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正手打后场高远球的技术内涵和要点分析

2010-08-15许世云

运动 2010年10期
关键词:高远球后场步法

许世云,王 哲²

(湖北医药学院体育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羽毛球正手打后场高远球的技术内涵和要点分析

许世云,王 哲²

(湖北医药学院体育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击打后场高远球技术是羽毛球技术中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就右手握拍法分析正手打高远球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提出部分拙见欲与同行交流。

羽毛球;正手;后场高远球

1 移动步法是完成高远球击球的前提

运动员在场上为了跑到适当的位置击球而采取的快速准确的移动方法,称为步法。步法灵活,运用恰当,就能够加快移动速度,保证在合理位置击球,提高击球的效果。所谓“步法到位”,就是根据不同击球方式,站到最适合这种击球方法最有利的位置。移动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为击球服务的,它是击球的前提。在初学阶段,尽管教师安排的都是击打定点的高远球,但是这些定点球也并不是绝对的定点,还是需要学生脚下做小碎步的调整,以站在最合理的位置上击球。许多初学者在击打远离自己身体的球时,移动不到位,击球时击球点不是偏前,就是偏后。可见,学生在学习手上击球技术之前,应该先学习步法的移动。在实际教学中,步法学习枯燥且运动量较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可多采用击球技术与脚步移动技术组合练习的方法。在学习后场高远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由原地打高远球过渡到在到小幅度的移动中打高远球再到移动中打高远球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移动意识、移动技术和移动能力。

2 侧身和引拍是正手高远球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手打后场高远球时,应先判断好来球的方位,迅速移动到球下,球在人的右肩前上方,击球前,身体形成侧身对网(以下均以右手执拍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臂屈肘,角度稍小于90°,左臂屈肘,角度稍大于90°,自然上举,眼睛注视来球方向的准备姿势。但初学的学生们往往忽略了侧身引拍动作,而是正面对着球网,两脚左右平行开立,直接举拍挥打完成击球。正对球网击球,在击球时就少了击球前的第一步动作——引拍,它是挥拍击前期的准备动作,其动作方向与挥拍击球方向相反或不一致。引拍和挥拍两个动作之间可以停顿,如同射箭,把箭搭在弓上是准备,把弓弦往后拉开是引弓,弓开满后再停顿瞄准,然后撒手放箭。因此,羽毛球击球的引拍动作是为下一步的挥拍做准备,也是一个势能积累的过程。而且没有侧身动作仰面迎球,致使击球动作不隐蔽,对方易判断出球的方向。正手打后场高远球时,身体的右转、侧身对网、手臂的引拍动作,身体重心在右脚、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外展等都是为了增加挥拍的工作距离,增加加速距离,从而提高发力的速度。重要的是引拍动作要正确、合理,缩短准备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并挥拍发力。所以说这是击球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要想完成侧身动作,就要对下肢的站位和对上肢练习提出要求,而且必须做到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侧身击球动作。首先是强调准备姿势的重要性,让学生做好正确的准备动作,并且这种准备动作由原地的完成过渡到在后退的移动步法中形成这种准备姿势。除了加强准备姿势的练习外,强化击球前引拍动作的合理性,使引拍动作快速并到位。

3 全身协助发力是完成击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

在击高远球的准备动作完成后,正解的击球动作方法是右脚蹬地,转体面对球网,重心由右脚向左脚转移;抬右肘,拍头自然向身体后方引伸;身体成背弓形,在转身、收腹的合力作用下,大臂带动小臂以肘关节为轴向前上方快速挥动击球,击球点在右肩上方稍前位置;击中球的瞬间紧握球拍,手臂伸直,闪动手腕将球击出。

在挥拍击球环节中发力是这个技术环节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击球的力量,提高挥拍的速度,除了充分发挥上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外,还要运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使身体各部分互相配合,获得最佳的加速效果。力量是由下肢、躯干依次传递肩再依次以肩-肘-腕关节为支点,带动大臂、小臂发力,再将力量延续传递到手指上,最后通过手指握紧球拍屈指发力,将球击出,从而形成类似“鞭打”的动作。整个挥拍过程要充分利用鞭打动作,掌握好连锁用力顺序和协调性,调动好各部分肌肉的力量,使近端的动量能依次传递给远侧端,最终提高击球力量。

对于这个技术环节,首先是要加强上下肢力量训练;其次是增强协调性训练,使得下肢、躯干、上臂、前臂及手腕等动作在挥的动作过程中所发挥的力量,能有效地用在提高击球端的动量能依次传递给远侧端,最后提高击球力量。

4 击球点的选择是发挥后场击球威力的关键

迎击羽毛球时击球点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打。尽量在高点击球,手臂形成“够球”打之势,击球的瞬间手臂处于自然伸直状态,这是为了争取更可能高的击球点,同时是为了取得快速回击和更广的有利进攻角度。二是要前打。击球点要在身体的前面,不能靠紧身体处或者身体后面;击球点不能靠的太前,击球点太前形成的“够球”之势,会使球的飞行弧度小;击球点也不能靠后,太后手臂击球角度不好,击球拍面与地面夹角大于90°,无法使用压腕动作,击球点在后明显步速慢于球速,人在球的前面,击球时人后仰,发不了力,即使发力也是很短的轨迹,不能打到后场,而且回重心、回中心都慢了。击球瞬间球应击在拍的“甜蜜焦点”上,而且是正拍面击球。

5 注重击球过程中的整个动作节奏的把握

这里所说的节奏是指击球前移动步法的节奏和击球时挥拍的节奏。

步法的节奏对找准击球点有重要的作用。移动及时、快速、准确,步法连贯,没有停顿和多余动作,又能很好地控制重心,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完成击球动作的引拍准备。这个动作环节连贯而有节奏对完成击球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要在教学和训练中应当融入节奏感思想。

除了移动步法的节奏外,更要注意击球时的挥拍发力的节奏,在挥拍发力的刹那是挥拍速度最快的瞬间。羽毛球的击球动作是由身体的几个部分完成的,它们的力量是通过鞭击动作的原理传递合成到球拍上的。根据鞭击动作的原理,当运动物体的一端突然受到制动后,被动端的动量就会传给自由端,使得远端的力量得到增加,如果这一程序经过几个传递,最终端的力量的增加就会很明显。所以,在击球的动作过程中,要掌握适当的制动时间,把上一动作的力量有效地传递到下一动作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制动不是完全停顿,而是仍保持一定的节律向前挥动,如果动作不连贯、节奏差,就不能把前面的力量传递到下一环节。除了在这个击球技术中掌握挥拍动作节奏之外,还应注意在每个击球动作时,击球的节奏也有快慢之分,如同样是击高远球,击球动作的一瞬间,动作速度放慢或停顿,然后再突然发力,这就形成了“假动作”击球,具有一定的威协性。

6 小 结

正手打后场高远球技术中,除了注重这5方面重要的影响因素外,还有其他的技术细节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例如,球拍的握法、击球点的选择、球拍与球接触的点与面以及配手的作用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正手打后场高远球的效果,在教学训练中都值得细细地斟酌和研究。

G841

A

1674-151X(2010)10-01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0.006

投稿日期:2010-08-17

许世云(1970 ~ ),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高远球后场步法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大众武术健身之步法问题辨析
六步法创建有效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女子跆拳道49 kg 级优秀运动员比赛步法使用成效
简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动作教学
应用运动类APP分析羽毛球挥拍对击后场高远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