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索有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征程中不断前行
——江苏省常州市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2010-08-15常仁飞

运动 2010年10期
关键词:常州市常州体育运动

常仁飞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

在探索有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征程中不断前行
——江苏省常州市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常仁飞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

常州是一个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历来崇文重教。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始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后,根据《意见》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同时,把如何生动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予以高度重视,加以研究探索。

我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始于2007年初。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决定》的颁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亿万中小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阳光体育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少地区、部分学校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因此,迫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不久《中央7号文件》正式颁布实施,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探索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基于常州的实际,结合常州体育教育的历史传统,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和“健康视野,本土行动,特色发展”的工作方针。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坚定了 “阳光体育运动”必须“校本化实施”的前进方向。我市的这项探索,从萌芽到有意识的探索再逐步走向理性,大致经历了“自主实践、局部探索、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1 基于传统,自主实践

常州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390多所,在校学生45万左右。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教育始终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奋斗不止,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体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和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如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根据学生体能状况,开展的体育课选项教学,常州市第五中学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都数十年坚持不懈、自主创新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传统;常州市第一中学开展的学生健美操创编、健美操俱乐部活动,在学校内成为学生的时尚;常州市第二中学,承继千年府学蔚然的儒风,弘扬国术精髓,在校园中开展武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常州市第三中的篮球文化节,让快乐在校园洋溢;常州外国语学校的体育俱乐部建设、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乒乓特色建设、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形体课程、常州市实验小学的亲子活动以及常州市鸣凰小学的小排球、庙桥小学的小篮球、溧阳南门街小学的小篮球等等,这些当初称之为课外文体活动的活动,无不有一个鲜明的特征,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植根学校的本土文化、自主实践、不断地创新发展。应该说,这许许多多完全自主的生动实践,客观上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还不是常州主体意识的觉醒。

2 局部探索,理性思考

2002年常州市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2003年我市承担了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中小学生文体素质多元化主体发展的策略与评价研究》,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脚踏实地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校本”的概念开始在常州教育人的意识中萌动,许多学校在具体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逐步有了“校本化实施”的理念和行动。他们立足于学校的文化传统,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体育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队训练等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自成体系,体现出浓郁的“校本”特色。

常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创办不久的民办学校,2003年,他们准确定位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性质,开始进行课外文体俱乐部的建设与探索。他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力基础,自主选择满足自己发展要求的体育运动俱乐部,自主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这一创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学生个人运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学校在常州市各项体育运动竞赛中也开始脱颖而出。市教育局、教研室敏锐的意识到常州外国语学校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召开现场会,推广常外的经验和做法,在更大范围内,触发了大家对如何有效组织课外文体活动的理性思考与研究探索。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等几所小学开展的“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开发与建设”研究,采用“项目引领,校际联合开发”的方式,在局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提炼既有的经验与做法,并逐步向周边学校辐射。2005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在天宁区、钟楼区两个区域推广,2006年逐步扩展到全市。这个阶段,教育行政和学校层面“校本化实施”的意识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校本化实施的思路开始有了雏形。2007年《中国学校体育》第四期开辟专栏,对我市“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开发与建设”研究,作了系统报道。

面对蓬勃兴起的“学校体育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探索,为了发挥好考试指挥棒的导向作用,2006年我市启动了体育中考的全面改革。改革后的体育中考,在现场测试部分的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测试中,共设了15个小项供考生自主选择,从政策层面有力地推动了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2007年10月18日,教育部体育中考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常州召开,全国四个试点省份教育厅体卫艺处的领导和江苏八个市的体卫艺处长云集常州,共同探讨体育中考改革试点工作。会上,常州体育中考的改革经验,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当年的《中国学校体育》第六期作了专门报道。常州体育中考的全面改革,标志着学校体育“校本”思想,开始由意识觉醒,逐步走向意识自觉。

在以后的几年里,随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概念的正式提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工作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并开始向其他领域延伸拓展。2006年暑假,我们把拓展性体育运动和体育集体比赛项目引入“七彩夏令营”,丰富了体育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高了广大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与课程开发的能力;2007年3月,全国第二届《阳光伙伴》少年集体体育竞赛活动江苏赛区比赛,在常州市红梅公园鸣枪开赛;同年,校本化实施“2+1”工程全面启动……

短短几年里,我市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从意识模糊的自主实践,到意识自觉的探索实践和理念提升,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和有效实施,趟出了一条新路。《中国教育报》于2007年7月30日,对常州市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基本经验作了报道;《中国学校体育》在2007年第11期和第12期连续两期刊发专文,对常州市在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出校本化开发的理念以及大课间活动的蓬勃开展作了介绍。

3 整体推进,创建特色

在历经几年的探索实践,2007年,我市正式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理念和“健康视野,本土行动,特色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康视野”就是要按照“中央7号文件”精神,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足开齐体育课,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与此同时,我们要拓宽视野,拓展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渠道,主动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本土行动”就是我们要立足常州本土,登高望远,主动探索,率先而为,在课程的开发、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以及科研理论引领等方面,努力形成“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常州经验,造福常州学子,影响辐射常州内外;“特色发展”就是要立足校情,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课程体系,并不断丰富课程内涵、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升课程育人价值,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坚持中逐步形成传统,彰显特色。2009年9月,我们召开全市“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工作推进会,对全市的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进行规划、动员和部署。并依托我市独立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与保障体系建构研究》(课题批准号:DLA090298),构建研究推进网络、夯实工作基础、扎实各项工作措施,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常州经验、常州特色。

2010年4月,受教育部体卫艺司委托,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中国教育报》、《体育教学》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对我市实施阳光体育和体育课程改革进行调研和采访。事后,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小伟看了常州市推进阳光体育的思路和经验后,赞口不绝,在《课改万里行:素质教育从这里突破》一文中,感叹常州的阳光体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体育教学》记者章柳云、李海燕在“十年磨砺,探索前行,课改先锋现光芒”中,也充分肯定了常州市体育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和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的典型经验。《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2日“新闻版”刊登:《常州阳光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一文,称赞“常州的阳光体育校本化,不仅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丰富多彩,也使阳光体育运动有了更多的文化味。”

我市整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实效,而不流于形式,我们的主要体会如下几点。

3.1 做到四个重视,奠定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的基石

3.1.1 重视组织领导 常州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素质教育,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全市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体育与“教体结合”工作,关心全市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和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市政府办公室还转发了市教育局、体育局《关于加强教体结合全面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义务共尽”的原则,创新教体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规划、强势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局还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从制度层面确保开足开齐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

3.1.2 重视政策导向 根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体育中考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市教育局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制度,把体育成绩和阳光体育活动的表现,记录在案,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优惠政策,建立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和体育竞赛升学加分政策,对参加常州市市级以上比赛并获得好名次的运动员学生,在录取高一级学校时,给予加分录取的优待,同时允许有关学校自定政策,按招生计划的4%招收体育特长生。

3.1.3 重视基础保障 一是重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保障。目前全市各校的体育器材配置,均达到了国家二类配备标准,启动学校田径场地塑胶化改造,塑胶田径场普及率,市区学校达95%,农村学校达65%;二是重视校外体育资源的建设与保障,抓好“三个十工程”。第一在全市建立田径、跆拳道、体操、游泳、武术、篮球、足球、射击、羽毛球、乒乓球等10个青少年专项俱乐部,丰富活动资源,带动全市学生课内外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第二建成常州市跆拳道、飞碟、田径、游泳、足球、跳水、幼儿韵律操、射箭、手球、曲棍球等10个青少年专项训练基地,以满足学生业余训练的需要。第三建好红梅公园、恐龙园、青枫公园等10个青少年户外运动基地,以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寒暑假在家门口就能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

3.1.4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不同年龄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搭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等阶梯式培养激励机制,鼓励激励教师成长发展。在全市所有体育教师中,现有省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2人,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市的学科带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80多人;举行不同层次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体育教师大练兵活动;加强教育科研,依托承担的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促使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持续提高。近三年来,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国家和省一级论文竞赛中获奖论文达两百多篇,在省级以上教育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近一百多篇。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报会”,常州获全国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4篇,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科报会”,常州获全国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3篇,获奖情况在全省名列前茅。

3.2 强化四项措施,营造阳光体育运动百花齐放的局面

3.2.1 强化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创新的意识。要求在阳光体育的组织上要突出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增强阳光体育的活力,增强阳光体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创新活动载体。要充分认识体育是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突破把体育与其他各种教育活动相割裂的传统做法,把阳光体育有机地整合到学生军训、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和各种夏令营活动中来,共同实现教育的价值追求。三是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工作,往往认为仅仅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其实学生才是阳光体育活动组织的主体,只有充分的信任、依靠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所喜欢。为此,我们不少学校把课外文体俱乐部的建设,传统的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的组织等等,放手让学生去策划和组织,教师则更多地担当参与者、引领着的角色。结果,不仅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精彩纷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成长的快乐,

而且因创造力、聪明才智的激发、成功的体验,学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充满自信。四是创新考核评价。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大胆的创新考核评价的机制和手段。考虑到学生普遍不会游泳以及体能下降的现状,我们把游泳引入到体育招考中来,一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根据其最好的成绩来决定其体育中考体能项目的得分。不少学校在对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考核时,重在参与的态度和表现,适当淡化对技能的考核评价,并通过评选学校“运动之星”等方式,激励调动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2.2 强化制度建设 一是大力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肃体育的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2009年5月,市教育局出台“五项严规”,强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确保了体育课的开齐、开足,确保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到位。二是制定了新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规定每年由教育局、体育局共同举办十项阳光体育运动系列赛事。规定学校每年必须举办春、秋季运动会。三是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同时对体育教师应该享有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给予保障。四是建立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执行“两条一规”的每两年检查考核一次的制度,以保证阳光体育等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2.3 强化考核评价 一是开展体育项目幼儿园、体育特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全市先后建立12所体育项目幼儿园、81所“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项目学校、65所体育特色学校。二是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团对辖市区教育局、基层学校的综合督导,定期进行检查督导。三是每两年举行一次“两条一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比,表彰重视学校体卫艺工作的校长、教师、班主任及业余训练先进集体与个人。

3.2.4 强化特色创建 在推进“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十分强调注重多元发展,强化特色创建。要求做到五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基础与特长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体育运动与体育文化相结合,并力求在这五个结合上能做出区域和学校特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常州的阳光体育特色创建成果丰硕:省常中体育后备人才班办班22年来,共培养了近200名优秀体育人才,为著名高校输送了23名一级运动员,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优秀学校;新北区实验中学坚持走体育强校之路,竞技体育与阳光体育比翼双飞,8年来先后夺得市级以上金牌150余枚,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射箭重点学校”;市一中的健美操队连续四年获省一等奖,并获北京奥运会现场表演啦啦操入围资格;市五中的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已连续举办了14届,这一群体特色活动不仅深受师生欢迎,而且有力的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体质的提高,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2009年4月,为了更好推进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市教育局出台了《常州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指导意见》,2010年1月,我市召开全市学校特色创建总结表彰大会,武进区教育局在会上作了“教体结合”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介绍,市政府分管市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包括阳光体育特色创建在内的内涵提升与品牌建设。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这不仅是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么多年来,我市在阳光体育的校本化实施方面,进行了不少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育人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央7号文件》的精神,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坚定“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的方向,锐意进取,脚踏实地,为培养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0.026

猜你喜欢

常州市常州体育运动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的早晨
体育运动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常州梳篦