一会黄鱼馔
一期一会黄鱼馔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将中国菜分为“34个菜系”匪夷所思
学校食堂是黑暗料理的发源地
辣出火红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